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羅丹名作《裸體的抱臂巴爾扎克》失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05 16:40:24 | 文章來源: 新華書畫

羅丹名作《裸體的抱臂巴爾扎克》失竊(圖)

《裸體的抱臂巴爾扎克》:1892-1893

裸體的巴爾扎克失竊

法國雕塑大師奧古斯特·羅丹的名作《裸體的抱臂巴爾扎克》,日前從耶路撒冷一家博物館內不翼而飛。

《國土報》3月9日報道,以色列博物館宣佈,裸體的巴爾扎克在該館翻新期間,被人偷了。

該青銅塑像表現了法國大作家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1850)全身赤裸,挺胸抬頭,雙臂環抱,一副典型的好鬥形象,初塑于1892年至1893年間。

1891年,左拉領導下的法國作家協會,委託羅丹為巴爾扎克制像。大師為此工作八年,成像四尊,為一系列,後斷續加工,直到1917年大師去世。

在羅丹最初的構思中,裸像僅此一尊,余為巴爾扎克頭像、穿禮服的巴爾扎克和穿袍子的巴爾扎克。他最終向作協交出了穿斗篷的巴爾扎克,取名為《巴爾扎克》。

與裸體版的豐滿圓潤不同,此像大刀闊斧,表現巴爾扎克全身裹在長及地面的斗篷中,激烈地凝視遠方,意在刻畫作家的勇氣、辛勞和掙扎。

穿斗篷的巴爾扎克于1898年在巴黎展出,由於與當時法國的流行趣昧強烈抵觸,引得報界一片諷刺之聲,作協也拒絕接受。儘管多位藝術界和政界名流,如莫奈、德彪西和日後的法國總理克萊蒙梭,公開站出來為羅丹辯護,但大師不想捲入論戰,主動向作協退錢,搬回《巴爾扎克》,放在自家園中。

藝術史學者斯特凡妮·勞姆(Stephanie Rahum)曾在其關於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專著中説,羅丹本人認為,此像是他最重要的、也是最大膽的作品,沒有“之一”。

羅丹去世22年後,法國社會終於明白過來,《巴爾扎克》是多麼優秀。從1939年起,此像立於巴黎的拉斯帕伊大街至今。

其他的巴爾扎克像各有不同命運。裸體的巴爾扎克落到了猶太裔美國歌曲作家和藝術品收藏家比利·羅斯手中。1966年,他將此像捐贈給以色列博物館,而後一直在該館的比利·羅斯園展出。

以色列博物館3月9日發表聲明披露,竊案發生在三個月前,當時立刻報警,至今不曾尋獲。

該館拒絕發表更多評論。但《國土報》分析,裸體巴爾扎克高約127釐米,寬61釐米,重65公斤。若無索具和小推車,一個小偷顯然難以赤手將其抱走。

安保部門的內部消息源告訴該報,博物館並未對比利·羅斯園每日檢查,園中亦無錄影監控設備和夜視裝置,而且竊案發生後,館方的保安措施至今不曾改善。

很難為裸體的巴爾扎克估值,但羅丹的雕塑《吻》,曾于2009年在蘇富比拍賣行以34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34萬元)賣出,另一件作品《夏娃》的賣價則約19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7億元)。裸體巴爾扎克的價錢據信不會超過《吻》。

儘管羅丹本人十分看重巴爾扎克像,但後人似乎更青睞大師的其他名作,如《青銅時代》或《思想者》。 記者 康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