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前衛女王草間彌生和她的瘋狂圓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9 18:44:12 | 文章來源: 人民網-《中國經濟週刊》

草間彌生

《維納斯—被無限網所抹殺的維納斯雕像》

對於藝術家來説,“瘋狂”似乎是個司空見慣的標簽,不足為奇。但是,當其他藝術家們的“瘋狂”被拿來與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相比較時,就顯得太過於小巫見大巫了。

這位被認為是日本現存的最偉大的藝術家,頭頂籠罩著一系列耀眼的光環:可以與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匹敵的波普藝術領袖、作為紐約前衛藝術的先鋒人物之一的亞洲女子、1993年獨自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英國《泰晤士報》評選出的“二十世紀 200名最偉大的藝術家”中四位上榜的日本藝術家之一……

但與此同時,草間彌生作品中透露出的詭異氣質和瘋狂想法也使得她被貼上了一些另類的標簽:“日本怪婆婆”、“精神病藝術家”、“話題女王”、“藝術家中的藝術家”……而她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更是如此:與世隔絕、語出驚人、在精神病院裏生活了三十幾年……

圓點女王

相對於村上隆、奈良美智這樣正當紅、而且已經深入流行文化的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説似乎有些陌生。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她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經成就了今天日本藝壇仍無人超越的藝術高度,而且已經引領前衛藝術半個世紀。

因為作品常常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圓點,而且幾十年來一直不斷重復,草間彌生被冠以了“圓點女王”的名號,而這些圓點也幾乎成為了她的“註冊商標”和留給世人最深的印記。實際上,即使是第一次見到草間彌生作品的人,當你注視著她那些標誌性的圓點構成的畫面,你也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足見其符號價值和影響力。

作為第一家在北京開設代表處的亞洲拍賣行,南韓首爾拍賣(Soul Auction)今年秋拍前在北京舉行了規模空前的預展,其中相當一部分拍品是來自於亞洲各國的當代藝術作品,這其中就包括了草間彌生一系列經典作品,這也給了大陸藏家和藝術愛好者們一個難得的近距離接觸草間彌生作品的機會。

“國內的拍賣公司極少關注除來自中國藝術家外的當代藝術作品,而歐美的大拍賣行,如蘇富比、佳士得,也主要是向國內買家介紹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一位前來參觀預展的北京藏家王先生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儘管日本當代藝術家們在世界藝壇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要遠高於中國藝術家們,但是目前涉足日本當代藝術家作品收藏的國內藏家人數還非常有限。”

“這些作品大多是從南韓藏家手中所徵得的。”首爾拍賣北京首席代表李宜珍女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至於究竟會有多少中國的藏家買家會對草間彌生等亞洲其他國家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感興趣,李宜珍表示,這並不是他們將這些作品帶到北京來的主要目的。

“草間彌生等當代藝術家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毋庸置疑,他們的作品在很多地方都非常受歡迎。但是,中國的藏家確實還對他們相當陌生。所以,我們只是想通過預展或者一些專題展覽的方式,讓更多的中國藏家有一個和他們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她説。

預展除了呈現出草間彌生經典的“圓點南瓜”等油畫作品之外,有一件首次在拍賣市場上曝光的草間彌生的雕塑作品《維納斯—被無限網所抹殺的維納斯雕像》也頗為惹人關注。而在香港舉行的首爾拍賣2011年春季拍賣會上,這件作品也最終以495.7萬港元成交,並刷新草間彌生雕塑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據李宜珍介紹,草間彌生從1998年開始創作了共計十件《無限網》雕塑系列作品,將大小相同的維納斯像施上不同顏色。她先在畫布的二元平面上繪上幻想出來的圓點圖案,繼而把它們延伸到維納斯女神的三元立體雕塑上。

“由於雕塑與其背景的顏色相同,維納斯肖像仿佛在擴展到畫布以外的網紋中消失,而雕塑也因為與網紋融為一體而被重復的圖案佔領,這使得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草間彌生的藝術感官完全被強烈的潛意識幻想操控。”李宜珍説。

“草間彌生、村上隆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日本當代藝術家較之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家動輒幾千萬的作品身價來説,確實很是相形見絀。但是十年、二十年後呢?甚至是五年之後呢?”王先生説。

前衛女王

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的一個富裕家庭,她的家族一百多年一直在經營種子生意。但是,由於父親的放蕩生活和離家出走導致家庭分裂,而母親也因此患上了歇斯底里症,這一切也讓草間彌生自幼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孤獨性格。

在不到10歲的時候,草間彌生就患上了一種神經性視聽障礙疾病,這使她經常出現幻聽、幻視。“我看到的世界仿佛隔著一層圓點狀的網,於是我開始嘗試把這些斑點畫下來。”草間彌生説,她之所以癡迷于圓點和反覆使用重復圖像都是來源於她的精神疾病,而這樣的精神疾病與藝術創作也幾乎伴她一生。

