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根的神韻》第1號 紙雕塑、水墨紙本 2011
問道人生,尋覓那星火中新生的文化之根
——徐冬冬繪畫作品欣賞專輯之抽象篇(9)
【畫家獨白】
前述第七、第八幀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對“人”進行了討論,以抽象思維分析了人的血緣、宗族社會文化乃至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的潛意識,並用抽象繪畫來表達。作品以紙雕塑和抽象的色彩構成,形成了“圍與不圍”和“距離二十三”這兩個系列組畫。它們在我所創建的中國抽象繪畫中十分重要,因其創造出了新的審美形式。而本幀名為“無根的神韻”,則是抽象繪畫系列的第九幀,它很特別,不同以往,無論從表現手法還是色彩筆墨,都和之前的抽象繪畫大不一樣。它用不同書體的中國書法入畫,來彰顯那三千五百多年的中華文明史。中華文明講究“至極”之處為“神韻”,這種神韻將千年東方文化演繹得如此華貴。不過,此作品並非討論中華文化中神韻的絢麗,而是嘆息這一神韻之根系早已枯萎和遠去,傳統文化的基石早已土崩瓦解。作品演繹出巨石崩裂,石上所書寫的真草隸篆透露出精美的遺憾,但作品最終將以“火燒”的形式出現,表明文化被掠後再次燃起的星星之火,寓意著中華文化將在烈火中得到新生。這正是此作品所表達的深刻含義。中華文化來自於農耕文化,農村問題是中國的首要問題。在近200多年的社會變革中,東西方文化不斷地衝突,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興起、量子物理學的誕生以及網際網路的全球化,使得西方科技文化突飛猛進,並給人類社會的創造帶來了從未有過的自信。西方文明引導著人類社會,全球呈現出全盤西化,中國也無不如此。中國社會的變化表現在宗族、血緣的大家庭已瓦解為小家庭,婦女解放也加速了這一進程。特別是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逐步學習西方工業、金融,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城市不斷地被擴大,古城卻不被保護,産生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正在迅速地消失,未來子孫將難尋中華文化之源。而更需要警醒的是,與此同時,中華優秀的文化精神也相隨消失。這正是此作品“無根”兩字的引出。在《心造境》作品集中,將此作品歸為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一欄,因為此作品的最終完成將以“火燒”的行為藝術來實現。目前“火燒”的創作環節尚未實施,所以在此仍將其歸為抽象繪畫系列之中。本幀作品選自即將出版的徐冬冬畫集《心造境》,文字選自吾之《我的藝術生活》一文。
《無根的神韻》第2號 紙雕塑、水墨紙本 2011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新創作的《無根的神韻》系列裝置作品給人帶來強烈的內心衝擊,它是探討中華文化發源地迅速消失後、給世人帶來警示的作品。
《無根的神韻》第2號(局部) 紙雕塑、水墨紙本 2011
近百年來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大家族變成了小家庭,家族式的社會結構已土崩瓦解,千年的耕讀文化也將一去不復返。而中國是一個農國,農村的問題也是國家的首要問題。隨著全球化、城市化的進程,數億農民進城務工,成為他們生存的唯一途徑。
《無根的神韻》第2號(局部) 紙雕塑、水墨紙本 2011
城市不斷被擴大,大批的古城、古村落不被保護。在不遠的將來,誕生中華文化的原始發源地,將無從尋覓,使後人也無法尋根,讓人痛心疾首。這也是百年來,傳統文化被否定,盲目跟隨西方的一種具體表像。
《無根的神韻》第2號(局部) 紙雕塑、水墨紙本 2011
此作品的表現形式是用宣紙造“石”,按古園林疊石法經營于畫面,其中,虛實有無,剛柔纏綿,並以中國書法中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篆、漢隸、章草、狂草、行書、唐楷……從古至今的漢字演變來表現于石上,內容則是國故“六藝”。書寫完畢後經揉搓、暈染、拼貼、點火、熄火等藝術過程來表現其歷史的沉澱。
《無根的神韻》第3號(局部) 紙雕塑、水墨紙本 2011
蘸墨提筆行之有實有虛,似斷似續,飛白之處似有似無,大有筆未到氣已吞虹之勢,其線條飄逸、內斂、古樸、雅拙,乃為人之心跡也。
《無根的神韻》第1號(局部) 紙雕塑、水墨紙本 2011
文字又為象形,皆取自於乾坤宇宙,而書法藝術是“天人合一”的具體再現,是世上最美的抽象繪畫。從甲骨文至今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用不同時期的文字來展現,而作品呈現的是一條繼承、轉變、發展永不乾涸的血脈長河。
《無根的神韻》第1號(局部) 紙雕塑、水墨紙本 2011
面對當今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石所處支離破碎的現狀,“利他”的大公精神已蕩然無存,這是一種無聲的吶喊。作品在火中生生滅滅,殘屑淩空、基石裂碎、神消韻散但又呈花開滿枝之勢,火又造新生。畫面上留下的枯焦縱橫曲線,似歷史瞬間的轍痕。而始作俑者與撲火者,又同為一類思想人群,不免使人感到許多歷史事件的重復與回放。
《無根的神韻》第2號(局部) 紙雕塑、水墨紙本 2011
作品下襯巨大裂鏡,火光煙屑飄浮于鏡痕之上。然觀者品畫時,自行入畫好似夢縈歷史瞬間的恍惚,這正是此作品的幽默與詼諧。在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文字保持著從古至今的傳承、發展,這正是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無根的神韻》第3號 紙雕塑、水墨紙本 2011
(本文選自徐冬冬所著《我的藝術生活》)
畫家在西班牙藝術大師達利故鄉的博物館(2001)。文中之抽象繪畫作品,創作于2011年前後。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從中國傳統意象繪畫起步,八十年代吸取了西方印象派中的色彩運用,並開始進入抽象繪畫領域,會通中西文化。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他創立了中國抽象繪畫流派,在中國哲學裏尋找著抽象的概念,使之成為其繪畫語言。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國人自身的社會與生活,並從生命的本質來講述人類靈魂在宇宙間跳動的軌跡。畫家自有的宇宙觀和“心造境”藝術思想為形成這一畫派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