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威尼斯商人”的小算盤

時間:2017-06-23 20:59:06 | 來源:中國美術報

資訊>國際>

2017年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已經開幕一月有餘。即便本屆威尼斯雙年展承受了不少來自各方的非議,但對於全球藝術圈中的藝術家、策展人、藝術機構和收藏家來説,這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時刻。作品能夠在威尼斯雙年展、特別是在相應的國家館展出的藝術家,仍然會受到藝術界人士的關注。就像奧運會之於運動員,威尼斯雙年展上的亮相機會,對藝術家的吸引力仍然是巨大的。

近年來,號稱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藝術家,每屆都有超過百人之多。而其中,多數人前往威尼斯鍍金的方式,都是他們口中的“平行展”。平行展究竟是不是威尼斯雙年展的正式組成部分呢?含金量又如何呢?

究竟何為平行展?如何舉辦平行展?

威尼斯雙年展對藝術家的選擇,並非是策展人個人可以決定的,也並非是市場和藝術産業巨頭可以完全操控的,它首先要滿足雙年展組委會嚴格的選擇標準與規定。在這種情況之下,那些沒有被雙年展組委會選擇卻又意圖通過威尼斯雙年展而進入全球視野的藝術家、畫廊和基金會,往往會選擇參加由組委會核準的“平行展”(Collateral Event),或者選擇于雙年展期間在威尼斯市內組織一場獨立的展覽。

事實上,平行展的確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分。近年來,為了向更多藝術家提供走向國際的舞臺,威尼斯雙年展組委會開始舉辦同期開幕的平行展。

所謂平行展,是威尼斯雙年展組委會官方承認的展覽活動,于雙年展前一年的10月完成申請,並由策展人完成審核。審核的準則十分複雜,但基本前提明確:展覽的舉辦工作必須由非營利組織獨立完成:這就意味著平行展不能直接接受任何商業資助。申請方案必須包含作品的詳細資訊、策展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布展的技術細節。一旦申請通過,雙年展組委會將同申請者展開詳細的對話和討論,確定展覽最終的形態。

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方式是官方平行展,圖為展覽作品《一個人的月亮》圖片:AD

舉辦平行展在資金來源和使用方面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舉辦者可以來自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但它必須通過資助者獲取展覽所需要的資金,包括國家政府、藝術委員會、基金會、畫廊或者個人的贊助,而資金的管理和使用者必須是舉辦人。使用資金的過程,必須遵循威尼斯本地的各種地方規章和制度。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令人畏縮,但在以旅遊業和商業為核心産業的威尼斯,幾乎可以通過資金來解決任何問題。威尼斯雙年展自創辦以來,就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涌入這個城市,從而對城市無數歷史建築的保護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雙年展舉辦期間(往往是5月至11月),在威尼斯的一場最普通的藝術展,所需租金就超過了20萬歐元。如果展覽舉辦地在威尼斯運河兩岸的府邸之中,那麼這個數字將會超過50萬歐元。不過,通過官方的平行展來展示藝術家和作品,仍是最為有效和經濟的方式。當然,無論是官方的平行展還是民間自發組織的展覽,所耗資金都是相當可觀的。

平丘克藝術基金會舉辦的平行展“下一代藝術獎”,位於威尼斯運河畔殷鑠 /攝

“藝術萬歲”口號之下的平行展

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共有22個官方認可的平行展。這些展覽可以使用雙年展的官方標誌——“飛獅”,成為兩年一度的藝術盛會的一部分。和頗受詬病的主題展不同,有些平行展在綠園或軍械庫之外,向觀眾展示了更為精彩的視覺效果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觀看體驗。

作為官方的平行展之一,位於威尼斯的路易威登文化中心(Espace Louis Vuitton),在雙年展期間展出了法國藝術家皮埃爾·于熱(Pierre Huyghe)的作品。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于熱的藝術創作一直秉承著個人化、跨界和多媒介的原則。他從電影、科幻小説、音樂、自然科學和考古學中得到了自己的藝術營養,並通過影像、裝置、行為、攝影和繪畫來表達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此次在路易威登文化中心的平行展,對於于熱來説,是一個試驗作品呈現新方式的機會。

皮埃爾·于熱影像作品《不是旅程》的視頻截圖圖片:藝術家

在當今藝術界,于熱可謂是把多媒介手段用到極致的藝術家之一。他的目標是讓觀眾拋棄掉“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通過解構和重構的視覺體驗和情緒感知過程,來認識到自己同世界的複雜關係,認識到動物、植物和礦物在當下受到的威脅。展覽中的三件作品:《不是旅程》(A Journey That Wasn’t)、《生物》(Creature)和《沉默得分》(Silence Score),以敘事和幻想的手法構成一個整體,讓觀眾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感知,對兩個截然相反的世界做出自己的判斷:未受破壞的自然和壯觀的城市化景觀。

位於俄羅斯和伊朗之間的亞塞拜然共和國,此次在威尼斯雙年展上並未擁有自己的國家館。在阿利耶夫基金會(Heydar Aliyev Foundation)的支援下,亞塞拜然在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期間,擁有了一個無比精彩的“亞塞拜然國家館”——主題為“一個太陽之下,共同生活的藝術”(Under One Sun, The Art of Living Together)的平行展。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前館長馬丁·羅思(Martin Roth)擔任了策展人。展覽探索了亞塞拜然多元文化共居的根源,在排外主義、宗教歧視和恐怖主義盛行的時代,用影像和裝置描繪出不同群體之間的文化寬容與和平共處的場景,展現出了一個多民族、多文化之間和睦相處的完美例子。

威尼斯雙年展官方平行展“亞塞拜然國家館”中的作品圖片:展覽官方網站

“一個太陽之下,共同生活的藝術”展覽中的作品《交通》圖片:展覽官方網站

除了路易威登文化中心和“亞塞拜然國家館”,在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坐落在城市各個角落中的平行展,不僅僅是主題展和國家館的有效補充,其實還暗示了義大利人的一點小心思:22個官方平行展和若干雙年展期間舉辦的展覽,為威尼斯帶來的財政收入,又何止億萬?莎翁筆下精明的威尼斯商人,早已把手中的算盤打得出神入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