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上百年的西風東漸 難道就沒有盡頭了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14 17:54:48 | 文章來源: TOM美術同盟

  我是畫油畫的,卻又深深地眷戀、喜愛著中國的傳統藝術,國畫、書法、詩詞、古箏、戲曲----,甚至還有的國學。真想廣博、深透地涉獵一番。可是我要生存,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做上班、謀生、糊口等等並非自己所好的事物上,最終連自己的本職專業都有被荒廢、被庸碌俗事吞噬的危險!

  所以我要千方百計的想法子,給自己創造條件多畫畫。自己終此一身能夠做的註定只能是其中的一小塊,別的只能先放放。再加上與生俱來惰性,想偷懶。所以看書之類的事常常是走馬看花,粗枝大葉,一知半解。

  但是我困惑,思想的死結常常堆積于腹,紓解何求?

  我們的時代,學貫中西的何其多,可貫能而通的又有幾個呢?毛主席在延安文藝講話裏説有的知識分子言之必稱希臘,現在我們的美學家們早已經把學術涉獵的面廣延至歐美各國,文藝美學、藝術哲學、美術心理學、美術史論、美術比較學等等,只要西方有的我們差不多都有。自從80年代以來,國外稍有新動向就有可能在國內颳起一場新風潮,這風潮不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而是模倣之風。

  在繪畫方面,那些精於此道的畫家大多已經吃香喝辣、大紅大紫。我並非否認他們的成就,尤其在油畫方面對於中國油畫藝術的發展是功不可沒,但對於所取得的成就拿到國際上油畫縱向及橫向的當代油畫藝術的比較而言,我們也只能是“發展中國家”的水準,這一點相信不會有多大的異議,但這不能光看拍賣市場上的拍賣天價,更不應以價格的高低來衡量畫家藝術成就的高低,肯定其中是有注水的充分。

  相對於市場對畫家們的“厚愛”,我們的畫家們應該感到羞愧。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如此輝煌的繪畫的成就,放之於四海都無愧於色,我們後輩還足以為此感到驕傲!再看看我們當下的油畫藝術,跟著西方亦步亦趨,雖然不是毫無建樹,而是有新意、有創新的,只是站在更宏觀的角度看,這點收穫應是微不足道的。如此局面,其中作為源於西方的繪畫藝術,學習——借鑒——吸收——消化——創新的漫長過程,有其必要和必然性,這大概也是畫家們自我安慰的理由之一。但是事在人為,我們的努力多一份,邁出的步伐大一點,我們的收穫就多一些,成就就多一份,當學生的歷史命運就短一些,創造輝煌的歷史就早一些。

  事實上,我們的努力是很不夠的。直到現在,很多人對於西方畫家的新動向神經高度敏感,一有新畫風,仿傚之風旋即興起,不然好象就不夠“當代”,可是學的品質良莠不齊,品質大多不高,更有東施效顰的可笑之舉。

  但仍有這麼多畫家樂此不疲,為什麼?

  首先,對於很多人來説,這是改變自己畫風的捷徑。縱觀當下西方畫家繪畫藝術的變化,絕大多數的創新可謂是短、平、快典型,風格鮮明,技法難度不高,可謂是投入少,收效快。因此學起來當然也特別快,何樂而不為?

  其次,西方經濟實力雄厚,藝術收藏的實力對於眾多的畫家們自然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因此從畫風、觀念上曲意求榮,落個適銷對路,也是謀財求生的捷徑。可如今,遇上了經濟危機,狀況又當有所不同,不知同仁們有何感想?

  三,很多西方當代畫家的探索成果是有內涵、有吸引力的。作為藝術探索的借鑒、吸收,是有益的,可取的。

  四,雖有不滿,卻沒有更好的思路,將就著學。

  五,有目的、主動,作為研究提高的階段性行為。

  六,不滿現狀,奮力掙脫,卻缺乏明確的方向,從起點出發最後,又回到原點,像是在原始森林裏或大海裏迷航的人,當然,此時的形貌已經大為不同,但根本上的內涵卻有驚人的相似,以至於還是原地踏步。

  如此等等。

  從上述情況看,學習、“跟風”不全是壞事,但長此以往絕對不是好事。那不這樣走,又往哪去呢?這方面的討論、研究、探索一直在進行,但進展卻並不理想。為什麼?畫畫是手、眼的事,可是繪畫創作就並非是手眼動動這麼簡單,而是要理論、實踐密切配合的複雜的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條件的有機配合而創作的氛圍,有些可能還要些機緣巧合,就可能開啟創造的靈感源泉。單看畫家,以前有的畫家未必是飽讀詩書,或有很高的理論水準,如印象派的雷諾阿就很少讀書,但最重要的是一個恰當的氛圍。這就不光是需要同行的密切交流,還要有跨行又互補的同仁們交流、切磋,尤其是搞美學理論、藝術批評的同仁們。如此在經驗交流、輿論營造、理論探討等多方面交融配合下形成適於創作的沃土,才更有開出鮮艷之花的可能。

  創作方面前面提過些,不再贅言。就理論、藝術思想、觀念方面,我們畫油畫比任何人都需要充實,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最特殊,不像畫國畫的,傳統積澱豐厚,面對什麼都是那麼有條理、自然;也不像歐洲的畫家們,踏著那裏的地,看著那邊的天,呼吸著那裏的文化空氣,想他所想,話當所畫,一切也是來得那麼自然。可是我們呢,腳下踏的這一塊土地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古國,在一百多年前,油畫是什麼知道的還是鮮有其人。在一批批夾雜著眾多目的的熱心之士幾經波折引進國門,一直就磕磕碰碰的有些水土不服。為了能服水土,本土化、民族化的口號一直有人提,雖應者甚眾,也有身體力行的,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至今效果不盡人意。油畫對歐洲而言是土生土長,他們的語言、邏輯思維、價值觀、審美觀一脈相承,理解、思考、運用起來自然得心印手一些。

