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當代藝術媒體的現狀和未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1-22 15:26:00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新聞網

寫在前面:

今年下半年以來,不斷聽説藝術媒體仙逝的消息。對於我來説,從事藝術媒體的工作已經成為了過去,但是我對它的某種情結一直存在,總希望藝術媒體行業自身的專業性和藝術的專業性結合的更好,以在藝術商業大潮中更好的獨立發展。記得在08年初的時候,南韓《月刊美術》的主編來採訪我,問我當時《美術焦點》是如何半年多的時間變成藝術圈的知名藝術媒體時,我簡單地回答了幾點:一,藝術市場需要,這是客觀的;二,藝術媒體的數量有限,而且大多數媒體過於含蓄;三,《焦點》雜誌社當時的編輯多是80後,比較有激情和活力,能夠勝任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也打破一些常規,加上負責人對當代藝術的“介入”欲,這些是客觀的。從五月份離開雜誌社,我對自己在雜誌社的經歷少有談起。不管《焦點》雜誌現在何去何從,都不能否認它曾經在一年多以來對藝術圈的事件和其他媒體有過或多或少的影響,雜誌運作模式抑或內容選題。如果説它是錯的,那麼藝術圈給了它錯的土壤。前些日子看到《中國證券報》的堯曉峰寫了關於藝術媒體的危機分析,言辭比較犀利。這讓我又想起以前對媒體的看法,一直想寫,只是耽擱了。以上是我寫這個文章的開始。

 

藝術媒體的現狀

目前活躍在當代藝術界的媒體還是有限的,幾個雜誌,幾個網站。其實仔細從網站上搜索就會發展藝術圈的媒體不下百種,每個媒體都有自己的存活方式,在這裡我只想討論比較活躍幾個藝術媒體的現狀。藝術媒體從藝術市場衰弱以來,不斷出現關門或者閉關停業,這也是符合藝術市場發展的,因為這些媒體的出現本來就是市場促生的産物。08年以前的藝術媒體更多是藝術界的人士懷著各自的目的來籌辦的,08年以後社會上的資金不斷涌入到藝術媒體領域中,誰都想分一杯羹。從天祿琳瑯的高調介入到宣佈破産,雖然是個個案,但是也極具代表性地説明藝術媒體不僅僅需要商業上的技術操作,更主要的是藝術上的專業判斷,兩者缺一不可。而那些有著學術能力但是依然倒閉的雜誌,就是缺乏傳媒能力。藝術雜誌不是組織幾個批評文章和發表幾個藝術家作品賞析,以及發佈展訊就可以獲得長久生命力的;藝術網路也不是發佈更多的藝術新聞和弄幾個論壇就可以贏得藝術界認可的。從媒體自身到媒體與讀者、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從內而外,應運而生且不成熟的藝術媒體一直存在著一些不足和缺點。

當下藝術媒體的不足有大概以下幾點:一,內容雜亂。紙媒對重點的把握不準,網媒對新聞事件的梳理不足。紙質媒體之所以存活在這個網路時代的理由是它對內容的篩選有著犀利的判斷和定位,目前更多的紙媒只是將一些知名批評家的文章簡單羅列,並沒有經過編輯、篩選和歸類,網路媒體通過自身稿件寫作和轉載其他文章已經達到一定的廣度,只是在對這些繁多的事件上沒有系統的整理,對一些應該介入的藝術事件並沒有給予深度的關注。這就使得我們看十個媒體跟看一個媒體沒有什麼區別。借用哲學家陳嘉映對哲學媒體的看法,“那種入式入套卻不知所云的論文外國也有,不過,咱們這邊特別多,這是令人苦惱的境況,用維特根斯坦的話説,這些刊物簡直就是精神破産的證據”,當然我們誰也不希望我們的藝術真的破産。

二,定位不準和判斷缺失。每個媒體最重要的是定位準確和有自己的判斷。學術問題的討論和市場現狀的分析,新聞事件的分析和以往歷史的總結,知名藝術家的報道和青年藝術家的關注等等,其比例分配需要確定。當然這和目前畫廊展覽定位不準確是同樣的毛病對一種藝術現狀是褒是貶,總要有自己的看法。讀者可以允許錯誤觀點,但是不能忍受沒有觀點。對有影響的事件進行及時的判斷和分析,發表自己的觀點,或者組織外援來表達媒體本身的看法,是一個媒體有著獨立性的體現,也是媒體自身的基本特徵。

