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水墨反攻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13 08:54:57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新聞網

《“四門陣”今派傳承當代水墨展》

  今日美術館 2009/03/06-14

  3月6日至14日,今日美術館又將舉辦《“四門陣”今派傳承當代水墨展》。這個展覽則是在“水墨畫”的範疇內,探索承前啟後的創作面貌。此展第一部分匯聚田黎明、李津、劉慶和、武藝的新作近50幅;第二部分則展示二十位青年水墨畫家的一百多幅作品。

  策展人劉思言説:“我感覺真正能表達中國文化傳統精神又不失當代感的應該是當代水墨。當代藝術在近幾年來已經被追捧得過於膨脹了,而中國的水墨畫卻是在比較低調的姿態裏穩步地前行著,所以我把眼光放到了當代水墨這個主題上。……相對於被炒得火爆的中國當代藝術,水墨畫一直在較清醒的狀態之中穩步運作,並不是消極的反而是積極的姿態,慢慢地被追捧和關注也是必然。”

  談到市場接受度,劉思言提到“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對於這次活動的鼎力支援,進一步表明瞭當代水墨作品以其前沿的位置為收藏界所關注。尤其是這四位藝術家,雖然在他們的名字後面並沒有什麼可圈點的職位來表明身份,但他們近些年的穩定市場和收藏拍賣超過百萬的驕人成績,早已説明瞭中國當代水墨的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前景是非常積極樂觀的。”

  《裏裏外外:中國的x美國的x當代藝術》OutsideInChinesexAmericanxContemporary Art普林斯頓大學美術博物館 2009/03/07-06/07

  遠在大洋彼岸的普林斯頓大學東亞藝術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史講座教授謝伯軻 (Jerome Silbergeld)早在去年春天紐約亞洲協會舉辦的“中國水墨畫美學體系”研討會上就透露,普林斯頓大學美術博物館正在策劃一個與水墨有關的當代藝術展。3月7日,這個別致的展覽就將開幕,同時舉辦的還有小型研討會。六位參展藝術家以及六位知名學者將前來發言。

  謝伯軻先是講到現在許多非常好的中國藝術家已經或者開始在美國創作。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在這個迅速全球化的時代,什麼是中國當代藝術?同時,另一個問題也被質疑:什麼是美國當代藝術?

  六位參展藝術家都是美國籍:張洪Arnold Chang, Vannessa Tran, Michael Cherney, Zhi Lin, 劉丹,張宏圖。他們有的是在中國生長後來移居美國多年,有的是在美國長大的中國人,有的是在中國生活的美國人。他們的作品,媒材各異,有攝影、雕塑、裝置、線描,而張洪和劉丹則是一直運用水墨媒材來實踐自己的探索。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美國創作的(至少是在美國構思的),但作品均帶有明顯的中國文化色彩。比如,用的是宣紙,畫的是山水。這對於強調“當代性”的當代藝術來説,做何解釋?進而,什麼是“中國的”?什麼是“美國的”?什麼是“當代藝術”?回答這些問題,的確是個挑戰。

  《新水墨:對中國傳統的十個回應》Fresh Ink:Ten Takes on Chinese Tradition

  波士頓美術館 2010/11/26-2011/02/13

  這個展覽要到明年11月才會看到。波士頓美術館中國美術部主任盛昊觀察到,中國水墨畫現在處於一個重新發現和整合的階段,引發了不同的觀念、形式和技術。同時水墨畫又與千百年的傳統保持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波士頓美術館策劃的一個水墨項目即邀請十位當代中國和旅居海外的藝術家駐館創作,並各自在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名作中挑選出一件與之對話。以此在古代文化與當代生活間架構橋粱,或許能使人們對當代藝術有更全面的理解。

  此次選擇的十位藝術家,背景各異,但對中國傳統水墨都有深刻理解和獨特運用。有的默默耕耘,比如山水畫家李華一,張洪,邱婷,曾小俊、劉丹。有的已經在國際當代藝術圈赫赫有名,比如徐冰、秦風。還有俞紅、劉小東和李津,對人與社會一直保持熱切關注。他們對傳統文化根脈的認同有所共通。對於過去文化的真誠與體認,讓他們得以在當代不斷創作出豐盈的作品。這不僅是“新水墨”的核心,也是當代中國整體發展的關鍵所在。

