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功夫”在畫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16 01:39:19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美術週刊

周少一

     請領導、邀媒體、擺酒會、約朋友,這是多數美術展覽開幕式的過場。一場開幕式,少則花費數十萬元,講點排場的,花費可達上百萬元。這其中包括看得見的開支和看不見的花費。比如來賓們的機票費、酒店住宿費、餐費是看得見的,疏通關係、打點人情的費用就看不見。

    開幕式花錢又費神。自古以來,沒有人願意做賠錢的買賣,畫家們勇於砸錢做開幕式,圖的就是賺吆喝、討彩頭。不然,畫得好的和畫得孬的畫家,有名的和沒名的畫家,犯不著樂此不疲。

    不請領導行不行?肯定不行。對於有名、畫得好又賣得不錯的畫家,領導來是錦上添花,表示地方政府乃至國家認可其藝術成就,重視藝術家,關心藝術。對於這些畫家,生計不是問題,他們的生活可以説已經準貴族化了,但作品的保管和流傳等問題有賴於領導的關懷。對於沒有名又畫得不怎麼樣的藝術家,領導的光臨就是雪中送炭了,賣畫賣名聲,且指望著拉這面大旗充門面呢。領導的重視有多重要,圈內有多個經典案例可供參考,比如曾經紅極一時的某書法家,自打被某位重要領導重視,一夜之間,題寫的牌匾遍佈大江南北,讓他數錢都數不過來。他字寫得不賴是不假,但受到追捧與該領導的重視大有關係。更何況官方市場可是書畫市場的大頭。所以,重要的不是藝術,而是是否被領導抬舉。

    不請媒體也不行。名聲是靠媒體捧出來的。名有了,利隨之而來,名聲的大小與畫家的錢包直接掛鉤。雕塑家潘鶴老先生一言説中真相:“我看同齡的人,都是有才華的同齡人,到了30多歲、四五十歲,才華完全沒有了。但名氣卻越來越大!很兩極的。為什麼?想想他們可沒有什麼好作品呀,為什麼名這麼大、錢那麼多、地位那麼高?怎麼來的?很奇怪。”圓明園幾個大水龍頭經媒體“爆炒”,就成了國寶。文懷沙的“國學大師”頭銜,難道不是媒體“封”的?文氏憑藉著一點舊學訓練和虛高的歲數,加上敏捷的反應,利用媒體的喧囂和大眾的迷信心理,以“大師”的頭銜頻頻出鏡、走場,還出售每平尺1.5萬元的墨寶,直到不久前被人指出造假,大家才恍然大悟。實際上“大師”厲害的不是國學,而是作秀,也就是諳熟時下的現代大眾傳播。某位自詡為大師的畫家頻頻上電視,接受知名主持人訪談,儘管圈內懂行的既不認可他的人品,也不認可他的藝品,但是人家的名氣大過天,畫兒就是賣得好,擋都擋不住。一書畫界朋友某日和幾位企業界大鱷吃飯,老闆有收藏的雅好,於是大家聊起了藝術,老闆説我知道誰誰誰,收藏了誰誰誰的畫,朋友一聽,儘是在把廣告做到了都市報和戶外廣告的那幾個,他們的畫懂行的人大多不認。這説明,畫得不咋地關係真不大,宣傳做到了家,照樣能“功成名就”。

    不請評論家,肯定也不行。評論家代表“學術評價”和“歷史定位”。畫家請評論家説明尊重學術,評論家來是給面子。商業社會,不請人寫“紅包評論”畫得再好也難得到“學術認可”。能請來的評論家人數越多,名氣越大,自然説明該畫家成就非凡、影響廣泛。

    領導的級別和人數,媒體宣傳的廣度,評論家讚語的高度,關乎畫展的社會影響,社會影響又直接決定畫家的行情。所以,誰會在乎開幕式後展廳冷清不冷清,觀眾愛看不愛看,這也是為什麼大小畫家都得折騰、大辦開幕式的原因——同樣水準的畫家,折騰的和不折騰的,畫價價格就不一樣。説白了,開幕式實際上就是商業運作中的一環,畫家是臺上的主角,背後的名利訴求才是“看不見的手”。吳冠中説“美盲比文盲多”,某名畫家感嘆“懂畫的沒有錢,有錢的不懂畫”,畢竟買畫的多數是不懂的人,他們買畫看的只是頭銜,是名聲,是排場。被名和利挾持的畫家,只能在運作中分點精神和時間來想想創作。更何況,身處人情社會,事事不疏通,處處不打點,人脈就不廣,成名之路怎麼能通?(作者係媒體人士)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開幕式現場
· 開幕式現場嘉賓
· 炎黃藝術館館長何炬星在開幕式上講話
· 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參加展覽開幕式
· 藝術家史國良參加開幕式
· 開幕式之前
· 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