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海外

燒掉房子:光州雙年展的破壤與告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03 15:49:27 | 文章來源: 藝術新聞中文版

光州,即將開幕的第十屆光州雙年展這次請來倫敦泰特美術館策展人Jessica Morgan策劃,她直接借用了Talking Heads樂隊的名曲《燒掉房子》 (“Burning Down the House”)這一題目命名此展覽。

Morgan自去年5月受聘為策展人後開始展開研究。“燒掉房子”的靈感既 源於離開她熟悉的語境而第一次進入到另一個地工作的感受,也離不開對某種現存的趨勢與困惑的認識和思考。“燒掉”是一個破壞和吿別的姿態,是與過去和歷史斷絕關係的舉動。然而Morgan的出發點是去問:歷史是否是重復的,更新的慾望是否與它的對象一直保持一致,還是只不過湯不換藥;在今天這個一直追求新增長點的文化産業社會,不斷的更新是以什麼為代價完成的,它對藝術生産、文化演變和我們的基本生存來説意味著什麼?

​這看起來像是一次老套的現代主義批判,操刀者則是歐洲內部哲學焦慮 的藝術代言人。其實不然。光州對於一個西歐背景的策展人來説是一個抽象的時區,但是,雖然有某些亞洲普遍存在的症候,它也同樣是冷戰時代遺留的産物。顯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角度並不能成為一項深索的真正前提。Morgan在和筆者的談話中一再強調展覽的概念與地緣政治環境沒有太大關聯,不過可以推測的是,她一定感受到了某種缺失:這種缺失與地緣時空的 關聯遠不如與此地知識生産者所共同焦慮的大得多。以光州為例,它的歷史一定帶有1980年屠殺慘案的烙印,但歷史的遺産不等同於歷史的態度,這中間的真空在政治空氣密集的亞洲地帶似乎已經演變為一大危機。這才是此次展覽的思想動力:把破壞進而重建的慾望與對歷史態度的挖掘聯繫到一起。​

Morgan的展覽構思沒有從設定一種政治和文化身份的“我們”開始,發問“我們”與歷史的關係,但同樣沒有把問題過度普遍化。她把發問的基 礎確定在更為基本的人的層面。她將 “房子”解讀為同時具有物理意義和抽象屬性的存在:它可以是家、國、機構,也可以是身體、性別、系統、意識形態。我們作為基本的人和藝術世界的人,與這些“房子”如何産生關係?我們的身體,是否比起其他語言,比如文化、政治和意識形態等等這些幾乎固化了所有理論視野和精祌領域的媒介,更能促成我們之間在這些房子之外的對話?​

所以,Morgan將在展覽中把這個活生生的“身體”放在中心。她將把大量與身體相關的聲音、錄影和空 間作品並置在一起。我們共同分享這一“身體”,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是一個集體,正如那些聽著《燒掉房子》在舞池中跳舞的人們。我們沉浸其中,也同樣悻論般等待著某個時刻,抽身離去,回到自己的房子裏重新審視自己。“集體”這一概念已經被髙度個人化的政府組織形態放逐了多年,更不用提被政治話語綁架的處境:藝術,如果想要靠自己給人們提供重新被集結的動力,他能做些什麼?​

此次光州雙年展囊括來自36個國家105個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有35件作品專門為此次雙年展委託創作。這裡面既有與Morgan相熟的藝術家,如Dominique、Gonzalez-Foerster、Carsten Höller等人,更有約九成像來自上海的唐狄鑫這樣沒有參加過光州雙年展的藝術家。展覽分為相對獨立的五個部份,設計小組El Ultimo Grito將以“煙霧”為主題的墻紙設計襯托分佈在五個巨大展廳中的整個展覽集體。

很多的人的作品將與“燒”這個動作有關。“燒”可以是慶祝、抗議、日常起居中的一個環節,“燒”的對象同樣承載著極為不同的價值。藝術在這裡呈現為一種去符號化的、無政治關聯的集體運動,它的象徵價值不在於對抗,而是在於共同尋找房子底下那個歷史的地基,期盼著我們自己各自上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