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海外博物館】紐約:古根海姆、MOMA和惠特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3 10:15:53 | 文章來源: 中奢網

惠特尼美術館

最出色的是表演藝術:2012年惠特尼雙年展

在面積上來説,惠特尼美術館無法與MOMA甚至是古根海姆美術館相比,五層的展廳,每層的展出面積相對狹小。惠特尼美術館的袖珍空間註定了它的雙年展規模,整個雙年展藝術家僅50余位,實際展出面積僅有美術館的一到三層,四層開闢為一個臨時劇場,供每天表演藝術演出使用,第五層陳列了部分館藏作品。

今年的惠特尼雙年展沒有體量特別大的作品,第一是因為他們展出空間的限制,另外想必與資金投入量也有關。所有出現在展覽中的作品,給人第一感覺就是非常“簡陋”。可能由於先前對這個展覽期望太高,到了才發現,這次雙年展沒有什麼鮮明的主題,作品甚為嘈雜,沒有各個小單元的劃分。很多作品使用的還是攝影拼貼和現成品等形式,讓人想起美國60-70年代的當代藝術創作狀況。二樓的作品大部分與社會題材有關,比如Latoya Ruly Frazier在2011年創作的“Campaign for Braddock Hospital”,就用文字、照片和拼貼的方式強調了匹茲堡大學醫學院(UPMC)的醫療權力平等問題。女藝術家K8 Hardy則使用彩色照片的方式,在關注女性與商品化社會的關係問題。三樓的一系列作品更多關注作品本身的材料、形式等問題,所以有些作品顯得頗為“古老”,比如Andrew Masullode 的抽象作品就是在關注畫面本身的形式問題,解説詞中雖然説她關注了創作過程本身,但是,這裡的創作過程完全無法與中國當代的極多主義相比。攝影藝術家Liz Deschenes展出了兩個黑方塊和幾片幾何形鋼板,意在通過燈光和觀眾的互動,還原照片之前的狀態。而雕塑藝術家Vincent Fecteau 在展廳中間展出了一系列有機形狀的雕塑,顏色各異,這些作品除了形式之外,很難給人進一步啟示。

當然,在材料使用方面,西方藝術家還是顯得遊刃有餘,Tom Thayer的綜合性作品就囊括了動畫、綜合材料繪畫和裝置等形式。他選用的都是一些廉價材料,比如廢棄的紙板。藝術家用紙板做成各種各樣的木偶,拍成動畫,做成綜合材料繪畫等,讓紙板獲得了另外一種生命力。

年輕藝術家在這次展覽中佔有巨大的比例,但是他們的作品和國內藝術家作品比起來絕對顯得粗糙和“小家子氣”,讓我個人感覺到西方年輕藝術家生活的貧困和艱難的處境,這與那些出現在國內大型展覽中的年輕藝術家作品的精緻、闊氣形成鮮明對。

這次惠特尼雙年展的主要亮點是他們四樓的表演,每天一場,展期三個月內會有不同的表演在現場演出。主辦方並沒有將這些藝術定義為行為藝術,更多地使用“舞蹈(dance)”來形容這類表演。3月7日下午4點到5點30分表演的是一場名為“Devotion”舞蹈。舞蹈形式很簡單,但是又十分觸發觀眾的感官聯想。開篇是一男一女的背景對白,大體意思是關於生命與日常生活的對話,並附帶很多骯髒的詞語。對話同時,舞臺上出現第一位舞者,在舞臺空間中重復做逆時針圓圈運動,背景聲音為機械鐘錶走動的“咔嚓”聲,隨著時間的推進,舞者逐漸增多至六位。整個過程雖然單調,但又有細微的變化,包括舞者的服裝和性別,在座的近百位觀眾鮮有離場。像這樣的現場表演,在國內的雙年展中實屬少見。

在數家博物館中,講解機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夠直接引導觀眾去理解作品,惠特尼美術館的講解機是紐約市中心幾家博物館中最先進的,像是由智慧手機改裝而來,可以隨時收聽作品介紹,觀看藝術家採訪視頻,了解策展人想法等,並且免費提供給觀眾,像這樣的輔助機器無疑在作品和觀眾交流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