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觀點

紐約還是全球藝術中心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02 22:03:45 | 文章來源: Art-Ba-Ba

傑裏.索特茲:在柏林他們説紐約的一切都有關市場。在倫敦他們也説紐約只有市場。所有人都指控紐約只有市場。在柏林和紐約,我終於忍不住爆發説,“你們展同樣的藝術家,你們賣給同樣的收藏家,你們和同樣的策展人合作然後賺很多很多的錢。紐約比起其他選擇不是市場的太多還是太少而已。”。現在,沒有人是有關市場了,謝天謝地。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紐約會更明顯地把所有的畫廊集中在同一個區,這很聰明。

傑裏.索特茲:這是紐約一直擁有的一點。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我記得在2000年,Andrea Rosen告訴我如果展覽很棒,春天的星期六下午,參觀者可以達到8千人,我覺得這在柏林或倫敦是絕對不可能的。當然,畫廊是免費入場的,所以會有那麼多觀眾。但,這同樣表示,就算他們不是在和MOMA比較,他們也確實在文化方面達到了令人留下深刻影響的效果。

克勞斯.比安桑巴赫:你在説的是有關策展人的多變,整個系統就是在那兒開始崩潰的。你可以在一個私人的地方策展,你可以用非常嚇人的方式,都可以很棒。然後,還有美術館,它還得是個“矯正”,變化中的永恒不變,其他人的領頭羊,尋找著某種原則,讓人同意抑或不同意。這個論述還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我們現在都去當拍賣家了。其實,就像Lisa Dennison離開高古軒到蘇富比去一樣,這很有意思,是非常不同的觀點。

傑裏.索特茲:這是普遍上的觀點,不是特定的。我認為Lisa Dennison從某種角度上説是回到了自己的根源。她知道工作在哪兒,她可以很直接地和收藏家工作,用更快的方式,這樣也沒什麼錯。兩者間我都希望拍賣界會掉下懸崖,最後只能和死去的藝術家合作。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傑裏,你剛剛説了很重要的一點,Lisa Dennison現在可以用更快的方式工作。我想這也是私人單位和美術館的差別。高古軒可以推出Roy Lichtenstein的展覽“Girls”(2008年紐約的展覽)——非常精彩——然後過了幾個月後他們可以打電話給傑夫.昆斯,叫他出本畫冊,他們有錢支付一切。這是紐約的任何機構都無法達到的速度,而且也沒有那個自由。

傑裏.索特茲:你們為什麼不做呢?作品都不是為了銷售的,他們必須保證,你們也有保險,必須是借來的——你可以那麼做。

克勞斯.比安桑巴赫:我認為一間美術館,收藏還是不收藏,都必須要接受所有的標準。它經常會有很多相互聯繫,共同掌管美術館的思想和簡介。想一想那些不容易被收藏的作品…

傑裏.索特茲:有什麼事不能被收藏的?錄影可以被收藏,一罐空氣可以被收藏,一罐屎也可以被收藏。

克勞斯.比安桑巴赫:我們知道,一罐屎可以很容易地被收藏,但還是有很多作品不用説是非常商品化的,因為它們需要很多空間,而且沒有交換價值。然後,你想想行為藝術,自從我們MOMA現在開始大規模地研究行為——我剛剛在洛杉磯見了Simone Forti,問她關於過去40年中創作的行為作品,她仍在思考如何保存這些作品。我認為她是重要的藝術家!這些事情應該是美術館負責的,而不是將她拍賣成一位擁有一千七百萬美元左右的藍籌藝術家。我希望這是完全不同的過程。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最後,我同意如果美術館的品質好,那麼他們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我們應該打破慣例地去思考,我們應該展示在其他地方展示不了的東西。

傑裏.索特茲:我覺得在MOMA更困難,但大家都應該會歡迎它,如果你的建議很酷,沒有人會反對你:董事或是收藏家,或是館長都不會。而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我知道這也是你們想要的。P.S.1完全沒有被充分地利用起來,它應該是世界上最棒的另類空間。因此我每次去那兒時都很興奮,但奇怪的是離開時又那麼失望。MOMA和P.S.1的婚姻是還未被開發的婚姻。他們需要在公共場所進行狂野的性愛。目前。頻繁地。或者P.S.1應該傍大款。

克勞斯.比安桑巴赫:我們在努力,但不是在傍大款那一方面。

傑裏.索特茲:其實,Michael Govan開了Dia: Beacon然後又把Dia: New York關閉的舉動讓我感到悲哀和難忘。對我來説,這就像小布希攻打伊拉克一樣。Govan和Dia之間的問題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才能解開。這是過去10年中,美術館界內發生的最糟糕的情況。現在洛杉磯的MoCA也因為館長和董事的問題而煩惱。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新美術館的好機會,但仍然還是有很多空間可以佔領的。

克勞斯.比安桑巴赫:我記得為了奧萊佛.伊利亞松(Olafur Eliasson)我們把過道給封閉了,安裝了單頻的黃色燈管,將天井清空,安裝了一個通風設備——將作品安置在藝術建築內,沒有人清楚這到底是件雕塑還是奇怪的燈型裝置。我覺得這些步驟都是美術館願意踏出的,而且也的確踏出了。這是沒有標簽的展覽,它看上去或許是很小的一步,但願意這樣做就意味著它是激進的。

傑裏.索特茲:我同意。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我覺得我們談論市場和機構,這很有意思,但我們沒有談到藝術家。你們難道不覺得情況愈來愈不以藝術家為中心了?