在草間彌生看來,“地球也不過是百萬個圓點中的一個”,而圓點就像細胞、分子一樣構成整個世界,“圓點是來自宇宙的信號。”

但是,草間彌生表現出的對繪畫的興趣和潛質,像她出現的幻覺一樣,被母親認為統統是在做不該做的事情和胡説八道,因為母親認為,富家女應該做的是“收藏藝術品”,而不是自己去畫,更何況草間彌生的畫作實在讓人無法理解,而且透露出莫名的詭異。

1957年,草間彌生在和母親決裂之後,帶著自己的2000多幅作品隻身來到美國。1959年,在抵達紐約18個月之後,草間彌生的5件作品參加了第十街布拉塔美術館的一次年輕藝術家的群展。從此,她的圓點開始受到紐約一些知名評論家的注意。

1966年,草間彌生創作出具有相當視覺迷幻性的作品《無限的愛》,這也使得她一舉成名。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正值美國波普藝術的興盛期。草間彌生式的瘋狂也使得一個日本人,而且是一個日本女人的名字寫入西方波普藝術史,同時,草間彌生也因為大膽的藝術表現方式開始有了“前衛女王”的稱呼。

在紐約的這段時間,草間彌生除了在藝術上的非凡成就,也參與了大量的反戰活動。而她最大的收穫還是在此期間,邂逅了美國近代著名藝術家、雕塑家和實驗電影先鋒人物約瑟夫·柯內爾,兩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約瑟夫·柯內爾去世。

1973年,備受失去伴侶打擊的草間彌生從紐約回到日本,便遠離了藝術家、評論家和公眾的視野。1977年,她自願住進了精神療養院。“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她後來説。

精神病院的生活並沒有讓草間彌生放棄藝術創作,但是確實打磨掉了她的叛逆,之後她的作品開始慢慢回歸到繪畫和雕塑,佈滿圓點的南瓜系列作品成為她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經典。

1993年,草間彌生獨自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日本政府專門為她設立主題館,以此向這位“前衛女王”致敬,草間彌生在本國以及國際藝術地位得以重新確認,她的藝術生涯進入了又一個高峰。

如今,已經80歲高齡的草間彌生已經在日本新宿精神療養院中居住了三十幾年,除了完成了數千件繪畫雕塑作品之外,她還發表了十幾本小説和詩集。

幻象中的真實

草間彌生和小野洋子被評論家們認為是20世紀國際藝壇最閃耀的兩位“女明星”,她們也是為數不多的可以進入歐美藝壇核心的亞洲女性面孔。她們都真正融入了美國的藝術圈,而且還成為了風雲人物,這是之後的很多藝術家無法做到的。

雖然,小野洋子因為與傳奇巨星、披頭士主唱約翰·列儂(John Lennon)的世紀之戀而在流行文化中的知名度更高,但無疑,草間彌生更能凸顯日本藝術勢力在世界藝壇的獨特性。

但是,如果你把草間彌生的藝術只看作一個瘋人的恣意所為就大錯特錯了,在她那似乎本能的、非理性的,或者是在孤絕的、無意識狀態下進行自然創作,實際上是一種能夠深入人內心的表達。更為重要的是,雖然一直在重復,但草間彌生似乎是永遠時尚而前衛的,即使已經幾十年過去了。

比如,她為Ferragamo設計的經典Marisa Bag,為蘭蔻設計的唇彩、睫毛膏和化粧包,為AU設計的iida手機,為海港城設計的限量購物袋……都在熱賣,昔日紐約轟轟烈烈的“前衛女王”至今依然引領著時尚,她的圓點依然風靡在T臺、秀場和大街小巷。

實際上,從1990年代之後,草間彌生就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當然,這要更多地歸功於她身後的團隊。她與眾多品牌跨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産品,同時也售賣眾多藝術商品和版畫。

雖然現在已經不是日本當代藝術最為風光的時候,甚至很多頂級藝術家的作品從價格上無法與中國的當代藝術家相比,但是,他們在國際藝壇的影響力和認可度要遠遠高於中國藝術家,而且他們的商業開發也相當成功,比如與很多奢侈品牌和時尚品牌的跨界合作、與流行文化的融合、對西方主流文化的滲透等等。

因此,有不少評論家認為,雖然中國當代藝術風頭正勁,日本當代藝術則已經呈現疲態,但是我們想要追上後者,可能還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

“草間彌生不知是在哪面墻上鑽了一個洞,窺知了造物者的某個手勢或背影,她從此寄居這面墻上,在兩個世界間來回顧盼。”草間彌生的“粉絲”、台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為草間彌生的小説《克裏斯托弗男娼窟》的中文版作序言時如此表達他對這位傳奇藝術家的認識。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