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多種宗教影響下的印巴文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1 14:48:09 |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印度伊斯蘭教建築的巔峰之作——泰姬陵
 

最近在南亞次大陸,學者們對印巴文化的歷史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尤其對伊斯蘭教對印度文化的影響和佛教對巴基斯坦文化的影響産生了濃厚的

興趣,一些學者紛紛著書立説,重新發掘兩種宗教對兩大文化的影響。

伊斯蘭教豐富了印度文化寶庫

伊斯蘭教是促進現代印度文明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對印度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首先,伊斯蘭教對印度宗教社會産生影響。在穆斯林進入印度之前,印度教強調種姓區別,注重崇拜多神,而伊斯蘭教與此不同,它既沒有種姓區別,也沒有多神論思想,在伊斯蘭教一神論、宗教平等和積極進取等思想的衝擊下,大批下層印度教徒皈依了伊斯蘭教,一些原來低種姓群體因為改宗,其社會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當然反過來,印度教徒為防範穆斯林統治者而發起的童婚制度也起因于伊斯蘭教對印度傳統社會的衝擊。

其次,伊斯蘭教對印度現代文化藝術的影響深刻。隨著伊斯蘭教在印度的不斷傳播,印度教藝術和伊斯蘭教藝術的相互影響不斷加深。印度色彩的建築形式和方法經過創造性改良、運用,與伊斯蘭教的建築格調結合起來,而穹窿室、圓屋頂、拱門、幾何圖案和題銘這些穆斯林建築風格,都為印度建築所廣泛採用,例如帶有高塔的清真寺、圓形屋頂的的陵墓。這些新型建築與印度原有雕塑華麗的建築完全不同,它的優點在於外形有精確的幾何圖形,內部開闊明亮,完美的對稱形式和各種顏色的巧妙配合。另外,許多印度教寺廟和穆斯林清真寺有個共同特點,即有由房間或者柱廊圍成的露天庭院,這就使得許多印度教寺廟和伊斯蘭教寺廟可以輕易相互改造成對方的寺廟。伊斯蘭教的泰姬陵,由於它的美麗而宏偉,被視為人類奇觀之一,然其內部的藝術繪畫方面又受到來自土耳其、伊朗等國伊斯蘭教文化的影響。

最後,伊斯蘭教對近現代印度音樂和詩歌産生很大影響。一些穆斯林音樂愛好者與印度教徒建立聯繫以後,他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印度教徒在宗教節日慶祝時,往往舉行音樂會,同時吸引了許多印度的穆斯林,並因此産生了一大批穆斯林音樂家,其中以詩人阿米爾·庫斯洛最為著名。古代印度的音樂和伊朗伊斯蘭教的音樂藝術相結合,從而産生了一種新的形式。詩人勞金的《拉格·德冷吉尼》即是那一時期的代表作品。而今,伊斯蘭教文化已成為印度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現代印度文化是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相互碰撞和融合的結合。

燦爛的佛教文化曾是巴基斯坦的文化瑰寶

巴基斯坦的塔克希拉地區是亞洲乃至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地,雖然巴基斯坦目前的佛教徒屈指可數,但這裡曾經是玄奘西天取經的必由之路。

根據史書記載,包括塔克希拉在內的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東北邊境一帶的佛教藝術,形成于西元1世紀,5世紀後衰微,這裡的佛教文化亦稱犍陀羅藝術,主要指印度貴霜帝國時期的佛教藝術,由於這裡曾經被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統治過,所以希臘文化的影響較大,犍陀羅藝術兼有印度和希臘兩種風格風格,故又有“希臘式佛教藝術”之稱。實際上,犍陀羅藝術是由當年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遺留的士兵文化與東方文化融合的結果。而以希臘、羅馬式裝飾手法表現印度、羅馬題材,流傳到中國新疆地區,為中國的繪畫、雕刻、建築、工藝美術帶來了希臘羅馬風韻。

犍陀羅藝術的主要貢獻在於佛像的創造。佛教在西元前6世紀末興起後,數百年間無佛像之刻畫﹐凡遇需刻佛本人形像之處﹐皆以腳印﹑寶座﹑菩提樹﹑佛塔等象徵。但1世紀後,隨大乘佛教的流行,信徒崇拜佛像漸成風氣,於是有了佛像的創作。今天巴基斯坦開布爾-普什圖瓦省斯瓦特地區在古時被稱為犍陀羅地區,1世紀末至2世紀中葉是犍陀羅佛像製作的成熟期,這時已成功地融匯印度﹑希臘風格于一爐,形成獨具一格的犍陀羅風格。而阿富汗的佛教藝術卻一直繁榮到7世紀,也被稱為“印度-阿富汗流派”,亦稱巴米揚藝術。主要代表有巴米揚佛教遺跡等,遺憾的是,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將巴米揚大佛炸毀。巴米揚藝術流派除繼承犍陀羅藝術固有風格外,還較多地吸收了印度本土的傳統﹐佛像臉形趨圓,衣衫變薄,以灰泥表現衣褶,並將印度的石窟建築和巨型造像結合起來創立石窟佛像綜合體,對中國新疆﹑敦煌﹑雲岡的佛教藝術有重大影響。另外犍陀羅式佛塔也經中亞傳入中國,與中國固有的樓閣形式結合﹐形成常見的多層寶塔。

雖然犍陀羅文化輝煌了幾個世紀,但在西元8世紀後逐漸沒落,遺憾的是,當今巴基斯坦,除了少數研究學者外,已經沒有多少人懂得犍陀羅文化,而信奉佛教的巴基斯坦人也屈指可數,但巴基斯坦的塔克希拉依然是世界佛教徒的聖地,在巴基斯坦戰亂之前,每年都有大批來自世界的佛教徒到這裡觀賞佛教文化遺址,而今塔克希拉的犍陀羅藝術展覽已成為巴基斯坦著名的旅遊景點了,還在繼續吸引大批的佛教文化研究者的眼球和足跡。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