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每個人都有一個比較熟悉的關係網。老一代批評家家從八十年代到現在,相互接觸得比較多,因此做事情的時候就會互相聯繫,這是避免不了的,並不存在有意打擊年青批評家的問題。你能舉例説明,有那個年青批評家寫了非常好文章,卻受到壓制的個案嗎?
李:這倒是沒聽説。
魯:所以不要憑感覺與想像做結論。當然,作為老一代批評家,也應該反思一下,我們在學術活動中有沒有壓制過年輕人,是否像上一代批評家那樣善意地扶持我們;而作為年青批評家則應該反思一下,我的文章是否寫得夠水準。如果文章寫得並不是很好,卻把問題轉化到了別人的壓制上面,就不太好了。今天,誰也壓制不了誰,在一個較為開放的時代裏,即使雜誌發表不了,還可以在網路媒體上發表,對不對?
李:説到媒體越來越多的時候,我發現,雖然當代平面媒體與網路媒體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但批評卻變得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且在藝術領域裏變得無足輕重,似乎可有可無,魯老師認為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魯:應該説,批評家的知識滯後,還有受利益的驅動而放棄學術標準等等是內在原因,而藝術運作機制嚴重失衡,金錢至上的大趨勢等等則是外在原因。現在比較流行的説法就是,藝術界一切問題根源都在於批評,我覺得批評界肯定是有問題的,需要反思。但藝術圈出現的好多問題,並不完全在於批評,它涉及到了很多的方面,例如市場紊亂的問題,怎麼單單是批評導致的呢?如果有關部門對拍賣行設立必要的準入制度,並加以有效的監管,很多不良的現象都不會出現。要知道,在金錢面前,批評文字的力量是極其有限度的。
李:除了上述問題,我們的當代藝術批評是否與西方當代藝術批評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事實上,中國還有沒産生像法蘭克福學派這樣有力量的批評學派,或是相對獨立的學術派別也沒有,在我看來,這是很大的問題!
魯:強調一下,法蘭克福學派並不是藝術領域裏出現的批評學派。現在已經有批評家在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點的理論系統,其動機不錯,但恐怕不是短期可以辦到的,甚至不是我們這一代人能完成的,要寄希望於更年輕的批評家。在我看來,中國當代批評面臨非常複雜的問題,比如,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的許多當代藝術家都是通過借鑒西方的方式來進行藝術創作,所以,許多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思想資源與視覺資源更多來源於西方,即使有人借用了傳統元素,也是在西方的框架內進行的。這已經是一個事實,無法回避的。既然中國當代藝術並不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根系上生長出來的東西,而是基於中西兩個傳統而産生的,那麼,希望單一性地借助發展傳統藝術理論來解釋中國當代藝術的做法就是一個偽命題。從這樣的角度看問題,我認為要從事實出發,即從兩個傳統的結合中、對創作現實的清理中、對歷史與現實背景的研究中去建構中國當代藝術的理論體系。回顧過去,我們可以發現,如果説八十年代時髦的做法是動不動提及西方理論的話,那麼現在時髦的做法就是否認所有西方的理論,這樣很偏激,很不好。長此以往,我們永遠都無法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
李: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上吧,魯老師認為受哪些方面影響呈現出了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的現狀,是經濟,還是體制?或者還是其他的方面?
魯:我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最根本的問題還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運作機制不健全。應該説,體制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而批評只是這個體制運作中的一個環節,健全的機制就會使各個方面的積極因素都很好的協作,共同發揮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有關監管部門、批評家、藝術家、收藏家、藝術經紀人將會共同發揮作用,承擔各自的責任。因此,決不能把藝術圈的問題全都推到批評身上來。比如,正是因為沒有健全的運作體制,才會出現“市場老大”的情況,而面對這種情況,批評其實是無能為力的。
李:如何打破這些不良影響,讓當代藝術批評朝著更加良好的方向發展,魯老師有什麼建設性的想法?
魯:第一,每個人應該從自己做起;第二,最重要的是要促成一個良性運作機制的出現,我們要為之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