克勞斯.比安桑巴赫:不,我不那麼認為。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那麼,想想柏林的曾經和仍然保持的很多層面。我在那兒居住了兩年,雖然我同意它的確改變了許多,但柏林仍然是由藝術家組成的非常與眾不同的城市。也許這從特定的一代藝術家開始,奧萊佛.伊利亞松、湯姆斯.迪曼(Thomas Demand)等人…他們是柏林的“起點”,但後來融入了更多的藝術家。目前,僅僅邀請居住在柏林的藝術家就能組成一個國際級別的雙年展。在紐約,你有很棒的藝術家以及豐富的藝術家歷史:Lawrence Weiner, Dan Graham…

克勞斯.比安桑巴赫:和Mary Heilman.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對,但我不認為你們的藝術家擁有和柏林一樣的密度。我在紐約看見許多很好的藝術家,但我覺得從一定程度上,洛杉磯已經成為了藝術友好的城市。

克勞斯.比安桑巴赫:我想這也是觀點的問題:就拿Terence Koh這樣的藝術家來説,他在美國只有很少的支援者——Shamim M. Momin和其他人——但在歐洲卻得到很大的推崇,他們把他看作是James Lee Byars繼承人。在藝術家Ryan McGingley, Dash Snow, Dan Colen 和Nate Lowman…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對於背景的理解困難,在紐約他們擁有不同的背景。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當然有很多很棒的年輕藝術家,如Paul Chan或Sharon Hayes,就拿這些我最近合作的人來説。當然,還有其他人。但我覺得你再也不能將紐約描述成一個開放的工作室,他和你在柏林看到的不同。也許,我是誇張了,但我是那麼想像紐約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當然,今天的紐約擁有了美術碩士課程的學府,但對我來説這不像一個你可以浪費時間的地方,也許是因為它太貴了。如果有人問該推薦年輕藝術家到什麼地方去好,在紐約和柏林之間選擇,我會説,去柏林。

傑裏.索特茲:為什麼?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我不想將柏林神化,你可以在那兒過這紐約一樣的生活,但沒有金錢壓力,我不知道你是怎麼做到的,除非你在經濟上非常獨立富有。這裡的社會遊戲也許比較突出。

傑裏.索特茲:紐約比柏林更為社會?比起倫敦或者洛杉磯?又來了。居住在藝術城市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窮得有型,這在紐約很困難,但很多藝術家都在尋找這種方式。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我感覺洛杉磯或者柏林也許會讓你更自由。

克勞斯.比安桑巴赫:我覺得柏林和洛杉磯擁有紐約所沒有的。柏林有很多時間和空間,就算你不是明星藝術家,你不工作也好,你還是負擔得起一間公寓或工作室。

傑裏.索特茲:我覺得紐約和它的狂怒是相反的,是很親密的。我覺得它會保持活躍的可能性很大。我們有時間有空間有藝術家。這個沼澤仍在冒出富有創造性的泡泡。是的,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空間,但這因為我們是個島文化,我們一直都是個島文化。

馬希米裏阿諾.喬尼:這樣説也許很庸俗,但千禧年卻在這個城市開始。砰地一聲從毀滅中開始,但紐約是獨特的,因為它擁有重新來過的能力。很多方面都來它的神話。遺憾地,紐約最近的轉變是將錢作為核心爭議。有一段時間,我覺得我們應該暫停揭露價格或談論作品的價格。但,讓雜誌和主流文化更關注藝術的也是這些價格。

傑裏.索特茲:美國正處於作為帝國的最後階段。當帝國崩潰進入混亂後會衍生出巨大的東西。我覺得聲稱紐約結束了是非常錯誤的。它或許會。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裏,我們是交易場所。也許依然真實的是,沒有事情發生就沒有重大的事業,這至少在紐約是那麼一回事兒。

克勞斯.比安桑巴赫:而如果沒有,這個事業就無法完成。我認識一些在自己國家獲得極高尊敬的藝術家,但在這裡他們還並未獲得承認,他們對此擁有巨大的願望。最近,我在墨西哥城、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裏約熱內盧花費了許多時間,我也常去以色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成為人們離開的地方,從Mona Hatoum談到Emily Jacir,從Sigalit Landau到Yael Bartana,從Guy Ben-Ner到Keren Cytter,有那麼多藝術家來自那麼小的地方。

傑裏.索特茲:因為動蕩的社會産生很多的藝術家。

克勞斯.比安桑巴赫:因為P.S.1的項目,所以我和Yael Bartana的對話很頻繁,她正嘗試將爭論轉換到波蘭或荷蘭,她是經常旅行的藝術家,她將自己的信仰和審美轉換成地方性的舉動對我來説很震撼。我剛去了南非,發現那兒正在改變,從性別和方式上講,對於發生在那麼小的環境來説很令人興奮。無論如何,他們很想和紐約有所聯繫,他們希望到那兒展出。當我在泰國時,我有幸和藝術家Rirkrit Tiravanija、Surasi Kusolwong以及Navin Rawanchaikul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見面。能看見他們如何實際地建造了非常活躍和真實的場景是非常有意思的,無論如何,我們所想要討論的,指明瞭紐約就是個交易場所。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紐約:2010年策展人培訓班名單公佈
· 紐約P.S. 1任命新館長
· 惠特尼博物館將在紐約市區建立分館
· 紐約藝術家Alyssa Monks:像拍照一樣畫畫(組圖)
· 當代藝術中心由紐約轉到北京重拾升勢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