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文化領域裏,沒有任何一個領域像藝術這樣,和這個飛速膨脹的物質世界走得那麼近。在他們漸行漸近的過程中,建立起了一種非常深刻的關係,最後,他們乾脆變成了兩個共患難的兄弟,在物質的汪洋大海裏一同沉浮。
去年後半年發生的全球經濟衰退我們都已經知道了,我們還知道,那不是一個意外,那只是過去更長一段時間的虛擬經濟發展失控之後的必然。在這段時間裏,主導世界的經濟模式被人們稱為“上岸的資本主義”,另一種描述是“後現代資本主義”。在後現代資本主義裏,資本市場創造了一個不必遵守現實,不根據實際産品來運作的虛擬經濟世界。這導致整個世界經濟就像是一個靠著夢想運作主題公園。
在這個狂歡一樣的主題公園裏,藝術作為製造白日夢的高手深入參與了這場虛擬經濟的白日夢。在過去的那麼多年裏,它們如此的興高采烈,乃至拒絕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真正的生活,這讓他們創造出來的是越來越乏味的作品······
戲劇,小説,甚至電影都和這個飛速奔跑的資本主義怪物保持著一個安全距離,但藝術卻沒有。我想問的是——這是為什麼?發生了什麼事?為何藝術成為了騙局裏的棋子?這不是一個始於達明安赫斯特的鑽石頭骨的故事,實際上,這個故事可追溯的時間遠遠比這個早,我們不妨一直追溯到消費主義的最初起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藝術家們沉浸在歷史和反思中。以Rothko和Francis Bacon為標誌,藝術這時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肅。但在現代繪畫達到如此高度和深度的時候,西方社會正在經歷一個劃時代的轉變。資本經濟的權力在戰後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消費主義”誕生了。
消費立即就啟發了藝術家。波普藝術在美國和英國開始蓬勃發展,他們強調物體的表像,強調剛剛出現在眼前的這個光鮮世界。此時此刻,情感深度在這個藝術世界裏是受控制的。抽象的表現已經被宣佈死刑。這時候的藝術教給人們一種看待世界的新方式:讓自己變“酷”。20世紀60年代,波普藝術教人享受金錢和大眾傳播媒介,而20世紀80年代,後現代主義又把同樣的課程給人們灌輸了一遍。
幾乎可以這樣説,所有的膚淺的現代大眾文化都始於這一場40年前的前衛藝術。我們都是沃霍的那一窩裏孵化出來的,但卻一點兒都不好看,甚至有些醜陋。
藝術以一種可怕的好胃口在破壞我們生存的世界,它不斷告訴大家調侃比誠意更酷,冷漠比情感更有姿態,城市比農村更自在,文化比自然更真實,等等。它已成為真理的敵人,它是殺死正派的兇手。
現代世界已經擰成了解不開的一團,而藝術則是這條道路的領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