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碑谷設計思路來源:版畫家埃舍爾

時間:2017-06-16 15:32:39 | 來源:

資訊>國際>

估計昨晚很多人和我一樣玩《紀念碑谷2》玩到半夜。

這30塊錢很值,讓我回想起自己初見這個遊戲的驚艷。紀念碑谷2延續了1的美術風格,建築風格取材自中東、印度、北非。打開遊戲熟悉的高跟鞋聲,齒輪翻船的敦厚石音,在空曠的世界裏飄蕩起簡短的回音。很多人説2沒有驚喜,重復、簡單、劇情枯燥。我完全不這麼認為,可能和我目前的心境有關,我覺得2比1有更多讓我感動的地方。【這一部分涉及劇透,如果還沒有玩的,直接拉到第二部分埃舍爾那裏看吧。

從最開始女兒是一個伴隨角色,需要跟著媽媽的腳步走,直到最後成為可獨立操控的角色。還有旁白的“面對生命的進程,我們不缺乏勇氣,而是放手的決心”,這個遊戲不僅適合孩子玩,更適合父母去玩。

2的故事主線就是媽媽和女兒,相伴、分離、成長、重逢。最讓我的感動是一個小細節,可能很多人都沒發現。

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這個世界是溫柔的粉紅色,是笛聲悠悠,是雨水漣漣。但孩子還是決定離開媽媽去獨自看看這個世界,送走了孩子的小船,媽媽的世界立馬就變成了黑白色,背景音樂沒有雨也沒有笛聲,只有空蕩蕩的寫字樓裏噔噔的高跟鞋聲音。然後我一下就懂了,17歲我去讀大學,媽媽送我離開家時候是種什麼心情。

還有在後面的某一關結束之後,我以為通關了,但是卻沒有退出界面。媽媽在圖騰上坐下來休息,抬頭看著天空。鏡頭慢慢往上移,天空中是女兒獨自航行的身影。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埃舍爾”

很多人都知道《紀念碑谷》設計思路來源於荷蘭版畫大師埃舍爾。我第一次直到埃舍爾是知乎推薦的神書《GEB:哥德爾、埃舍爾、巴赫書:集異璧之大成》,雖然至今沒看完,但算是開啟我跨界思維的啟蒙讀物。

一個數學家哥德爾,一個畫家埃舍爾、一個音樂家巴赫,其中的埃舍爾,他作品中融合了許多數學概念,平面鑲嵌、不可能的結構、悖論、迴圈。之前大學時候上過一門高數中的藝術美,埃舍爾的畫大概就是反過來,藝術中的數學美。

埃舍爾自畫像

《紀念碑谷》的製作人Ken Wong説過,這個遊戲是被埃舍爾的名作《上升與下降》激發了靈感。一隊隊伍沿著樓梯向上走,拐了4個彎後又回到了原處。另一隊僧侶沿著樓梯向下走,拐了4個彎後也回到了原處。奇怪的是他們走的竟然是同一座樓梯。

埃舍爾《上升和下降》

我之前在名畫群講莫蘭迪的時候就説過,能成為某個流派的宗師級人物的確是很厲害,更厲害的是你不被歸類到任何一個流派。和莫蘭迪一樣,埃舍爾業是一名無法被“歸類”的藝術家。就像《紀念碑谷》一樣,埃舍爾就像一名施展了魔法的魔術師,利用幾乎沒有人能擺脫的邏輯和高超的畫技,將一個極具魅力的“不可能世界”立體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遊戲裏處對埃舍爾作品的還原

傳説中的“潘洛斯三角”,被稱之為“最純粹形式的不可能”。

莫比烏斯環

埃舍爾作品《紅蟻》

“紅墻”的錯綜複雜的結構

參考了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的卡斯巴哈山城

“第九藝術”

“建築美學”

除了設計風格受埃舍爾激發之外,《紀念碑谷》的建築風格還參考了西班牙建築師 Ricardo Bofill早期設計的建築,紅墻。這裡和光之教堂、美秀美術館一樣,一直是我最最最想去的看的大師作品。

這是我第一次在公眾號裏寫到遊戲。古典時期,繪畫、雕刻、建築、音樂、詩歌、舞蹈是六大藝術,新興的戲劇,被卡文稱之為第七藝術,接下來電影成為第八藝術。

遊戲行業擁有同前八藝術相同的特點,卻又有自己的獨特不可分割的流派,所以,被稱做第九藝術。一種事物,當它具有豐富而獨特的表現力時,當它能給人們帶來由衷的歡愉時,當它表現為許許多多鮮明生動的形象時,它就是一種藝術。

很多時候,我在大氣磅薄的故宮面前,在長城面前,看到宇宙飛船,看到航空母艦時,會感到人類偉大,但也會在方寸之間,玩起這一款柔情滿滿,滿是歸宿感和人文主義關懷的小遊戲時,同樣覺得人類很偉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