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簡單的美——極少主義風格透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19 09:23:27 | 文章來源: 美訊線上網

卡羅 《正午》 鋼材上油漆 1960年


  極少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西方現代藝術重要流派之一。它被用來稱謂上世紀60年代美國藝術家的一項藝術活動,包括繪畫和雕塑。1965年,美國批評家芭芭拉·羅斯在《十月》雜誌上發表了《A.B.C藝術》一文。在這篇文章中,羅斯談到了當時美國藝術中出現一種新的藝術傾向。她將這種新藝術的特徵概括為:“一種藝術形式,與先前浪漫式、記傳性的抽象表現主義風格比起來,是一種空洞的、中性的、非個人化的、機械式的藝術風格,觀眾對它情感與內容的明顯缺失,感到非常驚奇。”在當時美國批評界,羅斯是一位嚴肅而認真地研究並支援極少主義的批評家之一,她曾將這種新的創作觀念與馬列維奇的繪畫和杜尚的現成品藝術聯繫起來考慮,試圖為它們找到理論上的依據。

  實際上,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這種新的藝術活動已取得較大的影響,並於1966年舉行了極少主義第一次大型的藝術展覽。顯然,極少主義從一開始就是一種不同於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形態。極少主義又稱ABC藝術或硬邊藝術,源於抽象表現主義,一般按照杜尚的“減少、減少、再減少”的原則對畫面進行處理,造型語言簡練,色彩單純,空間被壓縮到最低限度的平面,並力圖採用純客觀的態度,排除創造者的任何感情表現。極少主義以一種客觀、冷靜和非敘事性的眼光與形式,從事藝術表達的藝術傾向或流派,提倡“純粹的虛無”,追求最簡潔的藝術效果:無空間、無質感、無感情、無氣氛,只有最簡單的色與形,而在雕塑中,則體現為最簡單的幾何形構成。

  在視覺形象處理上,極少主義可以説是去除了一些複雜的元素,沒有個人主觀的詮釋,將藝術的境界達到本質的極少。極少主義使用最簡單的幾何圖形和不具有個人情緒的藝術語言,被視為是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反叛。同時,這一藝術流派也排除具象的圖像與虛幻的畫面空間,偏好單一的圖像,經常包含著以各自形狀安排的小單位元素。極少主義是第一個完全由美國藝術家發展出來,具有國際性意義的藝術活動,並且在繪畫、文學、建築、音樂等方面都産生了相當程度的影響,進而衍生出近代許多重要的藝術派別。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弗麗達卡洛——不曾離去的墨西哥藝術女神
· Antony Gromley描繪“當代英國人肖像”項目One&Other即將啟動
· 西班牙女畫家法洛四幅未公佈作品在墨西哥城展
· 即將開幕的第五十三屆威尼斯雙年展
· 法國大皇宮博物館屋頂迎來上萬隻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