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開幕的馬利奧·梅爾茨(Mario Merz)回顧展呈現了藝術家自1960年至2003年間的作品。作品媒介包括了繪畫、紙上以及裝置,13件作品佈滿了佩斯倫敦的兩個展廳。打開展覽介紹的折頁,裏面是數字“1, 1, 2, 3, 5, 8, 13....”。不難發現其中的規律,從第三個數字開始,每個數字是前兩個數字之和。以此迴圈,一直到數字139583861555。 對於斐波納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的借用是馬利奧·梅爾茨藝術實踐的一大特點,原因要歸結于馬利奧·梅爾茨認為義大利數學家斐波納契的理論映射了“自然”變化的模式以及社會不斷擴張的螺旋體系。
霓虹燈這種創作材料在展覽中有著重要表現,以不同的形式貫穿在幾件作品中。《漩渦冰屋》(Igloo con vortice,1981)是繼其1989年在古根海姆博物館展出後第一次亮相於公眾。位於視覺中心的藍色霓虹燈穿過一個開口倒置的瓶子後延伸至一片捆綁的柴枝條裏,此時的霓虹燈摒棄了它原有的物質性能量而變成了“光”,刺破布面上的紅色圓錐體以及黑色球體。馬利奧·梅爾茨對於光和能量的興趣,使得霓虹燈成為了他藝術生涯中最持久的表達。
三個圓頂的裝置作品《地球與月亮同軸轉動》(Movements of the earth and the moon on an axis,2003) ,同時也是馬利奧·梅爾茨生前的最後一件冰屋,作為展覽的核心被安放在一層展廳的中央位置。從1968年開始,做為貧窮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馬利奧·梅爾茨開始用金屬骨架、霓虹燈、泥土、玻璃、石片等多種不同的材料來建構“圓頂建築”。材料本身與物質空間共同營造了一種富有詩意的視覺語言,啟發觀者對其作品各種可能性的猜想。圓頂裝置逐漸成為他最標誌性的作品。馬利奧·梅爾茨在體驗著日復一日提煉和探索“自然”材料的同時,打破了傳統的藝術框架,並提出了一種新的訴求——正如其所説:“我認為一切都已經被摧毀。就我個人而言,我想把事情重新變為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