  我們呢,用西方理念思考會有語言、文化背景等的障礙,通過各種其他途徑學習、了解(翻譯的資料、傳媒等)終有一層隔閡,無法充分理解、吸收其中的意涵、養分。其實就翻譯的資料來説,我們能看到的資料肯定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中不少的翻譯文本品質還不太高),還有很多有價值的書籍資料未曾得以翻譯,這是我們研究他們的藝術時常有陷入知葉不知根,知表不知裏的尷尬境地。所以,畫油畫的國人,大多身陷精神糧食營養不良,精神的亞健康狀態之中。

  所以,我,作為一個普通油畫學人,殷切希望搞美學的或者還有搞語言翻譯的能夠給我們更多高品質、高品質的一手好資料,以及對西方藝術的批評、解讀的文獻,這是第一個願望。

  其次,我們成長于中國的大地,成長于中國的教育,成長于中國的文化環境之中,偏偏學的卻是西畫——油畫,這是我們在運用油畫藝術語言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之時,不可避免會遇到重重困難。一方面油畫的藝術語言傳統深厚、成熟,有很強的排他性,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往往不自覺地會身陷其中,而喪失或迷失自我;另一方面,我們的教育對於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是不充分的,缺失甚多,要表現怎樣的文化精神大家是各顯神通,卻收效無多。雖然也曾經聽説過這樣的論調: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腦子裏裝的自然有中國文化,學好油畫,畫出來的自然是中國油畫。這樣的論調顯然經不起太多的推敲,其靠不住的程度不亞於以前有人説“學好素描,拿起毛筆,畫起來的就是國畫”。為此我們不妨跳到圈外看問題,古往今來,這片土地上成長的人別説是學習文化不多的,就是有些飽學詩文、聖賢書的也不乏貪污腐敗,求榮敗國、賣國的,相信大家對漢奸的名稱不陌生。

  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要畫成有中國文化藝術精神的油畫來,光聽幾個領導的發言提倡民族性之類的高論,甚或還寫出長長的心得體會是畫不出好畫的;順其自然,得過且過的碰運氣,能成的概率肯定是超級低;讀過些詩書、四書五經,甚至還能説善道,也未必就行;畫畫,是畫出來的,不是説出來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它即可能促人成才,也可能虛耗人一生而庸碌無為,要學得中國文化藝術的精神精髓,敢於堅持,勇於實踐,善於實踐,勤於實踐,才可能有所收穫。

  要學得中國文化藝術的精神精髓,從何而來?肯定不是我輩能回答的。畫家自身的努力自然是首要的,而其他門類學科的發展,成熟程度對於我們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美學、哲學、文學、戲曲、音樂等等,它很可能是一個模糊、不確定的因素,不是那個,而是多個因素的綜合作用的結果,這好比熬中藥,各種各樣的藥在一定的火後下,藥效自然形成了。但其中對我們畫家影響最直接的還是搞美學的學者們。他們的學科研究既有專業性,也有綜合性,是幫我們畫家推開文化藝術精神之門的重要推手。他們的研究成果對於我們的作用當然是最直接的。

  所以,我等更期待搞美學的前輩,朋友、兄弟們多出關於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繪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國外,藝術批評家直接影響、引導、干預藝術家的創作是平常事,其後果利弊肯定都會有,過猶不及嘛;而在國內,狀況則有所不同,以我的管窺之見,是各自為政,互相的合作是很不夠,在常見的場合,批評家們更像是畫家的發言人,形象的説,是化粧師。我想,會有如此的現象,肯定有個中的原由,暫不評説。其實除此之外,藝術家和批評家、學者們還有很多合作的可能與需要,共同探討為藝之道。這就是我的最後一個願望。

  這樣的合作,勢必會有碰撞的閃光,有融合的結晶,有交流的而來的新文化意涵;勢必會涉及到創作的觀念、藝術的思想精神、審美價值觀等廣泛領域的內容。長此以往,豈不就打開了我們的,真正是屬於我們民族的,我們的時代的文化精神創造之門!觸及我們所有從藝之士最心底深處的願望——開闢我們的文化藝術創造的新篇章——之意願的核心!

  在國內這種合作是不多。按常理,有總比沒有好。似乎只要有,就應該支援,要呵護,從而使其得意存在,進而發展、壯大,積木成林,匯溪成江。而我以為不然,因為我們進行的是文化藝術的創作、研究,這是要花費大量的社會資源的,還會對社會産生影響的社會活動,從節約社會資源和提高運作的效率,從而把我們迷茫、困頓的求索時期縮短些,把我們所期盼的文化藝術真正的繁榮時期早一點實現,不能向社會經濟建設那樣粗放的發展,而是要高度重視我們的所進行的活動的品質,高品位,高品質的起點才無愧於同仁們的努力和付出。不能滿足於填補空白式的倉促上陣。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我們的創造力和智慧,站在制高點上,起點要高,立意要好、要深,這就像嬰兒的出生,有個好胚胎才是一個最良好的開端。

  上百年的學習,引進,模倣,跟從,難道就沒有盡頭了嗎?!

  我們厭了,煩了,要新意。

  祖先創造的輝煌文明已經是過去,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不能也不該成為過去!一起努力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