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藝術家Andreas Slominski的展覽現場
供圖/Prada基金會攝影/Attilio Maranzano
美國藝術家Barry McGee的作品 Today Pink',2002年作,
義大利藝術家Francesco Vezzoli的影像作品正在放映中
供圖/Prada基金會攝影/Attilio Maranzano
英國藝術家Marc Quinn的裝置,《花園》(Garden,2000),
供圖/Prada基金會攝影/Attilio Maranzano
Tom Sachs,裝置《鯨》(The Whale,2006)以真實比例複製了一條藍鯨,其靈感
來自位於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水族館中的一條複製鯨魚
供圖/Prada基金會攝影/Attilio Maranzano
2001年起,Prada基金會將其關注的焦點擴展至包含藝術、建築、哲學、科學、設計和電影等許多方面。近期更是集中關注獨立電影和哲學的發展。2004年10月份,該基金會與Tribeca電影節(由Robert De Niro、Jane Rosenthal和Craig Hatkoff籌建)一起在米蘭的藝術空間展出了一組電影節中最有趣的電影。同年,該基金會與威尼斯雙年展電影部門合作,發起一項活動,旨在重新發現和重建那些被遺忘或被人忽略的電影。“義大利電影揭秘史(Secret History of Italian Cinema)”在威尼斯電影節和基金會的藝術空間展出。這些影片還在2006年在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特別活動中展出。2005年,為中國和日本製作的“亞洲電影揭秘史(Secret History of Russian Cinema)”在威尼斯和米蘭上映,2006年“俄羅斯電影秘史(Secret History of Russian Cinema)”在威尼斯電影節和米蘭的基金會上上映。
庫哈斯主持設計的 Prada基金會新空間設計方案內景供圖/OMA,AMO
The Double Club的舞池
供圖/Prada基金會攝影/Attilio Maranzano
2008年4月,Prada基金會對外揭幕了荷蘭人庫哈斯(Rem Koolhaas,也是北京央視新大樓的主建築師)設計的新空間方案。新空間原本是19世紀末米蘭南部的一個酒廠廠房,歷史可以追溯至1910年。該建築很好地保持了原貌,七幢各不相同的建築包括倉庫、實驗室、釀酒地、中間還有一座寬敞的庭院。庫哈斯的設計方案打破常規的畫廊空間結構。在此基礎上還將增加一幢用於展覽的建築、一座禮堂、並在現有建築物上增加一座塔樓,以存放從收藏品中精選出來的作品。這種獨特的思路將把當代建築與歷史遺址和諧共存這一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它還能將米蘭這座城市至今仍未停息的工業發展脈絡展現在公眾面前。
當問及這個基金會和自己商業品牌的運營關係時,繆西婭表示一直堅持把兩者完全分開。包括將藝術展覽的開幕式和時裝發佈會故意錯開,在其專賣店和廣告裏也找不到她的藝術收藏,甚至在她設計的時裝裏也沒有當代藝術的影子。當人們提起聖羅蘭的蒙德里安裙,路易·威登邀請普林斯(Richard Prince)設計的手袋時,繆西婭只是轉轉眼睛。這就是上世紀“1968年那一代”(1968 Generation)①後現代知識分子的思想:富有且受過良好教育的歐洲人以獎勵藝術創新來彰顯自己的現代性。但對於時尚,他們是鄙視的,雖然他們從來都和別人一樣對時裝著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