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圖2 徐展堂展廳
博物館把這些桌案與瓷器、玉器、及文房生活用具混搭展示,以求用整體的視覺感觀告訴讀者,中國文人桌案上的情趣與對待生活的態度。
博物館名片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是位於英國倫敦的一間裝置及應用藝術的博物館。該博物館是為1851年在倫敦召開的第一屆萬國博覽會而建。在英國,它是規模僅次於大英博物館的第二大國立博物館。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簡介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簡稱V&A博物館,博物館以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人公爵命名,專門收藏美術品和工藝品,包括珠寶、傢具等等。它在倫敦諸多的博物館中擁有重要地位,華人要看中國古董一般首站就是大英博物館,第二站就到這裡。
博物館的中心是面向花園的一棟紅磚結構建築物(圖1),博物館陳列的展品超過了四層樓,分別展示在長達11公里的長廊中,它們包括:繪畫、雕塑、攝影、傢具、時裝、珠寶、陶瓷、玻璃、本製品、銀器以及建築。展覽品以歐洲展品居多,但也有中國、日本、印度和伊斯蘭藝術和設計的展品展示。
徐展堂藝術館中的中國傢具
1988年,香港富商徐展堂前往英國擴展業務時,捐鉅資援助維多利亞博物館建立中國展館(圖2)。英國皇儲查爾斯王子及戴安娜王妃曾代表英國王室設宴致謝徐展堂,並提議以徐展堂的名字命名中國藝術館。進入徐展堂藝術館,除去琳瑯滿目的中國藝術品,可以直觀地看到中國古典傢具陳列的數量比例還是滿大的。這和博物館的展覽初衷有很大關係,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物館的收藏品並不以“古老”或者“珍稀”等傳統的標準來進行收藏。而是強調社會意義、生活和裝飾意義。比如中國展廳中,展示著中國的傢具、中國的書畫、桌子上還擺上筆墨紙硯。讓人一下子就了解到中國古代人的生活情況,知道了那些書畫之類的作品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西方人看外國藝術品,比較重視視覺感染力,對文化的深層次理解有時是不到位的。黃花梨傢具的第一視覺衝擊力是很強的,正好符合西人現在崇尚自然的理念,優美的木紋及獨特的造型,使得博物館室內蓬蓽生輝。像紫檀傢具這種墨裏藏金的概念比較深沉,反倒不易打動西方觀眾。除了明式黃花梨傢具外,這裡還藏有我們明早期剔紅傢具及清代剔紅傢具若干,很多都是海內外的孤品,難得一見。
整堂明式傢具再現中國文人生活的情趣
十年前,在中國很少有博物館集中展示明清傢具,大都要去故宮[微網志]或是頤和園去看,市場上能買的傢具專著也是鳳毛麟角。那時候有幸能看到很多國外博物館的展覽畫冊,發現大量的黃花梨傢具早已流出海外,在滿足自己感觀的同時,也為此而惋惜。發展中的中國起步很晚,很多審美意識和思想觀念都落後於西方社會,在追求組合櫃的時代,拱手放棄了大量優秀的黃花梨傢具,直至今日追悔已晚。
圖3 黃花梨四件套頂箱大櫃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的明式傢具大多以黃花梨傢具為主,範圍除了床之外基本囊括了各個門類。有件明代黃花梨四件套頂箱大櫃(圖3)給我印象很深,一對大櫃分開對立,寬厚而高大,典型的明晚期作品。除底下牙板雕有一對飛龍趕珠紋飾外,大櫃全身光素,黃花梨美麗的紋理散發著金燦燦的顏色,特別惹人喜歡。
桌案類傢具陳列了這些種類:炕桌、八仙桌、條桌、半桌、悶戶櫥、翹頭案,全部是黃花梨傢具,美中不足的是再有張刀牙板平頭案就好了。這裡面藏的傢具,可以説件件都是不錯的精品。略提幾件:
圖4 黃花梨小炕桌
黃花梨小炕桌(圖4)。小巧可愛,最可愛的地方是四足的滾珠式托泥,圓圓胖胖的托泥與秀美的壸門形成鮮明對比。整張桌子是淺黃色的黃花梨木,乾淨肅穆,桌面為獨板製成。
圖5 黃花梨八仙桌
黃花梨八仙桌(圖5)。八仙桌是一腿三牙高羅鍋棖式,桌面四邊有攔水線。黃花梨八仙桌目前在拍賣會上也不難見到,但是像這種做工與形制、材質都很講究的很難見到了,大都被博物館收藏著,私人手裏的也不怕賣不掉,所以市場難覓也屬常理。
圖6 黃花梨半桌
圖7 黃花梨悶戶櫥
黃花梨半桌(圖6)、悶戶櫥(圖7)和翹頭案(圖8),雖屬常見品,並無特殊之處,但是形制做工都是很好的。博物館把這些桌案與瓷器、玉器、及文房生活用具混搭展示,以求以整體的視覺感觀告訴讀者,中國文人桌案上的情趣與對待生活的態度。
圖8 黃花梨翹頭案
圖9 黃花梨方頭四齣頭北官帽椅
除了這些桌案,還有一對黃花梨方頭四齣頭北官帽椅(圖9)很是耀眼。這對椅子不同我們常見的圓頭四齣頭官帽椅,它的扶手和搭腦都是方頭的,椅子下半部分不開壸門,而是三面作羅鍋棖上起雙矮老。這種做法從明末到清中期都有製作,但是製作數量較少,尤其在國內見到的少。看得出來當初老外挑傢具還是很有一手的,多挑特殊稀有形制的,常見貨買的少。
海外遺珍
早在1945年,德國人古斯塔夫·艾克就出版了《中國花梨傢具圖考》一書,是世界上最早系統研究中國古典傢具的圖書。多年在海外的生活,讓我了解到,歐洲人做事大都很慢,但是一般不做無準備之事,做起事來都是有條不紊的。對我們傢具的收藏和研究,西方人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從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中看到的這些中國古典傢具,只是冰山一角,流失在海外的明式傢具更多地還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畫廊、古董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我們今天在經濟發展取得很大進步的同時,希望更多的國人不要忘記那些在海外博物館中的中國古典傢具及中國古代藝術品,更多地去欣賞和關注他們,有條件的話更多地購買回來,有益於我們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