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傳統與程式(節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14 18:29:10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真正來源於實踐的理論,應該為實踐的理論。避開傳統繪畫而談,説清楚到底是什麼能力才是有決定性的能力呢?——它應該是,不僅具有選擇和概括的能力,更需要有協調、構成的能力。對各個要素比如:色彩、水分、筆線、形態、力度、速度等,既要抒發各自的性能與優點,又要最終協調起來的能力。這種能力現在的國畫家實在太薄弱了。

●視知覺,也就是程式感。這是中國人必須補修的一門學問。

●深入淺出,讓人明白的有真切感的藝術,才算是真正的藝術。故作深沉玩弄玄虛者,不算藝術的真知。

●陳規之流弊,因為它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墨守陳規者皆是一批懶漢。以一成不變的技藝,謀取永恒的利益。為了自己小圈子的權利,具有頑強的天生的排他性。而只尊重自己的既成的規律,反對一切創造性的變革。

●理解清規戒律的本身,就是一種革命。

●對付陳規流弊的最好的手段是繪畫的藝術效果。用更新穎深邃的思想境界,使之相形見絀。

●對於一個畫家來説,至關重要的是自己的精神狀態。純熟的技巧有時候倒有埋沒個性的隱患。“在藝術作品中,最富有意義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個性。”(林語堂)所以中國人善品詩畫,品的即屬技巧以外的品德修養。這從兒童畫中,便一目了然,兒童連一支筆都拿不好,但他們的畫饒有情趣,率真、坦白、誇張、浪漫……自然地流露小畫家所想所見之情。

●畫家的自我感覺和精神狀態,勢必成為繪畫藝術的重要內在因素。這個因素往往超越繪畫技巧的重要性。為技巧而技巧肯定無益於繪畫藝術的完善。

●楊振寧提出隨時代而變化的對稱性概念“……重要的是,不是通過實驗導致理論,而是在考慮對稱性的過程中列出方式,然後再由實驗加以證明——這種方法已成為物理學的傳統。”

●中國畫的不少程式,也由於人的超直覺能力創造出來的。它不是繪畫經驗的簡單總結,而是由想像力引導的構成效果創造了程式,並在實際創作中得到證明的。

●潛意識不屬於理性思考的範疇,而是情緒活動結果。而最可怕的情緒,是帶著一種習慣的成見一知半解去欣賞作品。那種成了習慣的見解,在歷史上曾經是可行的,也的確給人帶來某種快慰。可現在它已經是背時了,落後了……

●行家使用識別和判斷欣賞作品,市井之輩是用庸俗的習氣強姦自己的無知。

●是什麼原因導致繪畫的沒落?是智力的超導和生活的空虛?是觀念的干擾?抑或是美感的衰竭?我想全有。

●世界繪畫淪為今日的地步,可能由於物質生活的充裕和精神生活的空虛,給那些玩世不恭者提供了充分的活動空間。

●不論我是否具有現代抽象派能力,我都不會去違背藝術固有的規律去自欺欺人。因為藝術需要變革的不是它的固有語言和基本規律(構成、法則),而是需要源於人類自身的生活和意識之再創造,不能失卻人的生活和審美經驗的認可。既然人類的生理、心理的結構和條件不變,他對藝術的需求也就不變。引起藝術變革的動力是欣賞上的需要,而不是服從科技的發展。推動藝術不斷創新的動力不是技法,而是美感的昇華。技巧的提高只是有相對的價值,更談不上作為目的性了。

●音樂的變革與科技的發展關係較大,隨著數值取樣技術的出現,任何的聲音都可加以模倣(甚至重現),而且簡便得驚人。但這些革命,仍然要服從於人的聽覺上的需要,仍然以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為依據。

●程式已經創造出來,似乎並不怎樣。但它卻是多少人的智慧和反覆洗練概括之後的産物則應是有目共睹的。它體現了一種觀察能力(一種穿透性的觀察能力)、選擇能力以及準確的判斷和組織概括能力。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