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白教堂畫廊
百年抽象藝術回顧展——《黑色廣場的冒險:1915年至2015年的抽象藝術與社會》(Adventures of the Black Square: Abstract Art and Society 1915-2015)將於2015年1月15日在倫敦白教堂畫廊(Whitechapel Art Gallery)揭開帷幕。本次展覽包括繪畫、雕塑、影像和攝影,時間跨度從1915年至今,展出作品來自全球多個極富盛名的收藏機構,包括斯德哥爾摩當代藝術館、巴塞羅那當代藝術館、芝加哥藝術學院美術館、希臘的Costakis收藏、蘇格蘭國立美術館、泰特美術館、凡阿貝博物館,共展出100多位現當代藝術大師的100余件作品,包括為人熟知的卡爾•安德烈(Carl Andre)、大衛•巴徹勒(David Batchelor)、丹•弗萊文(Dan Flavin)、安德烈•弗雷澤(Andrea Fraser)、 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加布裏埃爾•奧羅斯科(Gabriel Orozco), 何裏歐•奧迪塞爾(Hélio Oiticica), 羅欽可(Aleksandr Rodchenko)、蘇菲•托伊貝爾奧普(Sophie Taeuber-Arp), 羅斯瑪麗•特羅克爾(Rosemarie Trockel)、特奧•凡•杜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和澤塔爾等,足足佔據了白教堂六個展覽空間。
此次展覽由白教堂畫廊館長伊沃納•博拉維克(Iwona Blazwick OBE)和策展人Petersens共同策劃完成,是一次極具國際視野的展覽嘗試。在追隨抽象藝術發展歷程的同時,探索了它與社會、政治與文化的緊密聯繫,呈現出一幅抽象主義藝術運動在亞洲、美國和拉丁美洲乃至全球範圍內蔓延的全景圖。同時《黑色廣場的冒險:1915年至2015年的抽象藝術和抽象畫派》探討了畫廊之外抽象主義的存在,追溯它如何滲透到建築、工業設計和雜誌排版的歷史中,並縱覽概括了抽象藝術是如何在世界範圍內擴展開來,並滲透我們的生活、貫穿我們時代的。
李西茨基作品
抽象藝術的第一張作品出現在20世紀初,是現代主義藝術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11年底,抽象藝術成為一種國際現象,並以猛烈勢頭迅速發展,當時的一批領軍人物為包括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德勞奈(Robert Delaunay)、庫普卡(František Kupka),他們衝破傳統的束縛,在藝術創作中描繪無法辨識的圖像,不再使用色彩去塑造具體形象。其他抽象藝術的先驅還包括蒙德里安、保羅•克利和阿爾普。這場運動發跡于20世紀初並持續蔓延至21世紀,發展過程中深受社會運動、歷史事件和現代文明的影響。
1915年12月是抽象藝術史的一個關鍵時期。最後一個未來派繪畫展覽《0.10》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展出,卡西米爾•馬列維奇(Kasimier Malevich)關於黑色廣場的激進作品首次在展覽中亮相,同時包括了富有馬列維奇特色的白背景上的漂浮色塊。“黑色廣場”之後,馬列維奇在他的著作《非客觀世界》(1927年出版)中説:“1913年,拼命嘗試去把藝術從現實生活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我求助於廣場的形式。”當然,馬列維奇沒有完全漆成黑色,但通過黑色廣場,他實現了一幅非呈現性方式的抽象主義作品。本次史詩性的展覽將這幅繪畫作品作為新藝術和新社會的象徵。這些作品是最簡式的抽象派藝術,也是幾何抽象藝術的先例。一百年後,馬列維奇的“黑色廣場”成為此次白教堂抽象藝術回顧展覽的開端。同時展出了世界各地繼承其藝術遺産的一百位藝術家作品,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德黑蘭、從倫敦到柏林,從紐約到特拉維夫,他們的繪畫、攝影和雕塑象徵著現代主義烏托邦理想的抱負和崩塌。
羅欽可作品
本次展覽按時間順序展示了四個主題:“烏托邦”、“建築學”、“溝通”和“日常”。
“烏托邦”通過抽象藝術先驅馬列維奇的黑色廣場表達出新的審美和政治視野,並被之後的藝術家弗拉基米爾•塔特林(Vladimir Tatlin)到何裏歐•奧迪塞爾(Hélio Oiticica)所理解延伸。“建築學”呈現了浮動的幾何圖形,提出由柳博芙•波波娃(Lyubov Popova)、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和利亞姆•吉利克(Liam Gillick)構想出的新的社會空間。“溝通”則通過宣言和前衛圖形的方式將消息向大眾傳播。“日常”將美學觀察過程中的日常活動和物品嵌入其中,如蘇菲•托伊貝爾奧普(Sophie Taeuber-Arp)的紡織品或阿曼德•安德拉德•圖德拉(Armando Andrade Tudela)拍攝的秘魯卡車上的抽象圖案。中東藝術家納高•安薩裏利亞(Nazgol Ansarinia)將現代主義與阿拉伯語、波斯裝飾藝術連結起來,而西方藝術家劉易斯•鮑茲(Lewis Baltz)、彼得•哈雷(Peter Halley)和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批判了經濟和政治的抽象化。
展覽還將展出一系列珍貴的有關抽象藝術的檔案資料,包括大衛•巴徹勒拍攝的500張照片,將作為展覽的重要組成與觀眾見面。同時,白教堂畫廊也十分重視藝術教育部分,配合展覽的公共教育活動包括一場為期兩天的學術研討會,探討抽象與社會的相關論題。
據悉,本次展覽將從2015年1月15日展至4月6日。
蒙德里安作品
倫敦白教堂畫廊
成立於1901年,旨在將偉大藝術帶給倫敦東區民眾。畫廊因現當代藝術展覽和開創性教育及公共活動項目而享有國際聲譽,是倫敦最早的當代藝術展場,展覽主題以現當代藝術為主,兼顧先鋒的藝術教育與公眾藝術課程,在倫敦文化格局中獨樹一幟,也使東倫敦穩居當代藝術創作領導地位。許多英國藝術家自白教堂畫廊崛起,如1970年首展於此的大衛•霍克尼、1971年的吉爾伯特與喬治、理查德•隆、之後的路西安•弗羅伊德等。1956年《這就是未來》主題展,將波普藝術帶給了英國觀眾。許多國際知名藝術家亦曾在此展出,如1939年帶來了《格爾尼卡》的畢加索、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術家傑克遜•波洛克、女性紀錄攝影家南•戈爾丁等,都是畫廊可引為驕傲的成就。畫廊成立之初的標語“生活缺乏工業是罪惡的,工業缺乏藝術是蠻橫的”,代表了維多利亞後期“入世”的社會價值觀,也表明畫廊的獨特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