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西·穆圖香港首展 看非裔藝術家之崛起

時間:2017-06-20 19:13:32 | 來源:絕對藝術

資訊>國際>

藝術家瓦格西·穆圖(Wangechi Mutu)于立木畫廊的香港首展接近尾聲,作為本世紀迄今為止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非洲裔當代藝術家,穆圖現在以紐約為活動據點,由於之前在African Remix中展出,並被國際著名收藏家薩奇收藏,在歐洲的藝術市場聲名大增。

創作有限象徵無限

此次香港個展主要展出瓦格西·穆圖全新的雕塑及畫作。這系列作品取材自穆圖的日常生活環境,當中反映了藝術家一直追求“取之於大自然,用之於藝術”的創作精神。

1

Wangechi Mutu

Installation view, Lehmann Maupin, Hong Kong

May18-July8,2017

Photo: Kitmin Lee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and Hong Kong.

在展出的新作中,穆圖繼續運用新穎的材料創作,探索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作品由有機物質組成,包括在東非不同地區蒐集得來的礦物岩石、肥沃泥土、植物根部和枝葉。佈滿球狀病毒似的人體雕塑,象徵著各種代表再生或破壞力量的生物現象。

2

WangechiMutu

Installation view, Lehmann Maupin, Hong Kong

May18-July8,2017

Photo: Kitmin Lee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and Hong Kong.

對穆圖而言,藝術創作形式儘管有限,卻蘊藏著無限的象徵可能。全新

的抽象繪畫恰如其分地捕捉到身體成長變化的瞬間。她的新作呼應了多個喻意人類皆由泥土和海洋孕育而生的創造神話。穆圖把自然元素轉化為人手鑿刻的形態,好比人類從原始生物逐漸演化成為現代人類社會的過程,塑造著我們對大自然和彼此間的領悟。

以混合美學探討身份與自然

瓦格西·穆圖以探討身份議題的混合媒材拼貼蜚聲國際,近年創作重點更擴展至雕塑、行為藝術和動畫。此外,穆圖擅于在裝置藝術當中融合不同創作元素。這種創作手法于穆圖2015年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參展作品表現得淋漓盡致。穆圖獨一無二的混合美學,融合生物學、流行文化、科幻小説、宗教和哲學;深入探討身份、身體和自然之間的關係。

3

瓦格西·穆圖作品

“女性被貼滿了標簽,她們比男人承載了更多語言和文化上的細微差別,任何渴求者鄙棄的語言,都常常被加諸於女性的身體之上。”穆圖在其第一本作品集中如是説的,這種語氣絲毫不亞於美術史家琳達·諾克林的“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的疾呼,她所直陳的女性身份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的話語發人深省,無怪乎她的作品中的女性,能帶給我們震撼心境的視覺效果。

4

瓦格西·穆圖作品

近幾年來,穆圖的作品已經成為國際藝術品市場上的寵兒,在一些重要的國際展覽和拍賣會上均是眾所翹首的焦點。有趣的是:她所使用的方法卻是當代藝術中已經被廣泛使用的拼貼(collage),何以在她手下會煥發出如此巨大的魅力?

5

瓦格西·穆圖作品

答案就在於穆圖獨特的創作方式:她通常會先從一份時髦的雜誌上裁剪出一個關於女性或者非洲的影像,然後用各種方式將其扭曲。穆圖十分擅長運用這種片段拼接的手段,來表現一種焦慮的情緒,以及文化的不協調。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看上去既糾結又誇張。她們不再是招貼畫中的甜美而簡單的女郎,變得更加深邃和複雜,似乎在無聲地訴説著許多故事——關於在西方審美價值中被扭曲的傳統的非洲女性、關於剝削與反抗、關於面對天災時人們進行的抗爭……無聲的表述中,蘊藏著一種對於新殖民主義、性別或者文化制約的強大批判。

黑色旋風”席捲全球

在全球藝術院呈多元發展趨勢下,越來越多的西方目光投向了曾經被邊緣化的藝術。近些年,歐美舉辦過大量非洲的當代藝術展,其中,瓦格西·穆圖作為一個迅速上升的新星,引發了藝術界的追捧,而這也不免被看做席捲國際的“黑色旋風”的縮影。

6

Wangechi Mutu

Installation view, Lehmann Maupin, Hong Kong

May18-July8,2017

Photo: Kitmin Lee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and Hong Kong.

非洲藝術長期以來在人們心中以一種“異邦”色彩存在,或者説對於鮮少有外來人旅居的非洲大地而言,這只是一片能夠滿足人們的獵奇心態和獨特審美的大陸。除了穆圖,目前還有不少非洲裔的藝術家活躍在國際藝術界,並逐漸成為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