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向真正的收藏家脫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29 09:11:54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  作者:仲敬幹

在當今藝術品市場日益火爆的時候,你見過真正的收藏家麼?而真正的收藏家又是怎樣的一種風采呢?不客氣地説,現在混跡于各拍賣場的買主,充其量不過是一現代掮客而已,或者説是投機商,和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我以為真正的收藏家必須具備這樣的條件:他首先應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對待藝術品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癡情和熱情,而不是盲目的跟風、聽別人説長短;其次是把收藏當作一種陶冶性情、愉悅精神的高雅愛好,而非功利性的倒買倒賣;再就是一個收藏家,還必須得有閒錢、有閒時、有閒情、有眼見,而不是看眼前。

同時也要糾正一個説法:即人們常常念叨的“亂世藏金,盛世收藏”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很好懂,無非是告誡人們,在社會亂哄哄動蕩不安的情況下,不宜收藏古董、字畫之類的藝術品,而應多藏金銀財寶類的真傢夥。這樣的告誡本也沒有什麼不對,想想也是的,我們總不能扛著一個青銅器去躲避炮火吧!所以還是真金真銀要來得實在些。但是對於一個真正收藏家來説,炮火又算什麼呢!來舉兩個典故吧:一個是“南宋”的金石家趙明誠,即大詞人李清照的夫君。而當時趙明誠所處的時代“南宋”,是夠亂的了吧。但是為了自己喜歡的那些“寶貝蛋”免遭戰火,硬是用牛車從中原往當時的臨安城遷徙。對待藝術,這是怎樣的一種“精誠”呢。還有一位大收藏家便是民國時的張伯駒先生。我想他的收藏軼事,凡是後來的收藏家都會説上一二來的,像今日的《遊春圖》、《伯遠帖》、《上陽臺》等國寶級的字畫古董,都是由他而傳的。那麼當時的民國亂不亂呢?可以説是亂糟糟的。由此可見,“亂世藏金,盛世收藏”這句話還有多少説服力呢?所以應該更正説:“亂世藏精,盛世藏新”。

精是指“精”品之精緻和其藝術之精湛;新是指“新”品之新法和其藝術之新穎,如此耳。

再看今日之藏家呢(實際上大都是投機家),君不知,一時間是各種類型的都紛紛登場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懂的、不懂的、有錢的、沒錢的;有錢的想通過收藏變得更有錢,沒錢的想就此一夜脫貧甚至是暴富。真可謂精彩紛呈,一派繁榮興旺,大有“全民皆兵”的意味兒。但具體説來也不外乎“撿漏型”、“發財型”、“投機型”這麼幾種。

由這些人士組成了現在“收藏”業的三種狀況,是目前各拍場上的主力軍。而真正的收藏家不是這樣“玩”的,真正的收藏家們不是靠撿漏才發財的,發財的也不是投機得來的,那是他們日積月累,窮數十年持之以恒才換來的家藏寶典。

我有一個朋友是搞航運的,一趟出海就有千萬元進賬,他不光是有錢,而且還有文化品位。我可以説他是真正意上的收藏家,只要有高品位的畫展,無論何地何時,肯坐飛機來回去看個夠。記得2006年底上海美術館舉辦過一次二十世紀十位中國山水畫家畫展,因為都是大師級的作品,如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潘天濤、陸儼少、謝稚柳、唐雲等輩的。緣于畫家和作品本身的層次較高,他就放下工作飛來上海觀展,一直住到展覽結束。那幾天,他天天往美術館跑,一泡就是一天。當然他買起藝術品來也是大方得可以。只要“東西”好,價錢沒問題。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收藏家的風采!

所以説,對於真正的收藏家,我們要向這些人脫帽致敬的。

 

下一頁讓人們都來關注美術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