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特納獎得主西蒙·斯塔林將創作英國泰特美術館2013委派項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13 16:38:01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在獲得2005年度特納獎之後,西蒙·斯塔林與其獲獎作品《棚船棚》(ShedboatShed)合影

在獲得2005年度特納獎之後,西蒙·斯塔林與其獲獎作品《棚船棚》(ShedboatShed)合影

重要英國藝術家與2005年特納獎得主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1967年生),將為英國泰特美術館2013委派項目創作一件由蘇富比贊助的重要新項目作品。這一年度委派項目每年都會邀請藝術家來創作作品以響應泰特美術館的英國藝術與國際藝術收藏。斯塔林特別為英國泰特美術館中心的新古典主義杜維恩展館而創作的宏大的新裝置作品,將於2013年3月11日揭幕。

西蒙·斯塔林一直沉迷於人造事物産生的方式,小到粗陋的棚屋,大到一輛菲亞特汽車或一張弗朗西斯·培根的桌子,都能吸引到他。在他的藝術作品中,物體都是被改造過的,或是經過了史詩般的旅程,亦或是被操控,以展露它們各自豐富迷人的被製造經歷和它們所體現的經濟地理關係網。這種質變的過程,在影像、照片和裝置中達到了高潮。

對於獲得2005年特納獎的作品《棚船棚》(ShedboatShed),斯塔林拆了萊茵河岸邊的一個木棚屋,把它改造成了一個當地很典型的船,然後乘坐著它在歐洲各大河流中漂流。最後,這艘船又被重新組裝成了一個棚屋,並在一個博物館進行了展出。棚屋航行所體現的勞動密集型的特質,和過程的迴圈性,同時的詩意與荒誕,都是斯塔林作品的特徵。

斯塔林的許多藝術項目都拿藝術史和藝術機構作為了出發點。亨利·摩爾就曾是斯塔林作品《被侵染的作品(帶貽貝的摩爾》(Infestation Piece (Musselled Moore)(2006-2008年)的靈感來源。亨利·摩爾雕塑《拿盾牌的武士》(Warrior with Shield,1953-1954年)的一件複製品被浸泡在了安大略湖里長達18個月,之後它變成了外面沾有許多貽貝的的一件作品。當西方和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貿易的時候,很小的貽貝就附著在船隻外殼上被偶然地從黑海運到了加拿大湖。這裡,它們成為了摩爾作為冷戰期間進行創作的一位藝術家的綜合地位的象徵。2010年,為了藝術項目“同樣的河(可能的未來,可能的過去)”【The Same River(Possible Futures, Probable Pasts)】,斯塔林重新把30位藝術家與設計師的作品放置在了卡姆登藝術中心。在該美術館50多年曆程當中,全部被展出過的所有藝術品,都被重新擺放在了他們原來展出時被放置的確切位置。它們的大集合,粉碎了線性時間的概念。

西蒙·斯塔林説,“對我而言,承接一個像杜維恩展館這樣的空間,意味著進入到了一種佔領區,也就是一個已經填滿了來自於過去的圖像和概念的地方。就是在這種歷史的困境當中,我才希望形成委託任務。”

英國泰特美術館總監佩內洛普·柯蒂斯(Penelope Curtis)補充説道,“因為知道斯塔林在用博物館建築和藏品進行創作的興趣,所以,當他接受了用我們的建築與藏品進行創作的邀請後,我們別提有多高興了!”

蘇富比歐洲區當代藝術總負責人夏安·韋斯特法爾(Cheyenne Westphal)對此評價道,“贊助泰特的第六年,是蘇富比無比自豪的源頭。我們對英國泰特美術館委託項目持續的贊助,使得一位英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將會在2013年呈現在這個全球公認的平臺上。”

生活在哥本哈根並在那裏從事創作的西蒙·斯塔林,出生於1967年,曾在梅德斯通藝術學院、諾丁漢特倫特理工學院和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學習過攝影和藝術。他近期已經分別在泰特聖艾夫斯美術館和哥本哈根的肯斯特爾夏洛滕貝裏舉辦了個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