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將在9月11日開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29 20:27:39 | 文章來源: 國際線上

(記者 沈汀)位於美國紐約世貿遺址的“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的建設依然在進行之中,而其中的紀念館目前已經完工,並將於9月11日“9·11”恐怖襲擊十週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

帝國大廈、聯合國總部大樓、洛克菲勒中心、自由女神像……每一個初來紐約的人都會把這些景點作為自己參觀遊覽的必選項。除了這些鼎鼎大名、華麗壯觀的景點外,還有一處人們非常關注的地方,就是當年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的發生地——世貿遺址。儘管來到這裡的人都會發現,這裡無非是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高高的塔吊成為新的景觀,機器的轟鳴與都市喧囂融為一體,但每天依然會有眾多遊人穿梭於此,或駐足拍照,或唏噓感嘆。

“9·11”國家紀念館將於“9·11”恐怖襲擊事件十週年當天對外開放。“911”國家紀念館館長喬·丹尼爾斯對於場館的設計充滿信心,相信它一定會讓每一位參觀者從內心感到震撼。丹尼爾斯説:“我相信這個紀念館會讓人感到強烈的震撼,因為這種虛空和失去的感覺就是當年經歷過這起事件的人們的真實感受。當然,它也象徵著兩棟大樓的消失,是人們看到這種場景時內心感受的一種體現。在這一天,有近三千名無辜者不幸遇難,因此,能夠對這一點有所反映的設計應該會讓人印象深刻。”

由於受到各方的關注,“9·11”國家紀念博物館設計方案的競爭顯得尤為激烈。在恐怖襲擊發生兩年多後,2004年1月14日,34歲的以色列建築師邁克爾·阿拉德和71歲的美國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共同提交的“倒映虛空”設計方案最終脫穎而出,擊敗了來自63個國家和美國49個州的5201名競爭者,獲得了由藝術家、遇難者家屬、政府代表和當地市民共13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最終認可。這一設計方案佔地3萬多平方米,將世貿雙子大樓留下的大坑建成6米深、各佔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其四週的人工瀑布最終匯入池中央的深淵。用四週的水聲遮蔽鬧市區的喧囂,而瀑布則能過濾外部強烈的光線。丹尼爾斯認為,這兩個巨大的瀑布水池將成為整個紀念館最為引人注目的標誌性景觀。丹尼爾斯説:“我想整個紀念館給人的感覺就是兩個建在世貿遺址上的水池與其他建築融為一體,水池中有美國最大的兩個人工瀑布,這裡是雙子大樓曾經佇立的地方。與此同時,近三千名遇難者的姓名刻于水池周邊的墻體,在綠樹環抱中和流水聲的映襯下,這裡會顯得非常平和。人們來到這裡,就好像當年‘9·11’事件發生後人們聚集到這裡一樣。”

丹尼爾斯表示,對於紀念館內死難者姓名的排列方式,一直以來也頗有爭議,最後採用的方式與人們熟知的按字母順序排列的方法完全不同,而是根據每位遇難者彼此之間的關聯進行排列。丹尼爾斯説:“姓名的排列是根據死難者生前彼此之間的關係來確定的,例如所有乘坐同一航班的乘客姓名被排在一起,再比如生前同為康托·菲茨傑拉德證券公司的員工被排在一起。然後在某一組名單中,我們會向遇難者家屬詢問,他們希望自己親屬的姓名和誰排列在一起。”

在“9·11”國家紀念館正式開館前一個月,紀念館的官方網站便開始接受線上門票預訂。8月12日上午門票預訂系統向公眾開放後的一個小時內,已經派發出了5000張門票,到12日中午,所有9月12日和13日的門票已經派發完畢,14日的門票也只有少量剩餘。丹尼爾斯表示,門票預訂如此踴躍反映出普通民眾對“9·11”紀念館的期待,預約參觀者中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遊客,這説明紀念館不僅會成為紐約人和美國人的精神寄託,也將在今後吸引各國民眾前來參觀。他表示,“9·11”紀念館在所有世貿遺址建築群中率先完工,也讓參觀者獲得難得的機會看到其他建築包括被稱為世貿一號的“自由塔”的施工進展情況。丹尼爾斯説:“在紀念館對外開放後的幾年中,參觀者將有難得的機會親眼目睹紀念館周圍區域如何重建的過程。在紀念館中會安裝一排座椅,讓人們能夠清楚地看到世貿遺址區內計劃興建的大樓如何拔地而起,包括世貿中心交通樞紐如何一步步完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