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觀點

中國當代藝術“價值觀”:必須討論清楚的問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26 10:17:53 | 文章來源: 《批評家》

註釋:

[①] 拙文首發于《批評家》第2輯,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後國內各專業藝術網站轉載。

[②] 參見《敘事中國——第四屆成都雙年展圖錄》,河北美術出版社2009年7月版。

[③] 同上。

[④] 張曉淩《再塑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形象:“中國當代藝術走出去”現狀反省及戰略構想》,《光明日報》2009年3月12-13日。

[⑤] 關於對被無限放大的當代藝術的深切擔憂,正是本文開始時提到的上述拙文的主旨。參見本文注1。

[⑥] 關於這個背景的更詳細情況,請參考拙文《本土情境與全球話語:一個中西方二元對立的預設?》,《藝術新視界——26位著名批評家談中國當代美術的走勢》,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

[⑦] 參閱2009年初“99藝術網”等網站關於“靈魂的冬天”的爭論,及朱其、沈其斌在《藝術地圖》2009年第4期(總第22期)上的“當代藝術的靈魂問題”的對話。

[⑧] 見高名潞《意派論:一個顛覆再現的理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書名及其書中內容。

[⑨] Anderson, Benidict.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 1983.中譯本: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吳叡人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⑩]筆者在6、7年前就曾對中國不少藝術界學者在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時候,總是人為地把文化擺到了一個靜止的、不動的結構裏來看待這種思維模式,提出了批評建議,現在看來,在價值觀問題上,國內藝術界的一些觀點也存在著類似的危險。參見本文注6。

[11] 薩義德《東方學》,三聯書店1999年5月北京第1版,第425-426頁,第431頁。

[12] 《左傳·宣公三年》,轉引自《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頁。

[13] 參閱葛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年版,第5-7頁。

[14]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版,第1頁,第134頁。

[15] 參見本文注2。

[16] 參見王林《除了既得利益,我們還剩下什麼——中國當代藝術二十年祭》,《上海文化》2009年第3期。

[17] 參見高嶺《中式意識——審美營造的當代復興》,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展覽地點為北京今日美術館。

[18] 例如,參閱本文注17。

   上一頁   1   2   3   4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楊小彥:中國攝影在價值觀上超越了中國當代藝術
· 略論新中國美術的價值觀
· 代表國家形象的藝術需要核心價值觀
· 技術、想像力、價值觀……“卡神”的奇跡
· 詹建俊:建立中國現代藝術精神與價值觀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