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的幻象: 安迪·沃霍爾與《十位莉茲》

時間:2017-03-20 20:31:24 | 來源:美術報

資訊>國際>


安迪·沃霍爾1949年在紐約街頭

正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展出的“流行之前:安迪·沃霍爾早期作品展”展出了超過300件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早期作品,作品借展自匹茲堡安迪·沃霍爾博物館,包括他的繪畫手稿、攝影作品、廣告插畫、書籍等。其中大部分展品為首次展出,回顧了沃霍爾自20世紀50至70年代的25年職業生涯,這是對他早期創作經歷最全面的一次回顧展。

其中,重要展品為沃霍爾的早期獲獎商業插畫和他1962年在紐約斯泰勃畫廊舉辦的首次個展中展出的藝術作品。展品包括瑪麗蓮·夢露肖像版畫、《100個湯罐》、《100個可樂瓶》以及《100張美元鈔票》等,這也是他的第一個波普藝術展。


安迪·沃霍爾 十位莉茲 版畫複製 1963年

安迪·沃霍爾1928年出生於匹茲堡,代表作包括《金寶湯罐頭》繪畫系列、瑪麗蓮·夢露肖像畫等。主要探索美國20世紀50至60年代的名人和廣告文化。除了繪畫,安迪·沃霍爾的創作還涉及攝影、雕塑、電影和音樂等多個藝術領域,被認為是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本次早期作品回顧展將展至5月28日。

20世紀60年代安迪·沃霍爾創作了一系列名人主題的作品,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等諸多美國市民文化中的熱門人物。而這些人物的出現與當時消費社會的流行趨勢息息相關,造星運動扶搖而上,商品流水線生産漸漸普及大眾,人們面對的是一個極度機器化的時代,沃霍爾十分敏感地關注到了這個現象,他的敏銳促使他創作了作品《十位莉茲》。

作品中的莉茲(伊麗莎白·泰勒)形象源自電影《巴特菲爾德八號》中的宣傳照,她扮演的是一位應召女郎格洛麗亞的角色。顯然,沃霍爾想展現的身份是莉茲本人而非電影中的人物形象,而且是作為電影明星的莉茲。他與莉茲是好友,他們不僅留下了許多合影,在沃霍爾書中她也常常被提及。他在自己的書中提到:“所有的可樂味道都一樣。伊麗莎白·泰勒知道,美國總統知道,流浪漢知道,你也知道。”

這段文字中提到了莉茲,但重點在於沃霍爾所説的平等,即我們所有人都知道,所有的可樂都是一樣的,我們都能擁有它。同樣大眾通過莉茲的電影,或是沃霍爾的作品,也都能擁有這位作為電影明星的莉茲。

《十位莉茲》所選擇的創作方法是截取攝影圖片進行版畫複製,模倣工業社會批量流水生産的創造行為。當然,沃霍爾以莉茲為藍本的作品絕非僅此一個,他以這張圖片作為生發點選用不同媒介進行了多種實驗。沃霍爾曾經回憶道,當他在創作這些作品時,莉茲正被嚴重的肺炎所困擾,以至於當時她逢人就説自己快要死掉了。而也正是因為在拍攝《巴特菲爾德八號》時肺部感染嚴重,有一説法就是第33屆奧斯卡唯恐莉茲因此去世而為她頒發了最佳女主角一獎。所以當時沃霍爾所創作的就是這麼一位在死亡線上搖擺的女星形象。那麼名人系列的背後,沃霍爾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巴特菲爾德八號》對於時代的背景敘述得不夠明確,當我們回想起另一部同時期安東尼·奧尼指導的經典電影《紅色沙漠》,就不乏想像到當時工業革命帶來的那種抑制人性的荒涼景觀。抑制的手段來自於機械,沃霍爾則用不斷印刷複製將這種機械化、流水線的操作感帶入觀者眼中。這與西方傳統繪畫中的“天才”概念截然不同,自文藝復興時期起,我們便熱衷於為藝術家套上“天才”的光環。但沃霍爾並非如此,在他看來,藝術家不再是獨特的天才精英,而變身為文化工業的生産者,他們也同樣為藝術不斷複製生産作品,如同畫中的明星一樣,他們都被商業符號所取代,個人價值被不斷消解。

當然有人會懷疑,沃霍爾的這些創作,看上去是促使這些明星更加出名,或者説更加藝術,為何會説他們的個人價值被消解?當明星介入藝術之時,我們一般會思考,這種行為使明星藝術化,也使藝術明星化。一方面明星借助沃霍爾在藝術界的名氣而讓自己更加出名,沃霍爾也選擇名人創作來使自己受益,實現自己所希望的明星的符號化、概念化。可沃霍爾野心勃勃,如果將《十位莉茲》與沃霍爾的湯罐頭、可樂聯繫起來思考,我們甚至可以説,沃霍爾所希望的不是由此去助長明星的名聲,相反,他希望的是去平均這種名聲,它們與可口可樂、湯罐頭並無二致,它們同樣代表了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文化,也同樣是被大眾所消費的主題。不僅如此,沃霍爾以固定的重復形式削弱了由藝術家之手施加於作品的痕跡,或許一張莉茲表現的是作為電影明星的不朽,但我想十張莉茲著眼表現的是上世紀60年代所獨有的機械與冷漠的大眾流行現象,重復使得圖像上的個人特徵逐漸被隱藏、被覆蓋,也使得繪畫不再是與流行文化劃清界限的媒介了,我們關注的不再是圖像是如何美麗動人,也不是這種流行文化是如何風靡一時。

我們關注的是這個時代背景所生成的一種圖像,以及這種特有的語言習慣。就如同沃霍爾自己所説,可複製的商品是在工業時代對自由與平等的最好饋贈。圖像所想表現的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直覺感受,對觀者來説,圖像上的莉茲是現代社會每個人的真實寫照,如同一面鏡子,人們從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生活的社會。而這個社會就像《楚門的世界》一般,好萊塢幻象蒙蔽了現實觀眾的雙眼,分不清真實與虛幻,人們用最廉價的印刷方式平等且自由地獲得了虛構的人物,卻沉溺於時代的媒體操控,與鮮活的人生漸行漸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