喬治·修拉:藝術影響科技的現代繪畫之父

時間:2017-06-23 21:06:3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訊>國際>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1800-1980)》展覽中,出現了一幅阿爾伯特·杜波依斯-皮勒的《穿白裙的女人》,是一幅點彩派作品。

説到點彩畫法,不得不提到的人物是法國印象派畫家修拉。修拉的作品沒有出現在這次美展中,但是他的影響到處都是,他的思維方式、創作方法,對後期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以及冷抽象都具有根本性的影響。

  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

修拉創造了點彩畫

修拉創造的點彩法是科技藝術化的典範,是整體分解重組的成功案例;由此産生了現代藝用色彩學。他用幾何形概括塑造人與物,反映了工業化時代的基本造型特點,用這種方法造型被之後許多畫家和畫派所運用,包括塞尚和冷抽象畫派。他描繪舞蹈時第一個使用同型重復組合,反映了工業標準化産品的特點。此後他的點彩作品啟迪了彩色印刷和數位位圖的産生,是他沒想到的。修拉是代表工業化時代的傑出藝術家,他的藝術幾乎囊括了時代最主要的特徵,其影響還超出了畫界,是當之無愧的現代繪畫之父。

解析修拉的貢獻,實際上是給予這次畫展後半部分的作品一個宏觀介紹,否則介紹點彩派要介紹修拉,介紹立體派、抽象派也要介紹修拉。

什麼是印象派的典型風格?是點彩派。只要使用點彩方法畫畫,不問年代,不問國別,人們都會認定是印象派。儘管莫奈有過一幅用細碎筆觸描繪的風景作品,但它不是點彩作品。點彩作品是將純色小圓點密集排列組合成色塊、組織成形象,以致整個畫面的作品。這類作品近看全是色點,遠觀人物、景象才會呈現出來。心理學稱其為視混現象,即原色色點在一定距離外呈現出合成色效果。

點彩畫中各種顏色都有,有的色艷、有的色灰,色塊的傾向性是由各種純色色點的多少決定的,紅色多,色塊呈紅色,綠色多,色塊呈綠色,各色差不多呈灰色……這種由色點組合的視混效果,色彩特別明亮,畫面又特別和諧。

  《穿白裙的女人》(局部)

把藝術當做科學實驗的怪天才

修拉是個左右兩半腦並用的天才,又是個怪人,他將藝術創作當成科學實驗。1882和1883兩年,修拉主功素描,以黑、白二色熔煉出極具個性的繪畫語言。他發明瞭一種新的輪廓,把它從一切偶然與意外之中提取出來,從而獲得可以給人以詩歌般享受的表現方法。可惜我們沒有找到他當年的研究成果。

自西涅克邀請修拉參加印象派,修拉的精力從黑白轉移到純色點視混合成的實驗中來,並且很快成為領軍人物。從創造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修拉運用了反向思維的創造方法:他將三基色光的加色法倒置,用原色色點完成三原色的減色法,由此將奧斯特瓦爾德和孟塞爾的色彩學演變成(繪畫)應用色彩學;修拉又運用了轉移經驗的創造方法:將整體分解成局部,由局部組裝成産品的工業生産方式運用到藝術創作中,即將混合色的整體分解成純色色點,用色點視混法造型,由此産生了點彩派。他的這種解構重組的創造方法如今在藝術教學中已經相當普及了。

我們不知道他是否了解創造心理學,也不清楚他是否從現代生産方法中獲得的靈感,但“巧合”實實在在發生了。不可否定的是修拉的天賦,對新生事物的敏銳感應令世人驚嘆不已。

修拉的科學實驗,剖析色彩構成,對藝用色彩學最重要的貢獻是自然界沒有純色,各色是由比例不同的三原色組成的;他的點彩實驗證明了灰是聯繫各色的紐帶與和諧的基礎;補色對比産生飽和色調等等一系列現代色調的組織原理。莫奈靠天賦感覺作畫,修拉將這種感覺解析成科學原理,並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使繪畫從此擺脫固有色的束縛,進入條件色的廣闊天地。

繪畫大師的影響不僅僅在藝術界

修拉的《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是新印象主義典型的代表作,也是一幅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紀念碑式意義的油畫作品。這幅畫最大的特點就是畫面上佈滿了精密、細緻排列的小圓點,這些小圓點是用不加調製的暖色、冷色以及相近色、互補色等堆積而成的,欣賞者在一定距離內觀看,形成了極為鮮艷和飽滿的色彩效果。

清華美展中展出的阿爾伯特·杜波依斯-皮勒的《穿白裙的女人》也是一幅點彩派作品。看兩幅細部,都由色點組成,有的色艷,有的色弱,色弱的呈現含灰色,而色艷的色相決定色感傾向;色點之間都有補色對比,紅綠、藍橙、黃紫俱全,它們交替交織分佈,並且補色雙方總是一方色艷,一方色弱,色弱方有時灰得連色相都很難分辨。

這幅作品反映了點彩派的基本特點。

點彩派的開創性還在於某個局部演變就會産生新畫派:將圓點拉長扭動就形成了梵谷的風格;將色點選擇性匯集組合,放大十倍二十倍便成為馬蒂斯的野獸派色彩……阿方斯·奧斯伯特的《孤獨》屬象徵派作品,但他的色彩運用原則與點彩派相同,只是沒有清晰的圓點,畫家將筆觸融合一體,而色相差異仍使用了視混效果。

莫奈開創了放縱感覺的印象主義,修拉則相反,他強調理性,只承認基於數學和物理學規律的方法。他的作品有一種不確切的色點虛幻飄渺的詩境,評論家的讚美卻遭到他的堅決否認。修拉深信藝術源於科學認知,這使他在藝術史上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成為20世紀抽象繪畫的先驅者,成為點陣圖像傳播方式的“創始人”。許多評論家都稱塞尚是現代派之父,其原因也是因為修拉的作品中科技感“過強”,人們更容易被情感充沛的作品所感動的緣故。

修拉不會想到他的點彩實驗成果60多年後啟示了彩色印刷術的誕生。用高倍放大鏡看彩色印刷圖,“活脫脫”是點彩派。科技界稱色點組成的彩圖為點陣圖,又稱位圖。之後數位相機的感測器與各種視頻都是運用三基色位圖原理成像的,都是點彩原理反過來促進科技進步的成果。修拉為資訊時代的圖像傳播方式奠定了基礎,這個貢獻至今尚無人加以肯定。他對“科研”熱情熾烈,將大量時間耗費實驗中,又32歲英年早逝,使其作品很少,未能將其成果擴展,是畫界的一大遺憾。

西方藝術流派在中國曾經遭到批判,八十年代後有所緩解,稱之為為藝術而藝術的形式主義。其實他們是真正偉大的“現實”主義者。他們對時代的變化比任何人都敏感,他們的藝術形式與視覺語言都反映了時代特徵,不但反映了時代新形象,還反映了時代新的思維方式與生産方式。

由此,繪畫大師應該分為兩類,一類是梵谷、高更、塞尚、克裏門特、馬蒂斯等等的畫派領袖,他們的成就主要將某種繪畫語言發展至極致。另一類大師在繪畫發展的轉折關頭另辟蹊徑,是些偉大的拓荒者,莫奈、修拉等人就是這樣的拓荒者,他們的影響不但改變了繪畫發展方向,還超出繪畫範疇,擴散至社會其他領域。他們的偉業歷久不衰,時間將證明,他們更偉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