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用展覽回應質疑與批評——訪呂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18 08:49:51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訪著名策展人、當代藝術史專家、青城山美術館群館長呂澎

  作為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特別機構邀請展,由呂澎策展的“給馬可波羅的禮物”將於6月3日在威尼斯開幕。呂澎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毫不諱言,他策劃這個由張曉剛、王廣義、方力鈞、岳敏君、周春芽、何多苓、張培力、吳山專、葉放、Inga Svala Thorsdottir等藝術家參展的展覽,是對去年下半年以來以“高價做局論”為代表的對中國當代藝術質疑與批評的回應,他要通過這次展覽讓藝術家們用作品説話,把過去的判斷加以鞏固。

  要讓事實説話

  對那些矛頭直指當代藝術的批評與質疑,呂澎認為,許多問題並沒有因此得到梳理:首先如對當代藝術的價格的質疑,包括價格的真實性以及是否有炒作等等,本來需要認真地研究、考察,弄清楚是誰、在什麼時候與什麼情況下、是怎麼做的,但那些批評對此卻含糊其辭,結果就會帶來更大的誤解,讓不明就裏的大眾與媒體認為當代藝術本身有問題。其實那些價格與藝術家無關,都是市場中的炒作。而市場古往今來都有炒作,那是正常的。如果市場炒作有失規範,也可以檢舉,而那些批評卻只限于泛泛而談。

  呂澎還指出,有人説當代藝術與西方的陰謀有關係,問題是西方是怎麼做的?有什麼具體的事實?也是含糊其辭。也有人説中國當代藝術前20年(1980年代與1990年代)的作品反映了西方的價值標準。呂澎反問:怎麼是西方的價值標準?那些藝術家的作品代表了那個時代,被西方認可,怎麼就變成了西方的價值標準?他還指出,當今的世界,民族與民族的關係已經交融,如歐洲印象派的出現受到日本浮世繪的影響等等。不同國家的藝術家被別的國家的藝術界、收藏界認可是壞事嗎?他認為,那些指責是荒唐的,在技術層面上也是不能成立的,是形而上學的浮想聯翩。

  經濟條件好了市場還會起來

  對於價值標準,呂澎還進一步追問:“有人説現在西方的價值標準沒落了,當代藝術會有新的標準,會不會出現這種新標準?我看不會,藝術沒有標準,作品的好壞在批評家看來常常是見仁見智的。”他還指出,目前國內對當代藝術幾乎沒有研究,連資料都沒有系統的整理,對30年來積累的問題坐下來研究的幾乎沒有。同時,西方的研究成果也不多,成書的有沙利文的專著,只到80年代為止;還有安雅蘭等人的著作;但大多是個案研究。

  當前有一種説法:金融危機只是外部的導火線,當代藝術本身已經面臨崩盤的局面。對此他指出,如果清楚後現代理論就會知道,並沒有所謂的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的區別,現象就是本質。市場是按供需關係運作的,看你的支付能力,是資源的重新分配。經濟條件好了,市場一樣會起來。

  最大的問題是體制不支援當代藝術

  他還指出了前兩年當代藝術被追捧的一個特殊背景:許多國外的美術館對上世紀90年代風格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有大量的需求,他們就要那個時代的作品,找不到那麼多也要找是那種風格的作品。他又指出,現在大家都忙於發現新人,其實從古到今藝術界永遠在挖掘新人,但是就像前一階段大家都追捧90年代作品一樣,現在大家都去挖掘新人。從學術到市場都一窩蜂。

  他還指出,當代藝術現在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體制不支援當代藝術。為什麼這樣?很值得研究。如果承認當代藝術,體制內的藝術該怎麼評價?當代藝術家賺的每分錢都是他們自己的,而體制中的藝術家用的卻都是納稅人的錢。每年幾億、幾十億元的費用是怎麼用的?那些批評家卻不去追究。

  他説,30年來我們都在拷貝西方,現在在補課:過去補的是觀念,現在補的是程式。好在中國人做事其實和西方人是不一樣的,在拷貝和補課中學到了新東西。他還透露,青城山美術館正在通過幫藝術家整理檔案的方法系統整理中國當代藝術的史料。同時,他也在對新藝術家做調查。在這個展覽後,他會在今年明年針對他們推出一些很大的展覽。他還強調,讓事實説話,這就是他的風格。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