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誰是王者?誰是大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15 08:38:03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編者按

2009年的藝術市場延續了上一年年末的下行走勢,一開年就沒有給經營者和藏家好臉色看。平時年前扎堆藝術品拍賣會,今年不搞了,瘋狂的時候一個週末有十來場拍賣,現在是一個月難得見一場;平時年前畫廊熱熱鬧鬧,今年這個牛年都不“牛”了。

全球金融危機給投機的藝術經營者好好地上了一課。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氛圍裏,上什麼樣的課不重要,既然是經濟“為主”,那麼好,口袋裏的錢少沒少——這一點很重要。很多捧著熱錢邊學邊幹的經營者,現在應該把錢賠得差不多了。另一面,也有人説了,等了很多年,終於等來這一天——抄底的機會來了。就在很多人大舉撤出藝術品市場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籌謀已久的大藝術機構低調的表情而高調地“現身”,798藝術社區一個面積體量超大的展示空間、佈滿畫廊“棋子”的北京22院街最近都在緊鑼密鼓地裝修,上海、杭州一些藝術機構從3月底開始密集的展覽季,無不透視出藝術市場這汪子水太深了。

廈門宏寶齋北京分店4月11日開張,經理張宏分析得更直接,他説:經濟危機和藝術品經營和畫廊發展到底有多大,這個不是我們想得這麼簡單。藝術經營者有真不行和假不行兩種,但外人問及市場情況時,前者和後者説市場不景氣的意義和概念完全不是一個意思。前者可能因為草率投資、經驗欠缺等原因判斷市場,而後者顯然是出於自我保護的原因而應付作答的。張宏説,藝術市場和其他的市場是一樣的,是分大年小年的,藝術市場持續低迷,已經到了一個相對的買點。現在你有多少資金、用什麼眼光買畫將決定著藝術經營機構的未來。

事實上,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各行各業都無法倖免于難,當然,這裡面大小各不相同。畫廊、藝術機構的營利模式是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換句話説,對於靠銷售當季展位作為支撐的藝術博覽會就真的有口難言了。藝術博覽會沒有大牌的藝術機構,就沒有名氣、沒地位,那些跟風沾光的機構就不會來,都不捧場,展位就賣不出,展位賣不出,人氣就會差很多,人氣差了,買家就不願意來,買家不來,參展商就沒勁。最後參展商都不來,套今年的流行話説就“嘔”了。

不過,誰都知道,藝術博覽會只要辦,你就騎老虎背上了,騎著威風,下來危險。因為這時候不堅持,下次機會就不是你的了。但是,現在老虎吃不飽,也是一件難辦的事。

2009年來了,藝術博覽會仍然是遍地開花,這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持久戰。4月8日晚,杭州藝術博覽會開鑼,受香港蘇富比熱賣刺激,一批久違的買家和藝術機構的“大哥”出現在展覽現場,而與此同時,杭州、上海、北京因為藝術博覽會的持續上演,各種形式的週邊展也接踵而至,一派“暖春”的意思。

本報記者在第一時間採訪了一些業內人士,他們的觀點和看法似乎在説明——藝術的春天並不遙遠。

4月,藝術博覽會開戰,這是第一季。誰是王者?誰是大佬?沒有人知道!

謝海

我們美術館對藝術市場變化的感受也有很積極的一面。我們長期接觸的那些藝術家,以前比較喜歡參加商業性展覽的,現在更熱衷於參加學術性展覽。相較于一些畫廊舉辦的那些短、平、快的商業性展覽,美術館舉辦的展覽更側重學術層面的學術研究,所以現在參加我們美術館學術展覽的藝術家越來越多了。同時,現在也是我們美術館收藏的好機會,價格開始回歸合理,以前很難談下來的藝術品可以收藏到手。

王燕(上海春節藝術沙龍運營總監):

前所未有的世界經濟寒流給國內外藝術機構造成了“低谷”,也創造了“機遇”,市場可以進行盤整,實現優勝劣汰的又一次洗牌。中國藝術市場的“盛世”景象,即使沒有金融風暴也同樣會出現今天的局面。三年狂飆突擊式的“造神運動”、只是Logo式的重復或圖式的再現、狹窄的思維模式、貧乏的創造力,極大地阻礙了藝術的“自由”精神和批評“風骨”。幾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的高速發展,從本質去看,不是來自藝術家自身的速度,只是中國經濟崛起的速度。但任何事情都有兩個方面:從近期來看,中國藝術市場的確處於平靜低潮期,市場成交量下降,尤其是當代藝術受到的衝擊頗重。但是,正是由於有這樣一個平靜的時期,中國藝術界才有這個機會,看到問題的所在,進行反思,尋找應對舉措。我認為,這場經濟危機中,機遇大於挑戰。

