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觀點

當代藝術不是藝術家自己的遊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02 08:48:11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本期人物黃專,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OCT當代藝術中心主任、著名策展人、批評家。

文/圖記者林琳

日前,一場展出王廣義、汪建偉、盧昊、曾力、隋建國等五位著名當代藝術家作品的“國家遺産展”在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策展人黃專在專訪中表示,當代藝術不是單純提供審美愉悅感,也不是直接披露藝術家對事物的判斷,僅僅是提供了藝術家從生活中發掘的各種“材料”;當代藝術並沒有脫離大眾,而是啟發大眾從“材料”中學會自我思考、發現問題並獲得啟示。

當代藝術更具社會性

記者:王爾德曾説過:“我常常擔心會被誤解”。他認為公眾應該為新藝術震撼困惑,但不需要理解。您認為當代藝術也該如此嗎?

黃專:當代藝術的確已經令公眾産生震撼和困惑了。因為當代藝術與古典或傳統藝術完全不同,而民眾已經長期接受了傳統的審美經驗,難以接受當代藝術的表達方式或運用的材料。所以,從被理解程度講,目前的當代藝術還只是一種小眾的藝術。很多人甚至認為,當代藝術僅僅是藝術家自己的遊戲。

但是我不認為公眾不需要理解當代藝術,因為當代藝術並沒有拋開大眾的基礎。相比古典藝術和傳統藝術,當代藝術甚至更具有社會性。它涉及了很多傳統沒有涉及的領域,披露了人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的關聯。不過要理解當代藝術需要長時間的啟蒙。

記者:可是不少人曾公開表示“當代藝術就是以醜為美”。

黃專:古典和傳統藝術中多以美為主體,給予人愉悅感,所以在這裡美是一種目的。在當代藝術中沒有美與醜的分界,美與醜一樣都只是一種表現手段。當代藝術挑戰的不是審美的局限,而是思想的局限。

當代藝術是一種互動的藝術,藝術家把現象呈現在大眾面前,它的震撼力或者産生的困惑令人們在一些不確定中獲得啟發。在這個過程裏,大眾學會思考、總結,並獲得啟示。當然,當某一天公眾們都能夠了解當代藝術時,也代表著當代藝術使命的結束。

現當代藝術收藏不盲目

記者:那代表目前當代藝術的收藏是盲目的嗎?

黃專:雖然因為當代藝術發展的時間不長、收藏者可能缺乏判斷收藏的標準,但是不能説收藏是盲目的。在過去20多年中,中國出現了一批優秀的當代藝術家,當代藝術有大致清晰的脈絡和基本的評判標準,而一線收藏家也趨向成熟。雖然前幾年拍賣市場中的確出現當代藝術的泡沫,但這是每個新興市場必經的階段;一線藝術家的作品價格遠遠未能達到國際標準,市場仍有很大空間。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曾力訪談“水城鋼鐵廠”和“國家遺産”
· 國家遺産:關於視覺政治史的研究
· 經驗/驚艷:中國當代藝術展
· 何懷碩:當代藝術愛盲從 張大千不是一流藝術家
· 高名潞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遷入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