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呈現“楚王夢:玉衣與永生”

時間:2017-06-20 09:54:35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國際>

玉衣頭部

【文/邵沁韻 發自紐約】

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和徐州博物館合作舉辦的《楚王夢:玉衣與永生,徐州博物館漢代珍藏》計劃于5月25日至11月12日對公眾開放。展覽中的展品選擇是根據主題和構想中的單元進行的,由於一級文物只能佔展品總數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限制,故只能從徐州博物館選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展覽中有100多件西漢(西元前206年至西元8年)王陵出土的文物首次在美國展出。這些文物代表了現已出土漢代文物的最高水準。

這次展覽的重點是被稱為迄今為止出土的玉衣中品質最好的金縷玉衣。據徐州博物館名譽館長李銀德館長解釋,這件玉衣的玉片數量最多、等級最高、製作年代(西元前175年)最早,並且製作最為精緻。玉衣代表了期待重生,蘊含著對理想世界的終極嚮往的物化體現,也是漢代現實秩序、身份象徵、帝王葬禮葬儀的再現。截止2015年,在12個省市實際出土玉衣116套。從年代上區分,西漢有46套、東漢有68套以及東晉有2套。從縷屬上劃分,金縷有21套、銀縷16套、鎏金銅縷8套、銅縷22套、絲縷2套以及不明縷屬35套。這套玉衣于1994年至1995年在彭城出土,由4248塊品質上乘的和田玉片,以4種金縷穿綴方法製成。玉片在手部、腳部和面部的組合方式複雜巧妙,令人稱奇。整套玉衣是由幾個部分組裝起來的,這樣方便被穿上。一片眼睛部位的玉片竟然連瞳孔都表現了出來。有些玉片背面的紋路可以看出這些玉料取自玉璧和玉佩等舊物打磨而成,這樣的玉片佔了30%到40%。因為當時玉璧和玉佩都是運用了品質最好的玉材,所以這也是此件玉衣為何品質那麼好的原因之一。另一件黃金帶扣也是展覽重點之一,黃金帶扣是具有歐亞草原風格的生活用品——腰帶頭,即所謂的基斯泰風格。出於楚王墓中的黃金帶扣表明位居中原的漢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互動,後來漢代皇帝還賜送過此類黃金帶具給匈奴單于。這些黃金是在中原製作的,畫面中動物間嘶咬表現出的力與美,至今攝人心魄。展覽中的黃金帶扣也是第一次發掘出土的完整品,這對於了解這類帶扣的形制和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金縷玉衣

徐州是古代的彭城,也是漢朝的起源地。漢高祖劉邦是沛豐邑中陽裏人(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曾擔任泗水亭長(如今的泗水亭位於徐州市沛縣)。李銀德館長説:“我們知道,西漢初期朝廷內以劉邦為首的豐沛集團,如蕭何、曹參、周勃、夏侯嬰等將相級人物,多達十數人,劉邦在洛陽南宮定元勳功臣18侯中,有10人為豐沛籍。這些故事情節和項羽的西楚故都都使楚國享有特殊的地位。”西元前201年,漢朝第一位皇帝劉邦封其幼弟劉交為楚元王,管轄以彭城為首都的楚國,隨後有十二代楚王管轄治理這片土地。他們依山為陵,營建奢華的地宮。獅子楚王墓的墓主人一直是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問題,有楚元王劉交、楚夷王劉郢客和楚王劉戊諸多説法,而李銀德館長認為該墓的主人是第二代楚夷王劉郢客。

黃金帶扣

李銀德館長還談起了當年獅子山楚王墓的發現經過。那是1984年12月3日的夜晚,一位工人師傅聯繫了徐州市博物館,説他用推土機推出了泥人。隨後經過5,6年時間的調查勘探以及尋訪獅子山周邊居住的老人們,總算發現了楚王墓、王后墓和其他陪葬墓的定位。在楚王墓中還隨葬著楚王最鍾愛的兩位妃子和廚師長。兩位妃子有著華麗的玉佩隨葬,而廚師長有五個鼎隨葬。在王莽篡位的動亂時期,距楚王墓建成後僅100年,該墓就多次被盜。原先是有300戶居住在附近為楚王守墓的人家,但是在動亂時期便四處遷徙。盜墓人也不難打聽楚王墓的資訊。因為楚王墓有16米深,所以肯定不止3,5個盜墓人聚在一起,共同謀劃,但是他們不了解墓室的結構,所以一些凹室的隨葬品便能倖免于難。在墓室西側的一個凹室中,發現了洗澡用的搓石和葫蘆做的水瓢,但那水瓢一碰到空氣就迅速萎縮,消失不見了。李銀德館長説依靠現在的科技,此類事件不會再發生了。


西漢玉面具

據李銀德館長透露,此次展覽自2007年開始籌備,前後跨10個年頭。當時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在舉辦了遼金戲曲文物展、敦煌壁畫展以後,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海蔚藍館長想舉辦一個玉器展,西安美院的周曉陸教授推薦了徐博,並親自陪同海蔚藍館長來徐州洽商。李銀德館長説:“從一開始展品的選擇到最後的呈現,可以説不僅沒有差距,而且還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是因為一方面展品選擇我有‘特權’——展品我可以在徐博隨便挑;早一方面籌展過程中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易址,新館址展覽面積較前擴大,有了更大的展覽空間。策展層面的困難是:在漢王朝的大背景下,既要突出楚王永生的夢想,也要反應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水準和概貌,兩者孰輕孰重的比重問題。”而當筆者問起海蔚藍館長在辦展籌備過程中的困難時,海館長強調説:“做成展覽是非常,非常,非常不容易的。這場展覽真的是‘排除萬難’才得以成功展現。在美國一邊的政治、募捐、籌款等很多方面都存在著不為人知的困難。”

玉枕頭

生與死是古今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此次展覽旨在讓西方觀眾了解漢代帝王及當時社會怎樣理解生與死的問題,同時又是怎樣通過物質手段夢想獲得永生的。除了希望觀眾對漢代諸侯王國的政體有所了解以外,展覽還希望讓觀眾了解這些漢代諸侯王國,在當時有著相同的物質文化水準。在問到展覽的初衷時,海蔚藍館長説道,現存于美國最好的玉器均是20世紀20或30年代時傳世或流傳在市場上的收藏,她希望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向美國觀眾帶去最新的有關玉器的考古資料。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