  水墨市場:星星之火已燃起

  早在2006年3月紐約蘇富比推出以中國當代藝術為主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時,主管張曉明接受某媒體採訪時就特別談到首拍反映出的一個新視點:中國當代新水墨畫。

  光從成交額來看,這部分並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與油畫部分還無法相比,但蘇富比看好它在未來國際市場的潛力。新水墨畫家也被劃分成幾個群體:海外老輩畫家,如朱德群、吳冠中;20世紀80年代移居海外的中青年畫家,如劉丹、曾小俊;以及60年代後期出生的青年畫家徐累、朱偉為代表的內地新水墨。以傳統藝術的媒材來承載現實,常常受到傳統和前衛的夾攻,所以他們是更加僻靜獨立的個體,互相之間風格特徵少有交集。劉丹的《老人石》、曾小俊的《清奇古怪》都是傳承于元代傳統工筆山水,卻只取局部無限放大成自我宇宙世界。徐累找到了自己的符號:白馬、青花,畫境高貴又消極。朱偉偏愛人物工筆,拍賣的那幅《烏托邦57號》,便是以傳統工筆語言表現當代中國的政治生活。這幾幅作品當時的成交價都只在4.5萬到12萬美元之間,卻是國際市場上畫廊看好的收藏熱點之一。

  萬玉堂(Plum Blossom Gallery)和鬲士豪(Goedhuis Contemporary)便是這樣的典型畫廊。萬玉堂是由美國人Stephen McGuinnes在1987年于香港創建的,後來在新加坡和紐約亦開分店。他們收藏博物館級的中國古董絲織品,也經營古董瓷器、傢具、銀器,同時代理亞洲當代藝術。Stephen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敏感使他一直支援著當代水墨藝術實踐。他不僅收藏和經營前輩畫家王己遷和吳冠中的作品,也從較早的時候就發掘了朱偉,後來還代理呂鵬、彭薇、仇德樹等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在推動當代水墨市場中,萬玉堂是資深的畫廊之一。

  鬲士豪是1995年Michael Goedhuis在倫敦建立的畫廊,2002年在紐約開設分支空間。Goedhuis特別注意到,近幾年來中國藝術家獲得越來越多的自信。相對於模倣與迎合西方人的風格,中國藝術家現在更喜歡以新的語言來創作。這種新的語言一方面植根于中國過去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同時也表達藝術家對當下世界的獨特感受。鬲士豪近年來也把主要經歷放在關注和推動當代水墨。Goedhuis説,特別是具有東方神韻和裝飾美感的作品尤其受到西方藏家的喜歡。看看這代理藝術家的長長名單中,大部分都是當代水墨的“弄潮兒”,不下20位!谷文達、李津、劉慶和、秦風、仇德樹、王天德、魏立剛、魏青吉、張大我、張羽、朱道平……而國內拍賣行在這個板塊所下的功夫卻是另有不同。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的春秋大拍都設有“中國當代書畫”“中國當代水墨”專場,但是翻開圖錄,卻基本不是本文所説的當代觀念內的水墨實踐。活躍在這些專場的藝術家,比如黃永玉、范曾、何家英、彭先誠、聶鷗、賈又福、馮遠、宋雨桂等等,都有各自的創新之處,但還是屬於在傳統領域中尋找個人審美表達。與當代藝術的基本訴求還有較大差異。而具有當代觀念的水墨作品,目前是歸於“中國當代藝術”或者“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數量很少,只是零星點綴。其實,這個簡單的“歸類”已經在暗示我們,當水墨實踐跨入當代藝術,它也許就不單純是傳統意義上的水墨畫了。隨著當代藝術的深度調整,預料2009年,水墨市場分量會逐漸增強。

  無論是藝術家創作,學者研究還是市場運作,這種“寬廣的視角”通向新的良好開端。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