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慶祥
一百多年前,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説:“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拙劣的藝術家永遠戴著別人的眼鏡”。
在這個變化的自然世界和現實世界中不缺乏藝術閃耀的光芒,缺少的就是洞察和發現藝術閃爍的“心眼”。而有一些人就是善於發現和捕捉這種瞬間的藝術靈感,並以其獨特的方式記錄下他的切身感受,這種人就是真正的藝術家。
每個藝術家身處環境不同,遭遇不同,對事物的感受也必然不同。只有發現了生活中的不同,才能在平常之中看到平常人不能發現的東西,才能創造出不同的藝術。發現和創造是藝術家創作的兩個階段,都會令藝術家和欣賞者共同激動,讓人們的思維越來越開闊,對事物的感悟也越來越靈敏。
人類美術史就是在不斷發現和不斷創造中,逐步發展至今,並一次次地帶來新的藝術審美認識。如西方發現光色原理而産生印象派繪畫和誕生現代藝術思想後,及在以後的發展進程中,都帶來過全新的藝術觀賞方式。它已不再只有一種固有的欣賞模式,它一次次挑戰了傳統的藝術欣賞習慣,同時也提高了人類的藝術鑒賞能力。
藝術的發現與創造,就是藝術作品産生的本質。
水墨畫表現需要筆墨技巧嗎
作為一種單純的媒材和表現手段,中國水墨畫與油畫、雕塑等其他美術種類沒有什麼質的區別。在有關談論中國水墨畫的理論文章或評論文章中,常常會提到“筆墨”兩個字。我認為,有時候“筆墨”是指中國水墨畫特有的“筆墨精神和思想”,有時也可能是指“筆墨技巧”——中國水墨畫表現的技巧“筆法”和“墨法”的統稱!
宋元以來的文人畫代表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以寫意表現為主要追求的價值體系,使其藝術理論和藝術實踐都成為獨立於西方自古希臘到文藝復興,再到印象派的寫實傳統的另一大體系。中國水墨的黑、白兩色以及由它們延伸的灰色階,概括了五彩繽紛的自然世界,是中國古代藝術家的偉大發現和創造,體現了一種繪畫門類高格調和高雅趣的藝術姿態。
有的中國畫家一生追求所謂的筆墨情趣,一味講究墨氣、講究線條以及具體的樹法、雲法、水法等等筆墨技巧和規則,或許還有點自己風格的摸索,似乎有了這些就能創造出一幅完整的藝術作品。但我認為這些只是構成作品的基本元素,而不是藝術創造的本質。
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藝術創造可以丟掉表現技巧,如筆墨技巧,更不能認為技巧的展現是藝術的創造。
那什麼是中國水墨的筆墨技巧?有的畫家描寫景物或人物形象,可以千姿百態或惟妙惟肖;有的畫家“勾、皴、擦、染、點”或潑墨、破墨、積墨等等各種筆墨技巧法則反覆套用,爛熟于筆下,這些只是筆墨小技巧而已。而有的畫家則控制畫面的整體佈局,控制筆墨的節奏、速度、氣息,以及筆墨的空間感和體量感,這就有著一種筆墨氣韻生動的大技巧。
小技巧的表現是能悅人眼目的,它取巧於人們的欣賞習慣。大技巧雖然不一定讓人能馬上覺察到,但是,它是與欣賞者心靈溝通的,並需要真切的藝術感悟。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必然追求一種看似抽象但又確切存在的筆墨大技巧。
被程式化的筆墨技巧等於零
有的水墨畫家畫畫,筆筆講究要有前人的出處或來路,卻沒有多少自己的創造。當前人的表現技法變成了一種統一模式或法則時,那麼,一件作品留下的僅僅是筆墨技巧的呈現,而不是藝術創造,這也是對歷代藝術和大師們的誤讀。
畫家用何種表現方式去繪畫,那是畫家個人的選擇和權利。但是美術史的發展必將選擇合乎時代創造力的藝術作品,它具有一種藝術創新的現代精神。數百年以前的中國繪畫是在社會封閉狀態下的精神産物,今天的中國社會已處在一個開放和多元的資訊環境中。中國及世界的美術發展都已不可能回到“古典時代”,筆墨要隨時代,只能順應現代的藝術思想,才會有新風格的出現和創造。
在當今的中國水墨畫創作中,我們缺少的是繪畫藝術中的“作曲家”,即缺乏表現風格的藝術原創性!許多人在唐詩宋詞或歷史典故中找題材,去演繹和自己生活相距遙遠的故事及內容,而不是在生活中發現原創題材並表達自己的感受。現代的繪畫作品已不再是文學作品的附屬品,它早已具有了自己獨特的繪畫品性。筆墨組織、筆墨結構或筆墨空間等,獨立的表現語言,直接訴説著藝術家豐富的性格和情感。
中國的筆墨傳承及其筆墨精神之所以能保持至今,也正是符合了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不純粹性”的事實,它具有極大的包容能力和吸引能力,綿綿延續至今而沒有成為歷史的“標本”。在今天,筆墨已成為了展示藝術家才能和性情的工具,它必須繼續包容性和吸納性的特點,才能維持它的生命力。這需要藝術家自身的天分,以及藝術家的具有現代性和創造!
筆墨是材料、是工具,也是技法的表現,它本身談不上“等於零”或“不等於零”,藝術家如果沒有自身情感的發現和表現風格的創新,筆墨就沒有任何價值。所以,藝術的發現和創造是筆墨表現的靈魂,被模式化、程式化的筆墨技巧一定等於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