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弗朗西斯.培根——讓人驚異的畫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07 18:51:00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生於1909年的英國現代藝術家弗朗西斯·培根是著名的同性戀,他一系列經典作品都是以他的男伴為主角,他與這些男伴之間通常是施虐與受虐的關係。培根的作品被公認為西方男性心靈極度痛苦、寂寞的極致表達。在他人物畫作中,人的形體往往像圖中這樣,有些模糊、扭曲,以純凈的色彩和黑暗的門為背景,被隔離在玻璃盒中、無名的房間中……

弗朗西斯·培根具有廣闊的文化背景,研究過尼采著作、樣式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繪畫,並深受北歐怪誕風格畫家的影響。他習慣使用人物形象作為圖畫設計的基礎,並使畫中可視世界的物體和場景帶上感情色彩。他常從過去大師的畫中選材,然而他對這些題材的態度受制于個人經驗和內在的極度痛苦,這是一種幻滅的、獸性的恐怖感情,反映了當代都市生活的精神危機。他倣照委拉士開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畫了一系列倣教皇肖像的習作,如《保羅二世》(1951),這是一個歇斯底里的暴行的形象,試圖給人一種殘酷和暴力的印象。

一個全身沾滿血跡的人躺在床上。一隻被屠宰的動物身上被夾牢的部位。一個坐在椅子上狠狠抽煙的人……當我們在欣賞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時,就好像走過一棟巍峨的建築物。一個身體被扭曲的人蜷曲在座位上。一個手持剃刀的人和一個在大便的人……我們在畫中所看到的影像和事件,到底有什麼意義?

培根的作品裏有許多活動中的人,而他們的動作和姿勢都帶有一種痛苦的感受。之前,從來沒有人這樣畫過,而這樣的視覺經驗顯然與我們生存的真實世界有關,至於其中到底有什麼關連,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幾件事實來加以探討:

1.弗朗西斯·培根是本世紀唯一的一位享譽國際且具影響力的英國畫家。

2.他的繪畫風格非常一致,從早期到最近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可感受到畫家有非常清楚明確的世界觀。

3.培根擁有絕佳的繪畫技巧,是一位大師。沒有任何一位認識人像畫的困難的人會對於培根在油畫上的處理和表現方式不感到佩服。這種罕見的完善的背後是他無比的毅力及對他所選擇的媒介的徹底了解。

4. 評論培根的作品裏有很多不凡的文章。著名的藝評作家如席維斯特(David Sylvester)、賴瑞斯(Michel Leiris)和高文(Lawrence Gowing)等人,都曾經寫過非常棒的文章討論培根作品的內在含義。我這裡所謂的「內在的」(internal),指的是他在作品中定下的條件所主導的含義。

培根的作品以“人的身體”為主題。人體通常被描繪成扭曲變形的,然而人們身上的衣物和週遭的景物卻是正常未變形的。你只需要比較雨衣和被覆蓋在雨衣底下的軀體,手臂和雨傘,以及噴出的煙霧和嘴巴。根據畫家本人的解釋,臉部和身體的扭曲變形是一種由發展“直接衝擊神經系統”的特殊效果而演變出來的處理方法。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畫家及觀賞者的神經系統,而且聲稱神經系統是獨立的,不屬於大腦管轄範圍。至於那種由大腦去欣賞的寫實的人像畫,培根認為是圖解式的,很乏味。

——我總是期望自己能夠盡可能地做到將事實直接地、未經修飾地鋪陳在世人眼前,然而,如果當事實的真相赤裸裸地擺在眼前時,人們往往又覺得可怕駭人。

為了使作品達到這樣直接刺激神經的效果,培根非常依賴於隨機創作他自己所謂的“偶然”(the accident)效果。“在我的經驗,我感受到任何我不曾喜愛的事物,幾乎都來自工作中偶然的結果。”

除去偶發的創作所留下的痕跡,有時也在一個身體上或是在床墊上有刻意畫上去的痕跡。通常會很容易看到的是一點點的體液——像是血、精液或排泄物。當事件發生時,在畫布表面的污點,就像是表面上真的接觸過身體的污點。

培根的作品據説是西方男性心靈極度痛苦、寂寞的表現。他的形體隔離在玻璃盒中,在純凈色彩的範圍中,在無名的房間中,甚或只是在他們自身中。他們的孤絕並不能阻止他們被注視。(有一組三聯畫就透露出這樣的徵兆,在畫面上每個形體都是孤獨的,但又可以為其他人所見。)雖然形體是孤獨的,但是他們卻完全沒有隱私。他們背負的痕跡、他們的痛苦,看起來是自殘的結果。一種非常特殊的自殘並不是藉由個人而是人類這個種族,因為在此宇宙性的孤絕情境下,個人與種族間的區別變成毫無意義。

一般認為培根的繪畫裏沒有任何批判,對任何實際寂寞的經驗、對身心上的痛苦或是形而上的懷疑無話可説,對社會關係、官僚體制、工業社會或是二十世紀的歷史都不與置評。去評論這些事情,必須先有自我醒覺(consciousness)。培根的畫顯示“疏離”會喚起一種對絕對形式的渴求——這是無意識的。培根的作品不是表達而是印證這始終如一的事實。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