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當代藝術VS“大衛綜合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31 16:14:1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黃鼎

前幾天曾經粘上20分鐘到新浪部落格,後來想,還沒有刊發,是對採訪記者的不尊重,於是刪除了。以下為今日出版《貴州民族報》文化版記者王奕潔小姐的採訪(原始稿),很認真的採訪,很直白回答,也許會得罪一些朋友,但今天還是粘出來,與大家共用。自做主張給他起了如下名字——

當代藝術路在何方--中國呼喚“大衛綜合症”

記者:據英國《星期》週刊的估算,2005年至2006年間,中國當代藝術品價格升幅達983%,而8月7日《2009春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指出,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價格整體縮水,其中油畫及當代藝術價量齊跌,當代藝術名家張曉剛、劉小東、王廣義等的作品下跌幅度都在四到五成。您認為産生這樣巨大反差的原因是什麼呢?

黃鼎:産生這樣巨大反差的原因是當代藝術炒作的因素較明顯,並非真正的市場需求,以前我説過在在近現代和古代書畫方面:市場是肥肉,造假是蒼蠅,看見肥肉,蒼蠅自然是一轟而上。那麼,不客氣的説,對於當代書畫的虛高,不倣説是市場是肥肉,炒作是蒼蠅,因此常常有一些當代書畫家在作品拍了天價後並沒有很欣喜:因為他們的作品原始價並不高,而是讓那些專業的機構拿去了絕大部分利潤,因此一些業內人士不無憂慮的説,有炒作就有冷落,一些原來藝術品質不錯的作品有時暫時會被淹沒。

記者:現在國內一些拍賣行在2009年降低了當代藝術品的拍賣頻率,有些甚至取消了當代藝術品的拍賣,不少業內人士評價當代藝術“泡沫擠盡”,您是否同意這個説法?

黃鼎:不太同意,因為我認為距“泡沫擠盡”還有相當的距離,所以當代藝術市場還會持續下跌。在下跌的同時,藝術家在低谷期潛心提升藝術品質,勢在必行。

記者:您認為該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當代藝術的狀況?對於現在當代藝術“泡沫擠盡的情況”,應該用什麼心態去看?收藏家應該怎麼做?藝術家應該怎麼做?廣大群眾又該怎麼做?

黃鼎:正確認識和對待當代藝術就是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的態度。這中間首先包括了藝術家自身對當代藝術現狀的清醒和冷靜,更包括收藏家出手時的理智和冷靜。總體來講是應該用理性的不跟風的心態去看。收藏家應該先觀望而不是下手買進;藝術家應該堅持自已的藝術理念進行創作,也不要跟風式創作;廣大群眾則要按藝術價值觀作審美判斷,做到不人云亦云,可能讀者要問了,怎麼能做到不人云亦云呢?這就要求我們廣大群眾能有一些基本的審美鑒賞能力,有屬於自己的審美判斷。

記者: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價格整體縮水,但是卻有很大的攀升,藝術市場的價值是否需要重新定位?

黃鼎:與當代藝術相比,近現代書畫和古代書畫的價格相對較符合市場規律,因為近現代書畫和古代書畫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沉澱下來的多是貨真價實的名家作品。而當代藝術作品價格整體縮水,説明現在沒人或較少人敢要了,為什麼,因為不知將來這些“水份”該由誰來承擔。還有,藝術市場的價值論,我一直有一個自己個人的觀點與大家分享:藝術一定要超越時代,那種只為當下的藝術是不會長久的,不知這是否可以稱之為定位。

記者:誰都明白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當代藝術,但中國當代藝術的方向又在哪呢?能談談您的想法或者預測一下嗎?

黃鼎:是的,我們非常期待中國有自己的當代藝術,無數藝術家也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我認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方向一定要在堅持自已民族審美的基礎上,適當吸收外來文化進行創作,而不是全盤西式的藝術創作。

記者:當代藝術究竟在中國的藝術發展中間扮演著z怎樣的推動和積極作用,有著怎樣的價值?

黃鼎:不可否認,當代藝術對現在中國的藝術發展有積極的啟發作用,它使現在中國的美術創作的題材與風格更加多元,帶來的變化之大、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在中國古代時如凡高的向日葵之類題材是不可能進入文人畫中的,在古代繪畫所能表達的更多是一些象徵性的“主旋律題材”:比如梅蘭竹菊、歲寒三友等。但是齊白石等人打破了這一約定俗成,從他開始就大量地畫白菜、蘿蔔甚至一隻小知了,這些尋常題材開始登上繪畫領地。到了當代藝術,更是百花齊放,不再受政治和主旋律的約束,心有多大,筆就有多自由,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也讓我們欣賞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同視角、不同手法、不同思想在美術上的表達。

記者:您認為藝術的感動人之處在哪?什麼樣的藝術品最能感動您?

黃鼎:我們知道藝術賞析課上我們常講的藝術的欣賞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令人愉悅的感官享受,第二層次,打動心靈的情感共鳴,第三層次,直擊靈魂的理智昇華,但三者一定是相輔相成的。藝術感動人之處一定是在思想與情感表達的深刻性上,最能感動我的作品是表現手法新穎,思想內涵深刻。

記者:您最欣賞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有哪些?

黃鼎:作為一名書畫藝術工作者,讓我欣賞後激動的作品有很多,比如傅抱石、黃賓虹,陸儼少、李可染等大師的作品,常常使我在半夜起來欣賞後久久不能平靜。

據報道,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剛創作好在義大利展出後,陸續有參觀者在大衛像面前有全身顫抖、手心冒汗、失去知覺等症狀出現。後來調查得知:《大衛》等頂尖藝術品具有令人眩暈的魔力,若觀者素有深厚的藝術底蘊且“過度”接受了藝術之美,便會引發以上症狀,這種症狀被定名為“大衛綜合症”。坦白説,對於當代藝術作品,我也希望能遇到像《大衛》這樣震撼人心的作品,雖然在目前還沒有見過,但我相信將來一定會遇到。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朱青生:中國當代藝術面臨轉型
· “2009北京798藝術節”澳門周 、「Olá Beijing! 澳門當代藝術在北京系列活動」總策劃鄺華歡發言
· 當代藝術的命門在哪
· 當代藝術“教父”栗憲庭:西安骨子裏有股開放勁
· 汪建偉:當代藝術需要“發現” 更需要重新理解“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