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紐約將迎來一場亞洲藝術品的饕餮盛宴,蘇富比和佳士得分別在紐約亞洲藝術週期間推出專場拍賣會,其中包括了瓷器、玉器、傢具以及鼻煙壺等中國藝術品,它們多數都來自於歐美收藏家、古玩商或貴族後裔。
有十幾件高古青銅器無疑成為兩大拍賣行的重頭戲,紐約蘇富比將舉行的朱利思·艾伯哈特(Julius Eberhardt)收藏中國青銅禮器專場拍賣會,提前在中國收藏者中引發關注,其藝術價值和文物回流成為焦點話題。
來自民國藏家之年
朱利思·艾伯哈特是國際著名的東方藝術品收藏家,一生中收藏了門類眾多的中國藝術品,並在維也納打造了首座私人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他于2012年去世後,留下了大批價值不菲的藝術品收藏。此次在紐約蘇富比面市的這批中國青銅器,就是他藏品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10件青銅器年代涵蓋了商、周、春秋和戰國,其中6件青銅器的上一手藏家也同樣不同凡響,來源於11世紀拜佔庭帝國望族後裔阿基洛珀斯( J.Argyropoulos),他一直喜愛收藏中國古玩藝術品。
二戰後,阿基洛珀斯恰好出任希臘駐華大使,在此期間,他得以接觸並購買了一批古玩。比如在1948年,經上海有名的金才記古玩店引薦,阿基洛珀斯從清末民國初年名家手中購得了這6件青銅器。
上世紀20年代,在上海的廣東路、江西路一帶形成古玩市場,古玩店攤林立,聚集了200多家中外古玩店。金才記曾是民國時上海第一大古玩店,聞名海內外,由金才寶創立於民國初年。其子金從怡接手經營後,以買賣出土石器、青銅器、唐三彩、宋元名瓷為主。
因講究貨真價實,如有贗品照價退賠,不以次充好,金才記在收藏圈享有聲譽,很多知名的收藏家與古玩商都與之有過往來。“T.Y.KING”成為國外古玩收藏者所熟知的中國大古董商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京滬古玩業普遍蕭條,惟金才記生意興隆。1949年,金才記移至香港德輔道。
阿基洛珀斯可説是金才記的外國擁躉,還一度到香港金才記“淘寶”,此次上拍的一對西周早期父丙爵,就是他在1952年購于香港的金才記。這對父丙爵出自陳仁濤舊藏,陳是著名古錢幣專家和收藏家,他的“金匱室”所藏不乏珍品重器。
更有來頭的是,此次紐約蘇富比上拍的青銅器中有兩件曾是潘祖蔭舊藏。前清末名臣潘祖蔭不僅政治眼光獨到,發掘了很多才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左宗棠,還是古玩字畫的大收藏家,眼光厲害,聞名南北,人稱“潘神眼”,他的“滂喜齋”的古籍善本和“攀古樓”的銅器收藏聞名於世,著名藏品如西周康王時代禮器大盂鼎、大克鼎、青銅、甲骨、龜板等。
大盂鼎和大克鼎,是兩件被稱為“重器鴻寶”的西周銅鼎,與毛公鼎一道,並譽為“海內三寶”。抗戰時期日寇幾番到潘宅搜索兩件國寶未果,1951年由潘氏後裔捐贈國家,至今分別存放于國家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
被朱利思·艾伯哈特收集到的潘祖蔭舊藏,分別是青銅器母辛尊和作冊睘尊,前者是鑄工華美的盛酒禮器,後者是鑄有三十五字銘文的重要酒器。
國之重寶
“這批商周青銅禮器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為器物本身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文物專家劉幼錚提供了這批青銅器的詳細資料,並向國內收藏界呼籲,這批青銅器的重要程度,應該儘快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和收藏大家的及時關注。
中國的青銅時代歷經夏、商、西周和春秋,持續了15個世紀之久,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冶鑄達到高峰,即便之後鐵器時代的到來,也沒有立即導致青銅工業的衰退。青銅器歷代都被稱為國之重寶,它的製作對像是皇帝或者王公大臣,國家有大事的時候都要用青銅器作為禮器。
劉幼錚認為作寶彝簋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世界上現存的三件最重要的方形基座西周簋之一,設計者突破了平面構圖,選擇了基座四角作為饕餮紋的縱向的中軸線,使得獸面呈現出立體效果,藝術境界堪稱西周時期的制高點。
母辛尊原本是一套青銅禮器中的一件,現存還有兩個“姐妹”,直筒提梁卣一對,和這件銘文相同、紋飾風格一致,現分別藏于東京出光美術館和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三件的銘文都是“亞其矣作母辛”卣或尊。
“作冊睘”卣的銘文價值極高。考古美術學家汪濤認為,這件作冊睘卣,是西周昭王時重要的有銘青銅器,銘文中記載了王姜命作冊睘安夷伯的歷史事跡,銘文中還有“唯十又九年”的準確紀年,以及“王在斥”的記述。台北故宮收藏的“作冊睘”尊,和此器同銘,均為同一事件所書所鑄造。
能否“回流”尚未知
中國流失海外的青銅器究竟有多少,恐怕無人能給出一個精確數字,有證可考的是,其中有很多為西周時期青銅精品,比如美國有七大收藏中國文物的中心,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紐約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其中都有中國青銅器藏品,以弗利爾美術館最為聞名,所藏青銅器佔全美國的一半左右。
中國青銅器也頻頻出現在歐美拍賣市場上,曾有國內的企業家和收藏家前去競拍,希望將這些流失的國寶買回中國,但是受資金實力和知識眼力等因素限制,“回流”收效並不理想。
2001年3月,紐約佳士得拍賣了一件商代晚期盛酒器“皿天全”方罍,以924.6萬美元成交,創下當時的青銅器最高拍賣紀錄。這件青銅器于上世紀20年代在湖南出土,拍賣的是器身,器蓋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當時也有國內博物館帶鉅款赴美競買,卻因拍賣會上一位法國買家開出高價而落空,這件青銅器只能身首分離了。
不過,由於價格上漲和藏品更新需要,近兩年西方藏家逐漸削減了他們購買亞洲藝術品的數量,一些家族收藏的頂級藏品也出現在歐美拍賣會上,而亞洲收藏家競購亞洲藝術品的熱情卻在高漲。
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公司稱,在倫敦和紐約登記參拍的亞洲客戶數量不斷上升。 特別是中國一批新崛起的全球買家,他們希望將海外的中國珍稀文物購回國,作為傳世家藏或用於私人博物館內展覽。
同時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公私收藏機構試圖讓中國的文化遺産從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收藏家手中回流。
值得注意的是,回流青銅器的數量不斷增多,但有很多人從國外買回來的銅器,實際上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工藝品公司出口換外匯的産品。而且,國內目前為了保護文物限制青銅器的流通,收藏回流的青銅器,收藏家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還有相當的眼力和經驗,同時具備合法手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