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幾近原色的心靈迫近—看女性藝術家馬琳·杜馬斯的當代繪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01 16:16:22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模特們(局部) 水彩、紙 1994年

美國洛杉磯當代美術館和紐約現代美術館,在2008年12月14日至2009年2月16日舉行了頗受當代藝術品收藏家追捧的女性藝術家馬琳·杜馬斯的中期回顧展——“馬琳·杜馬斯:丈量你自己的墳墓”,展出了杜馬斯的百餘幅作品,創作年代跨越上世紀70年代到近期,令觀者充分領略到她的繪畫魅力。縱觀杜馬斯的創作生涯,她多以人物為繪畫主題,以迫近的視角,把諸如種族、性別、社會地位等社會問題與個體內心結合,創造出屬於她自己的獨特視覺表達體系。 

杜馬斯畫風趨向於強烈的表現主義精神,常被稱為“睿智的表現派藝術家”。她通常使用粗重的線條、簡潔的筆法、幾近原色的紅、橙、藍,以及對比強烈的黑與白描繪人物的面孔和厚重的人體姿態,而且畫得很薄、極少修飾,打破所有觀念的禁忌,模糊了再現與抽象、油畫與素描之間的界線。《茱莉》(Jule-The Woman,1985年),是一幅迫近視角的肖像畫,畫面只有眼睛和嘴唇顯示出性別特徵,其他部分完全浸沒在大片濃重而深沉的紅色系中,既象徵了女性性別,也象徵著激情、本能、暴力、流血。

杜馬斯曾説:“英國畫家霍華德·霍奇金(Howard Hodgkin)強調,紅色或黑色被認為是能收到戲劇性和強烈效果的顏色,而粉紅色代表了溫柔和虛弱。也許霍奇金誇大了這種觀點,但我發覺這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把黑色和褐色或綠色和藍色放在一起,常常被認為是缺少美的品位,這是基於歌德的色彩理論,而我的作品一直都被認為是缺少唯美的。”1980年以來,杜馬斯的畫中,一直將黑色與紅黃色系同被作為基本色彩大量使用,出於對色彩的偏愛,也是為了能更準確表達心中的感受。《邪惡是凡常之事》(evil is banal,1984年),描繪的是藝術家自己,她反坐在椅子上,手扶椅背,眼睛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橘紅色與橘黃色描繪的打卷的頭髮就像伯納德(Bonnard)的含羞草,薄涂的色彩掩不住的底色為頭髮織出的閃光暈輪,製造出一種冷冷的、異樣的質感。黑色與黃色系的對比、佈局與用筆,表達出她作為南非白人女孩的尷尬感受與對種族歧視的厭惡。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印度藝術家將在曼徹斯特博物館閉關
· 盧浮宮遭“反種族主義”抗議 要求停止偏袒歐洲人
· 美國藝術家在墻上創作的逼真3D畫作
· 歷史永流傳 圖拉真柱:羅馬雕刻藝術的里程碑(圖)
· 未來主義誕生百年 泰特將辦大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