三,發行不規範(多指紙媒)。媒體的讀者和消費者是哪些,如何贏得讀者的心理依賴,如何獲得更多的廣告收入,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密切但又是獨立的。目前藝術圈大多是免費贈閱的雜誌,雜誌的負責人需要考慮的是,如果你是讀者你會不會把你的雜誌放在書架上,如果你是機構負責人會不會到你的雜誌做廣告,前者需要把內容做的很精緻,後者需要把發行和影響力做好。我經常跟別人説,一個媒體如果不懂傳媒自己,廣告商怎麼相信你可以傳媒他。內容和發行就是媒體傳媒自身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四,編輯人員本身的藝術修養和新聞事件捕捉沒有很好的結合。藝術媒體不同於別的大眾媒體,它的專業性比較強,這使得編輯需要具有藝術專業的知識,其次才能更好的把握藝術新聞事件的重要性。但這並不是説擁有藝術史的知識就可以做好編輯。目前藝術媒體並不是缺少專業知識,而是缺少媒體意識,媒體從業者需要對藝術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判斷。《新週刊》之所以一直在大眾媒體中獲得很好的評價,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過他們編輯的專題策劃,將社會的“熱點”和“賣點”很好的結合起來,用新銳的觀點梳理了事件背後的脈絡。或許是藝術市場的快節奏和多需求,使得媒體的編輯缺少對新聞事件的製作和梳理,這使得媒體僅僅成了轉述的載體。

五,藝術媒體從業者的換崗也使得媒體的團隊協作能力減弱和風格的確立失去保障,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另一個層面上也反映出藝術媒體不注重長期運作和對職員的培養,當下藝術機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和藝術圈的環境和投資方的管理策略分不開的。

當下媒體還有個根本的特徵,是演戲的和看戲的都是自己人。上面的分析更多的民辦媒體,之所以沒有討論官方媒體,是因為官方媒體先前的學術價值已經喪失,這也是民辦媒體生存的前提。《美術》、《江蘇畫刊》等刊物的影響力減弱是網路和市場雙重作用的結果。“直投”雜誌的産生正是補充了官方雜誌的不足。尤其是近兩年來,藝術市場的需求使得免費贈閱的雜誌得到了土壤,這主要是因為藝術機構相信免費雜誌的發行可以帶來更好的宣傳效果。另外免費雜誌的廣告費用相對來説是比較低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更多的藝術家獲得了一個發表自己作品的機會,畢竟先前的官方雜誌類似中國美協的老套操作一樣,給藝術家設置了較高的門檻。談到廣告費用,在此也順便談一下關於“軟文”的問題,我本人對軟文沒有什麼意見。這也是在藝術媒體不足中沒有過多談藝術媒體的理想等等虛無飄渺的東西。“軟文”是市場的結果,如果哪個雜誌説自己從來不做軟文,絕對值得欽佩。而現實是,“軟文”已經事實,所以“軟文”沒有錯,錯的是“軟”到什麼程度。這和藝術媒體的定位和審美判斷有很大關係(我自己在以前從事媒體工作的時候,因為這個事情非常頭疼,這或許也是我離開媒體的原因)。

以上的不足,除了藝術市場過快發展的促使,大概還有下面幾個原因:

投資方對藝術的理解。媒體投資人對媒體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根本的。當代藝術媒體的投資方和主辦方有以下幾個:收藏家,批評家,藝術品經營機構和經紀人,藝術基金會等。這幾個不同的投資群體懷著不同的目的對藝術媒體的投資和贊助。收藏家大多是為了得到話語權和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藝術生態環境中。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藝術家資源,這使得他們在購買藝術品的時候可以省去很多環節,另外對自己已有的作品和喜歡的藝術家進行宣傳批評家投資或者主辦的媒體比較多,如《藝術地圖》和《視覺生産》,《批評家》,以及新雜誌《藝術時代》,《藝術國際》等,藝術家辦媒體的目的不外乎話語權的佔有,通過對媒體的主持來表達自己的藝術價值觀。批評家辦媒體有一個優點就是在藝術現狀的理解上有自己的看法,這是批評家的知識分子身份決定的,但劣勢是,批評家固有的批評情結也使得雜誌的內容變得狹隘,只有符合自己價值判斷的內容才有可能被接納,這和藝術發展的多樣性有些衝突;藝術經營機構和經紀人投資的媒體更是難逃投資方自身的局限性。他們需要更多的宣傳自己簽約藝術家和自己機構展覽報道。在這裡媒體也僅僅是他們自身的平臺,他們需要通過這個平臺連接起來藝術行業的各個環節。這些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對當代藝術的推動和發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同時有的推出了自己的明星,有的獲得了藝術資源。關於藝術基金會辦的雜誌在理論上應該更獨立,因為他們不會像前幾類有過多盈利和其他目的。不過在國內的基金會雜誌還是比較少,基金會由於缺少資金回收的壓力,所以競爭力也略顯不足,這就使得對當代藝術的介入缺乏敏感度。歸結起來,雜誌的運作和投資方的價值觀有著很大關係,投資方和主辦者的目的是否單純,審美定位是否準確,媒體操作經驗是否有獨有的策略,是否將學術和商業較好的結合,這些是影響藝術媒體發展的根本問題。

