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張鳴:學術不是自家園子裏的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04 09:12:07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媒體爆料,《商場現代化》刊物,憑藉核心期刊的名義收版面費,斂財上千萬。其實,隨便問一個碩士研究生,這樣的事還是新聞嗎?在中國的土地上,自從大學發明瞭讓學生土法煉鋼,炮製論文以增加學校的發表量的高招以來,有哪個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沒有交過版面費呢?過去窮得叮噹響的學術期刊編輯部,突然之間,就抖了起來,編輯們待遇大大改善了。明碼標價的收費有,我就看過這樣的價目表,一論刊物名望,二論文章長短,按尺碼收費,一絲不茍。暗中收費的也有,為了多發文章,大學的各個學術機構,不惜降尊紆貴,巴結學術期刊,尤其是社科院所屬的所謂一級學刊,有什麼頭銜,都可以奉上什麼頭銜。主編、副主編神氣活現,紛紛進入大學當上了兼職博導,分享課題經費,出去開會,順便旅遊。

同樣,媒體也爆料,徐州師大和西北政法大學申請博士點失敗,教授們如喪考妣,一個聲言罷教,一個要求行政復議,網上議論紛紛。其實,這對於業內人士而言,也不是新聞。爭奪博士點的戰爭,已經打了好多年了,硝煙瀰漫,銀彈紛飛。早在兩年前,一個地方院校的副校長,就跟我説,為了爭博士點,把胃都喝壞了。這些年來,大學的領導人,拼命奮鬥的,不就是這些玩意兒嗎?什麼博士點、一級學科、重點學科、重點學科研究基地,先爭後保,爭到了歡天喜地,爭不到哭天搶地。

這兩件事,都跟中國的大學有關,如果大學不逼學生發文章(不發不讓畢業),就不會有那麼多學術期刊大收版面費。但是,如果大學不爭博士點之類的東西,就不用比賽發表數量,兩件事構成了頭尾相銜的鏈條。歸根結底,行政主導的大學,所謂的檔次,標誌就是行政系統賜予的這些博士點、一級學科、重點學科、重點學科研究基地,就像一個人,地位高低,全靠華麗的衣服撐著一樣。

這樣的競爭,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屬於中國教育的特色。可是,將這特色的油彩刮去,裏面露出來的,卻多是虛假的貨色,不僅所謂核心的期刊的發表是買賣交易,就連期刊本身的評定,也充滿了交易,用這樣發表量堆積起來的各種碩士點、博士點和某某學科、研究基地,裏面不僅文章是空的,連耗費大量國家資財的課題,也是空的。自然科學我不了解情況,人文社科的國家課題,有多少是有用的?

於是,中國的大學一直處在超級的亢奮之中,大家都拼命要升級,職業教育的中專技校,有點本事的,都升了大專,原來的大專,升了本科,進了本科,就想著有碩士點,有了碩士點,就想博士點,連博士點都有了的,就琢磨重點學科研究基地,有了一個就想兩個、三個,越多越好。原來的職業教育被廢掉了,因為好一點的職業學校都升格了,變成本科中的垃圾,原來的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也廢掉了,因為大家一起虛胖,什麼都顧不得,全體力爭虛胖,腫得越高,學校的檔次就越高。

這是一個外界看不懂的中國式遊戲,國外的外行不懂,內行也不懂,如果有哪個高手能在短時間內把我們如此的名堂,如此的爭奪,給老外解釋清楚,無論如何都是天才。只是,在這種遊戲中,我們的學術也隨之變成了自己園子裏的菜,自産自銷,決不出口,跟國際學術沒有了關係。

今年是“五四”運動90週年,“五四”新文化運動對於中國教育的貢獻,就是在中國確立了西方的學科體系和大學教育模式。在新文化運動之前,中國雖然有大學,但名不副實,哲學和史學乃至文學,基本是混在一起的,講中國哲學,得從三墳五典講起,講到周公,學期就結束了,別説孔子,連老子都還沒出現呢。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中國的大學,出現了群星燦爛的局面,今天令我們自豪的西南聯大,能在戰時昆明的草棚子裏辦成世界一流,最終得歸功於五四新文化運動。

然而,可悲的是,90年之後的今天,大學不僅背離了“五四”引進西方的大學傳統,而且背棄了自己多年奮鬥得來的傳統,不追求大學內涵,只追求大學的形式,所有人都在追求那些“點”、某某學科基地,好像沒了這些,大學就沒了魂似的。今日大學的種種亂象,教育品質低劣,學術造假成風,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的大學活動,已經變成了一個封閉園子裏的自娛自樂的遊戲,我們的學術,已經變成自家園子裏一種蔬菜,跟外界沒有了多少關係。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健康社會必須維護學術的尊嚴——潘公凱談當下美術史論研究
· 秦思源:收藏家是怎樣煉成的?
· 楊福東:野心對我來説有點誇大
· 小野洋子 用藝術喚醒和平
· 別太迷信藝術:著名藝術家徐冰談藝術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