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施納貝爾(Julian Schnabel)
1951年出生於紐約一個猶太人家庭。兒時隨家人移居得克薩斯州的布朗斯維爾,並進入當地聖約瑟夫學院學習。1973年取得休斯頓大學美術學士學位,後繼續在紐約的惠特尼博物館學習,同時在格林威治村的餐館作快餐廚師。1975年,在休斯頓當代美術館舉辦首次個展。隨後的幾年間遊歷歐洲。1980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已成為“新表現主義”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在紐約、倫敦、巴黎和洛杉磯等地各大美術館都有收藏。
1981年1月15日,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會的一個名為“繪畫新精神”的美術展覽在鄉間開幕,這次展覽表現出來的藝術動向對於西方藝術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可以説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此後一段時期西方當代藝術發展的共同預見,也是經歷了觀念藝術、裝置藝術、環境藝術衝擊後,西方繪畫回歸潮流開始的一個標誌。參與這次展覽的有各國不同流派,美國的流派主要為新表現(New Expression)、新具象(New Figuration)、新浪潮(New Wave)等,朱利安·施納貝爾就是美國“新表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作為美國最著名的後現代藝術家之一,對復活繪畫的宏大氣象,使之具有當代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有評論認為“他幾乎單槍匹馬地把繪畫從上世紀70年代的萎靡不振中拯救了出來”。
特殊的美國文化背景使施納貝爾不像歐洲藝術家那樣背負歷史性與民族性的負擔,同時由於他對來自抽象表現主義的美國表現主義藝術發展過程瞭如指掌,所以注意力集中在通過嫺熟的技巧來追求藝術的新奇性,其作品充滿審美意味,而不是常見的宣泄和鼓動。他的繪畫風格具有折衷的傾向。其繪畫的主題主要來源於諸多神話、宗教以及藝術傳統中的形象,表現手法採用類似拼貼畫並帶有陳腐、甚至幼稚的氣氛,對以往的繪畫形式具有挑戰性的“畸變”。他不斷地進行巨幅創作和繪畫實驗,質疑“再現”模式。正如1983年他對一位採訪者所説的:“如果我們能夠自由行動的話,就不應局限于創作那些常常擁有相似外形(常被稱作風格)的結構,抑或離開我們自己的歷史,按照前人的風格去創作。”
施納貝爾的作品往往是基於對文化和環境的廣泛興趣而自由地橫跨歷史時間和空間,《史前史:輝煌、榮譽、特權、貧窮》(Prehistory:Glory,Honor,Previlege,Poverty,1981,320×450cm),以巨大的畫幅,紅黑對比,凝重色彩和原始材料的運用,看似草率又混亂的畫面,實際上表達出一種幽閉恐怖氛圍的史詩般壯麗而又衝突的敘事效果,有助於喚起觀者穿越時空對久遠歷史的原始記憶。曾經有評論稱這幅作品是“扭動、顫動的圖像,其效果似乎是一種窒息、過剩和腐朽衰敗。”
施納貝爾的作品總是充滿了所指,既指日常經驗,也指他自己的個人感受,並將所指以塗鴉形式或是某種姿態表現。他在接到沃霍爾去世的消息當天,立即創作了著名的《安迪陰影下的自畫像》(Self Portrait in Andy’s Shadow,1987),作品運用了波普藝術裏常見的顏料,碟子碎片和汽車車身修復材料。在觀念上有著極強的隱喻成分,表達了藝術家對沃霍的看法:沃霍爾的所作所為把藝術世俗化、商品化和工業化,無限拉低了繪畫藝術原有的崇高,把藝術在形式上幾乎逼至絕境。施納貝爾在創作此畫的同時,提出了他的應對方法:繼承波普藝術的民主精神,結合抽象表現主義的表現手法,為當代藝術的形式找到了突圍之路。
一個藝術家藝術風格的形成,不會是空穴來風,往往是基於一定基礎或環境影響。施納貝爾在1975年後的一段時間裏週游了歐洲,對當時的知名藝術家如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i)、塞·托姆佈雷(Cy Twombly)和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非常欣賞西班牙建築家安東尼·高迪在巴塞羅那古埃爾公園所作的那些鑲嵌畫,並希望他自己能創作一幅鑲嵌畫,但是一幅也不是裝飾用的鑲嵌畫。他在一次採訪中曾説道:“我喜歡那種躁動不安的畫面,一種與我自己的品位、風格相呼應的畫面,其實這些繪畫表現的不是侵入性畫面,而是一種想像上非常集中的難以言喻的東西,它在躁動不安中展示了自己。”
由於這個想法,施納貝爾喜歡在碎盤子上作畫。1979年初在瑪麗·布恩畫廊舉辦了他的第一次紐約展之後,同年又展出了一些融入了碎瓷器的“盤子”繪畫作品,其中的一些畫作還被收錄進了“繪畫新精神”畫冊作為範例。這種繪畫作品從某種程度上是他在休斯頓求學時得到的一種起源於“非理性藝術”的風格,也不無與曾經做過廚師的經歷有關。《帶刀的藍色裸體》(Blue Nude with a Knife,1980)可以説是代表其個性與風格的作品。整幅畫由破碎的瓷片構成,畫筆不能平滑地掃過畫面,形成了粗礪奔放的效果。物象造型拙樸,色彩單純,僅有紅黃藍黑白色的運用,脫離了空間與時間的約束,充滿荒誕感。
使用碎瓷片是施納貝爾在繪畫材料方面的一項突破,他除了用碎瓷器外,還使用細木塊和各種粘附在諸如天鵝絨、亞麻油氈、地毯或動物皮革等非傳統畫面上的其他媒介物品來構成作品。如此一來,畫幅底層的複雜,突出了物體的表現,顯現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除了繪畫,施納貝爾的藝術創作還涉及到多個領域,藝術界稱他是攝影家、雕塑家和電影製作人的集合體人物。他還曾以電影導演的身份創作法語電影《潛水鐘和蝴蝶》獲得了200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他始終堅持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個畫家。
時至今日,施納貝爾的作品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巴黎蓬皮杜中心等多家著名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儼然是一位美國藝術界風頭十足的人物。2006年《安迪陰影下的自畫像》被選入“美國藝術三百年”,在中國展出。2007年施納貝爾的作品第一次進入亞洲,在北京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舉辦的大型回顧展,給予了中國觀者以新鮮的感受,啟示了中國藝術家對創作與藝術發展的思索。
安迪陰影下的自畫像 油畫 1987年
史前史:輝煌、榮譽、特權、貧窮 油畫 1981年
帶刀的藍色裸體 油畫 198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