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藝博會同期畫廊展覽推薦TOP6

時間: 2016-06-18 23:11:30 | 來源: 99藝術

首頁> 資訊> 國際

Calder & Fischli/Weiss,貝耶勒基金會博物館,展期至9月4日

繩索,亞歷山大·考爾德,1936年


當前,巴塞爾附近的貝耶勒基金會博物館正在展出的是藝術家亞歷山大·考爾德和藝術組合Fischli/Weiss雙展覽,想看下現代活動雕塑家是如何和當代觀念藝術家同臺表現平衡、運動及分裂的可能嗎?據展覽策展人Theodora Vischer介紹説:“Fischli/Weiss組合的作品善於在看似簡單、微小的事物中讓人突然覺悟和深深打動。考爾德的作品不是一件件孤立,而是整體展現了對應關係。”

24 Stops: Rehberger-Weg,貝耶勒基金會和維特拉校園之間,展期10年


藝術家Tobias Rehberger的作品24 Stops: Rehberger-Weg


德國當代先鋒藝術家Tobias Rehberger佈置的藝術鄉村小道可讓疲憊的博覽會遊客瞬間呼吸到新鮮空氣,恢復體力。他的作品24 Stops: Rehberger-Weg設計了一系列有趣豐富的小物件和標示,有鈴鐺、鳥籠、布穀鳥鐘和蜂箱等,安放在貝耶勒基金會和維特拉校園間5公里長的萊茵河畔上。這件作品將在這裡保持十年之久。移動的雕塑:

1946至2016年,巴塞爾藝術博物館,展期至9月18日


移動的雕塑:1946至2016年,巴塞爾美術館,圖為布朗庫西和賈科梅蒂作品


十年前巴塞爾藝術博物館曾舉辦過關於20世紀繪畫的研究性展覽,作為回應,此次展覽作品是關於三維空間的,展覽的開幕也是擴建後的新館的揭幕。展覽從現代大師經典大師康斯坦丁·布朗庫西、阿爾貝托·賈科梅蒂到吉爾伯特和喬治、戈登·馬塔 - 克拉克,再到20世紀6 0-70年代的布魯斯·瑙曼直至新千年的雕塑家莫裏吉奧·卡特蘭、克裏斯托夫·布切爾和傅丹等。

邁克爾·溫嵐:次序顛倒,湯格利博物館,展期至9月25日


垃圾桶自畫像,邁克爾·溫嵐,2012年


本週在巴塞爾湯格利博物館拉開帷幕的邁克爾·溫嵐個展是其首個大型研究性展覽。在溫嵐還是學生就對瑞士藝術家製作的動感雕塑情有獨鍾。2010年,在利物浦泰特美術館的一次聯展上有幸與他喜歡的瑞士雕塑家湯格利的作品同時展出,正是這次恰逢湯格利美術館策展人參觀展覽時被邁克爾·溫嵐的一小件拼貼作品吸引,後開始了第一次交談,直至今日促成了這次全面深入的研究性展覽。

Rafael Lozano-Hemmer:Preabsence,Haus der Elektronischen Künste,展期至8月28日


Rafael Lozano-Hemmer,1984x1984,2015


展覽作品從聲音雕塑到數據驅動螢幕,共展出了電子藝術家Rafael Lozano-Hemmer的11件互動作品。其中,有藝術家創作于2006年的一件最知名作品《脈衝間》,用數以百計的閃爍燈泡傳遞了參與者的脈搏跳動。以及最新作品,通過掃描參觀者的面孔,産生一個錯落有致並不斷變化的肖像。

鹽非盈利空間,比爾斯費爾登,展期至7月21日


藝術家Lena Henke作品,創作于2014年


從巴塞爾市中心沿比爾斯河和萊茵河交匯處來一場輕快的漫步,將會經過比爾斯費爾登,這裡以港口和森林漫步而聞名。自2009年以來,當地不僅迎來了大自然的愛好者,同時也迎來了熱愛藝術的人們。從後網路到表演藝術,主題郵件藝術到佈置在車庫裏的裝置,鹽非營利空間的展覽可以説是巴塞爾藝博會同期最前衛的了。本月,是來自英國的藝術家歐文·派和法國藝術家麗麗·雷諾 - 杜瓦的合作,探討關於説髒話和對他人的影響,這是他們在瑞士的第一次機構合作。鹽藝術空間同時展出還有紐約年輕藝術家Lena Henke的作品,以及印刷室內舉辦的Works Off Paper群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