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美國博物館被迫歸還他國文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13 16:19:04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近年來,不時爆出美國博物館宣佈放棄某件文物的消息,原因是某國政府宣稱該文物是掠奪的,並威脅將採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最近幾個月,達拉斯博物館向義大利和土耳其移交了7件古代藝術作品的所有權;托利多藝術博物館向義大利歸還了1件1982年就開始展出的珍貴器皿;蓋蒂博物館宣佈將向義大利歸還冥王哈裏斯的陶瓷頭像……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和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在內的其他博物館,也紛紛宣佈放棄一些珍貴文物。

放棄實屬情非得已

2006年至今,已有超過100件雕塑、青銅器、瓶飾和鑲嵌工藝品脫離了美國的公共收藏,其中包括義大利政府從大都會博物館索回的歐弗洛尼奧斯陶瓶、希臘政府從蓋蒂博物館索回的愛神阿佛洛狄忒大理石像等。據估計,這些歸還文物的價值超過5億美元。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所有案例中,美國博物館並不是受到法律裁決而被迫放棄,也沒有因為放棄而得到任何補償。事實上,除少數幾件歸還文物能夠追溯特定的來源地,或與索回國的文物殘存相匹配,大多數歸還文物沒有清楚的來源地。在無任何法律義務和賠償承諾的情況下,美國博物館竟然放棄了這些古代藝術傑作,經歷數十年的艱難收集後,他們為什麼又變得如此慷慨呢?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歸還文物似乎是要表明一種立場——美國博物館界反對文物的非法挖掘,並希望與藝術品富有國家加強聯繫。去年9月,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同意就其1966年購買的24件古代特洛伊金飾,向土耳其方面提交一個“永久借出”的證明。該博物館坦承,這些金飾的真正發現地點其實並不清楚,但只有這樣做,才能確保繼續使用在土耳其設立了幾十年的考古站。此前,土耳其曾威脅吊銷一家德國考古機構的許可,最後,德國方面不得不歸還了其宣稱擁有的一尊斯芬克斯。

美國輿論普遍認為,放棄這些文物鼓勵了某些國家的強硬行為,“會為博物館招致更多、更過分的文物索回要求”。然而,一些國家利用“流氓館長”“文物販子”之類的警示故事,不停地給美國博物館製造難堪,通過不向拒絕歸還文物的美國博物館借出展品,公開涉案博物館員工的犯罪調查,謀求美國聯邦檢察官的支援以獲取博物館記錄等方式奪回爭議藝術品。“土耳其人徹底對我攤牌”,蓋蒂博物館首席顧問史提芬·克拉克在接受採訪時説,“除非我們歸還他們想要的東西,否則他們不會借出任何藝術品。”

目前,威脅戰術成效初顯。一些美國博物館不得不梳理其永久藏品,並預先放棄那些可能成為未來索取目標的藝術品。

如意算盤徹底落空

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大多數早于20世紀且非私人藏品的文物缺少發現地點和發現日期。幾十年來,美國博物館界認為可以收藏這樣的文物,雖然意識到日後可能面臨有關國家要求返還的潛在風險,但既然這些文物沒有確鑿的考古來源記錄,有關國家也就很難找到宣稱擁有權的基礎。即便某個國家宣稱對某件文物的擁有權,通常也只能依靠傳聞和風格進行推斷,以此作為文物索回的證據是遠遠不夠的。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義大利和瑞士警方的一次聯合行動徹底打破了美國博物館界的如意算盤。兩國警方對一個義大利古董商設在日內瓦的倉庫進行突擊檢查時,發現了大量文物的照片——儘管照片不能揭示文物的發現地,但提供了文物掠奪的確鑿證據,而這些文物很多流向了美國的展覽場所。根據照片,義大利檢方開始調查美國博物館,首當其衝的就是具有豐富收藏的蓋蒂博物館。

起初,國內擁有大量文物需要照管的義大利文化部門並未準備就此“開戰”。2002年,義大利檢方向媒體透露,不奢望美國博物館放棄所有能夠確定非法來源的文物,他們想要的只是幾件證據特別充分的文物,以及停止購買未知來源地點文物的表態。然而在蓋蒂博物館碰壁之後,憤怒的義大利人指控該博物館文物策展人瑪麗恩·特魯串通古董商人購買被盜文物,並偽造文書使購買的非法文物合法化。

蓋蒂博物館管理層感到了恐懼,於是歸還文物成為最好的選擇。最終,博物館共花了1000萬美元的律師費,雙方達成了歸還36件文物的協議——這遠遠超過了義大利方面的最初設想。

反思“多米諾效應”

眼看著義大利率先嘗到了甜頭,其他一些國家也紛紛索要文物——無論這件文物離開國境多久,無論擁有權的證據多麼薄弱。柬埔寨政府威脅起訴諾頓西蒙博物館,以索回一尊10世紀高棉王朝時期的砂岩雕塑。土耳其則將目光投向整個西方博物館,宣稱擁有美國蓋蒂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等的大量文物。目前,土耳其政府已經中止了與這些博物館的聯繫,直到他們放棄所持有的文物。大英博物館館長麥克格瑞格説:“所有的合作都已中止,這樣的行為真是前所未有。”

這種情況致使很多人開始思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利用法律壓力,來恫嚇博物館放棄藝術收藏,畢竟要求返還的文物具有上億美元的價值。美國媒體普遍認為,這些交易達成的前提都是物理上的歸還,忽視了更有啟發意義的解決方案,如給予外國政府擁有的頭銜,但以借出的形式把爭議作品留下。文化財産法方面的專家則認為,外國政府宣稱擁有文物,但能否在法律上站得住腳,值得商榷。

還有人指出,很多博物館不得不把珍貴資源用於處理有爭議的文物,而目前的當務之急應是保護那些風雨飄搖中的各類古跡。作為自願歸還文物的積極支援者,達拉斯博物館館長麥克斯韋爾·安德森認為,歸還文物將會帶來長期效益,有利於説服其他國家出借更多藝術品。但他同時坦言,這對抑制文物盜掘沒有實質幫助。

掠奪文物無疑是可恥的行為,博物館必須時刻保持最高的道德標準,要收集和保護來自任何地方的藝術品,但絕不能通過掠奪或非法購買的方式進行。由於過去沒能很好地處理這一問題,美國博物館界讓自己陷入了危機。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積極回應國外日益高漲的文物索回要求,博物館在古代遺産保護方面所能做的非常有限。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