“廣告商”的媒體需求。“廣告商”也就是需要做宣傳的藝術機構和個人。不客氣的説,現在的去藝術雜誌刊登的廣告群體並沒有去真正分析過一個媒體的影響力。比如這個媒體的發行量到底多大,發行渠道是什麼,有效發行(傳達給一定的群體)是多少,以及它以後是否會持續發展,它在藝術界的整體印象怎麼樣。這些分析跟雜誌的“客戶”做宣傳的目的緊密相關的,如果只是為了“露面”而露面,就比較單純,這樣的目的一般的藝術媒體都可以做到,從現實來説,現在藝術圈的媒體的發行量都是差不多的。如果想獲得其他的效果就需要仔細分析了。由於藝術界需要宣傳的客戶對媒體運作方式的默認和缺少分析,一定程度上也縱容了藝術媒體品質不高。

藝術媒體自身不規範。藝術媒體顧名思義是藝術和媒體的結合。所以他需要藝術媒體本身具有藝術知識架構和媒體策劃能力的加強。而現在的藝術媒體不是缺少對當代藝術現狀的把握和分析,就是缺少媒體的實際操作經驗。市場的需求也使得藝術媒體顧不上自身的調節就直接進入狀態,在這個市場衰弱的背景下,難免出現問題。

關於藝術媒體的不足少有人來談,我想這也是個問題。我們不否認藝術媒體在當代藝術發展中起到的作用,但是藝術媒體缺少判斷甚至誤導投資,這也是存在的。媒體本身的話語權,使得我們更多的時候對它的缺點避而不談。有人説當代藝術就是個共謀,無需説的太明白。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是西方資金的後撤,使得我們不得不正視我們目前的現狀。媒體在藝術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整個藝術行業的發展。過於自娛自樂的操作模式應該結束了,不僅僅是藝術媒體對自身應該有很好的認識,甚至整個藝術界都應該做好監督者,以使得藝術媒體更好的促進藝術的良性發展。

 

藝術媒體的未來發展

金融危機和藝術市場發展進入“冬季”,對藝術行業的發展有諸多不利。但是如果我們換位思考的話,也只有這樣,藝術的格局才會重新調整,藝術行業自身才能更健全,同時也是檢驗藝術媒體生存能力的試金石。理想和現實同樣重要,學術和商業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市場的縮水勢必使得藝術媒體的廣告收入減少。我想這也是最近幾家媒體倒閉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就要求藝術媒體在內容策劃上有獨到的地方,在商業操作上可以更多地幫助客戶做好宣傳。

紙媒應該做到重點突出,觀點新穎。網媒應該做到報道迅速,內容豐富,而且系統化。同時都不僅只是注重國內的宣傳,也需要對關注國際藝術事件和對中國藝術事件在國際上進行推動。紙媒和網媒的負責人需要對兩種媒介的特徵進行很好的把握,同時也要相容並包的將兩種媒介進行互補,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艱難的市場中獲得更大影響力。我個人認為,紙媒的數量還會在市場的作用下精簡,網媒的影響力會逐漸獲得更多認可,同時也給網媒一個難題----藝術網媒的盈利模式到底有幾種,如何在學術和商業上較好結合,這些管理上的策略在新的形勢下需要有新的對策。

確切的説,目前國內沒有一家媒體可以成為很好的榜樣,藝術市場曾成就了媒體百花齊放的事實,現在也是市場的結果使得部分藝術媒體舉步艱難。也是在這個時候,誰可以逆勢而上,修補自身的不足,贏得藝術大眾的認可,誰就是未來媒體的榜樣。當下也只有這樣做,才能不被淘汰。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原野——卜百賀作品展
· “中國現代藝術展”二十週年紀念
· [專稿] 煙囪個展
· [專稿] 王華祥對話艾未未
· [專稿] 中德藝術交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