賈廷峰(《藝術收藏》雜誌主編、北京經典太和畫廊董事長):

金融海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信心的喪失和遊戲規則的淪喪。我在畫廊、拍賣行、藝術媒體、收藏等各個藝術行業都做過,既是中國藝術市場中的得益者又是受害者,我覺得如今是藝術市場洗牌的絕佳時期,有序的藝術市場一定要經過洗禮才能鍛造出來。藝術市場不能急功近利,現在我們的畫家扮演了社會活動家、行銷家、宣傳家等太多的角色,畫價不是市場説了算,而成了畫家説了算,在市場價格上還攀比成風,以前畫家沒有賣畫的概念,現在畫家認識到畫可以作為商品,通過市場運作,他的畫價可以跳躍性地漲,就開始無原則地提價,這都是藝術市場混亂的表徵。畫家與畫廊本應該是魚和水的關係,但實際上這種關係在我們的藝術市場上並沒有良好的存在。

拍賣領域的混亂更是明顯,場次過於頻繁,讓收藏家疲於奔命,圖錄越來越厚,精品卻越來越少。我對規範當代藝術品拍賣市場有3种經過實踐檢驗的好建議,一是請金融擔保機構擔保當代藝術拍品都是真跡;二是拒絕當代藝術家直接參拍,以此杜絕惡性炒作;三是允許按揭購買藝術品。

章利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金融危機的影響是深刻的,藝術市場無法脫離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不可能在強大的衝擊下一枝獨秀。這個時期的藝術市場關鍵在於如何守住陣地、渡過難關。首先,畫家、代理商、收藏家、拍賣行等藝術市場各個環節的人都有機會在這個時候沉下心來進行反思,這是在市場高漲的時候無法做到的,大家應該共同努力總結回顧一下中國藝術市場這幾十年的得失,在思索中歸納出有利於今後發展的良計。再者,對收藏家而言,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反而造就了一個收藏的好時機,藝術品的市場價格開始回歸理性,人們會更多地關注藝術品收藏,這比藝術市場狂熱的時候更加有利。還有,我曾在華人收藏家大會上呼籲過建立“中國收藏學”,以規模化培養收藏家和研究者,我覺得現在良機來了。至於藝術市場今後會如何發展,我們大家都無法預期,但我敢肯定的是藝術市場一定會走出陰霾,因為事物的發展規律總是呈波浪形上升趨勢的。

李錫田(杭州藝術博覽會執行總監):

金融危機對藝術市場的衝擊在去年下半年已有體現,今年則更加明顯,有不少畫廊和藝術機構舉步維艱,但這些都是暫時的困難,最可怕的是對藝術市場的信心不足。我估計,2010年下半年起經濟可以逐漸回暖,藝術市場也會迎來又一個春天。事實上,即便沒有金融危機的衝擊,藝術市場也會遭遇冬天,危機只不過是給過熱的藝術市場澆上了一盆清醒的冷水,教會了人們懂得該如何進入藝術市場。

現階段我們需要的是應對危機的舉措和信心,今年我們的藝術博覽會做出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比如,把青年藝術家作為開啟藝術市場的一把新“鑰匙”,價格定位低,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想給市場以信心,再比如,我們以主動邀請的方式讓參展商參與藝博會,讓畫廊、藝術機構一起“抱團取暖”。相信藝術品市場的明天一定是燦爛的。

奧利文·高斯林(英國畫家):

我覺得金融海嘯對真正好的藝術品是不會有任何衝擊的,因為藝術價值是永恒的。我覺得藝術作品不是靠理解的,而是靠感覺的,只有讓觀眾感動的藝術作品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好作品。我非常喜歡中國元代和宋代的繪畫,特別是宋畫,有很多比現在的畫還要時尚,這些藝術品的價值是永遠存在的。

經濟環境的影響或許會清洗了藝術市場上的雜質和垃圾,但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肯定是巋然不動的。我相信這對所有國家的藝術品市場都是適用的。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