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海外

谷歌藝術計劃的中國攻略 迎接藝術品數字化時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4-18 08:52:46 | 文章來源: 藝術財經

Google藝術計劃是Google文化研究所下面的三大項目之一。整個計劃是來自印度的Amit Sood和其他三位同事一起想到的,希望讓更多人可以便捷地接觸和了解藝術。在採訪中Amit Sood講述了他做這個項目的初衷:“他非常熱愛藝術,但由於以前生活在印度,無法親自訪問這些著名的博物館,只能通過相關書籍了解它們。”出於這樣的親身經歷,他希望將藝術帶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便捷地接觸藝術,讓全世界各地藝術愛好者在Google的平臺上共用藝術。

2011年2月1日正式上線,囊括了來自9個國家的17個博物館,共1,000幅藏品。隨後,Google一直在不斷擴大藝術計劃的覆蓋範圍,截至目前擁有全球40多個國家200多家藝術機構的40,000件藝術精品。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法國的凡爾賽宮、荷蘭的梵谷博物館等都加入了 Google 藝術計劃。中國內地和港臺的則8家藝術機構,湖南省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金臺藝術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今日美術館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美術館在2014年也即將加入。

加入Google計劃

Google作為全球搜索引擎的航母,人們對於加盟它的計劃總是充滿很好奇。而加入並實施Google計劃卻比我們想像的簡單,它評判哪些博物館或藝術作品是最重要的,而是希求能夠涵蓋盡可能多的國家的合作夥伴。湖南省博物館因為看到Google 藝術計劃網站上已有的合作夥伴的相關事項後主動聯繫,最終促成了合作。在2013年3月20日,率先對館藏的50件藏品進行上線展示。Amit Sood 説“對於所有的博物館,我們都一直秉持歡迎和開放的態度。”

雙方達成協定後,合作夥伴負責挑選內容與藝術作品,Google負責提供技術支援,通過各類技術進行藝術品的室內拍攝和上線工作。對合作的博物館來説,與Google的合作有三種形式:一、由博物館提供高清圖片和相關數據,Google負責製作上傳;二、利用室內全景(Street View)小推車對展廳進行全景圖像採集;還有通過“十億像素”(gigapixel)技術拍攝製作70億像素超高清圖片。不管哪種形式的合作,雙方均不涉及任何費用支出,但後兩種模式需要Google派遣專業人員到現場操作。對台北故宮的拍攝是Google街景小推車首次在大中華區登場。使用特別設計的街景拍攝“小推車”,對故宮博物院的作品和內部建築進行了360度全方位拍攝,於是全球的用戶可以線上身臨其境般地欣賞國寶“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以及宋代范寬《溪山行旅圖》等珍貴館藏了。

在很多人關心版權問題上,Google採取諸多的技術措施,防止高清大圖的盜版問題,在藝術計劃網站上展示的藝術品的高分辨圖片所有權歸博物館所有,它們是被全世界的版權法律所保護的。而通過Google室內全景技術拍攝到的圖片所有權則歸Google。

大數據時代彌合虛擬與實體

Google在之前一次訪問的數據進行分析,用戶花在藝術計劃頁面觀賞油畫作品的平均時間是1分鐘,如果在博物館觀賞數據顯示這些藝術品大約會花20秒。雖然沒有比在真實中感受油畫作品更愜意,但是在這個層次品鑒藝術品的細節的能力,會使參觀者停駐。Amit Sood説,“Google藝術計劃並非為了取代實體博物館而建立。相反,通過畫作細節呈現、實景博物館等特殊體驗,激發更多人對藝術的關注,從而真正地走進博物館,親身體驗藝術的魅力。”

Google目前針對用戶行為的分析表示,自Google藝術計劃創建以來,已經吸引了全球各地很多藝術愛好者。據統計每月來自全球各地上百萬的訪問量顯示,包括來自美國、巴西、俄羅斯和中國的用戶,其中中國用戶位居藝術計劃全球訪問量的前10名。

湖南省博物館的劉宇馳表示,據網站監測數據顯示,在加入Google藝術計劃後,相連結的湖南省博物館網站訪問量提升了175%,平均每次訪問的瀏覽量和持續訪問時間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非中文訪問者數量得到顯著的提升,如英文用戶是此前的4倍,日文用戶是以前的6倍,網站訪客海外房客從24.5%提升到了48.7%,有將近半數的訪問者來自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全新的學習認知方式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助理館長尤洋很喜歡用計劃中的作品對比功能,把莫奈的畫作一幅幅放大,細分其中用色和筆觸的區別。一開始他對Google藝術計劃的理解比較簡單:“不就是從線下搬到線上了嗎?”

但是他慢慢發現:資訊變成知識是一個轉化的過程,由三個遞進關係組成:數據、資訊、知識。數據經過一定歸類組合成資訊,資訊經過在人類大腦的反應堆積成知識。把人們每個藝術作品理解為一個數據的話,傳統的展覽是則經過了機構的角度或者是經過策展人的角度,把它有機地整理在一起,變成一個資訊讓觀眾去學習認知。但是這樣的展覽已經經過機構的思維、策展人的思維把它限制到一個方法論裏。而Google是把全世界的作品放在那裏,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在網路技術的輔助之下,選取一個關鍵詞,把這些數據組裝成資訊。“它改變顛覆了我們在傳統藝術展裏獲得藝術數據轉化成知識的方法,變得非常公平,向每個人開放,每個人都有這個權利了。”

迎接藝術品數字化時代

Amit Sood表示:隨著Google藝術計劃持續發展,Google將繼續探索發掘不同的藝術作品和合作藝術機構。2013年12月,Google發佈了Google Open Gallery,除了將觸角延伸到更多國家和博物館外,同時也考慮增設實驗專區,展示藝術家們如何使用新興科技展示他們的藝術品。同時,Google將會託管館藏內容,免費開放Google的技術,只需上傳照片、廣告視頻、街景地圖以及文本,在這些圖像中穿插想講述的故事,製作一個能真正吸引訪客的展覽。

為藝術愛好者提供各種各樣的便利,是博物館、美術館責無旁貸的工作。每一家機構的努力都是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讓更年輕的一代,有機會一起感受美術館和博物館的魅力。如果趕不上時代的浪潮,那就如同台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説的那樣“容易變成僵屍館,它永遠都是一個放僵屍地方。 ”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