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光油畫的表現主義特徵
表現主義油畫是20世紀以來藝術中最重要的變革之一。發生在20世紀初法國的野獸派、德國的表現派及20世紀中期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打破了20世紀以前西方藝術中的“摹倣”“再現”“寫實”的繪畫傳統。表現主義繪畫從以往重視“畫什麼”轉變為重視“怎樣畫”,題材本身所負荷的社會意義不再顯得那麼重要,而用色彩表現情感,“傳達內在的資訊”被放在首位。諾爾德等藝術家,用“色彩的風景”來表現神秘意味和瘋狂的精神。西方表現主義藝術觀念和形式在20世紀20至30年代曾傳播到中國,對上海的洋畫運動和現代主義藝術産生較大的影響。8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現代文化哲學和思潮再一次涌進中國,表現主義在中國也再一次成為油畫創作的重要特徵。
郭曉光就是在80年代成長起來的表現主義油畫家,他1981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是“文革”後首批油畫專業的學生,後一直在學院從事油畫教學與創作工作,199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修班。他現為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學院長、教授、油畫係表現主義工作室主任,兼任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他將堅實的學院油畫造型基礎同強烈的表現主義個人風格結合起來,在當代油畫創作中探索出獨特的形式特徵,他在風景、人物的創作及國外風情寫生創作中,用強烈的色彩、變形的手法,將具象與抽象、色彩造型與情感表達,有機地統一在作品中,其作品具有強烈的色彩視覺衝擊力和情感表現特徵。
郭曉光在表現建築物系列作品中,無論是宅院、民居,還是教堂、街景、小巷,均作近景處理,紅瓦、白墻或灰墻、金黃的樹葉、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郭曉光並沒有著意刻劃建築物的逼真形象,建築物在畫面中似乎只是一個符號,作者重視的是如何借助建築物來構造一幅表現性的繪畫作品。《白房子》《朝陽》《宅院》《窄巷中的樹》《小街》《雙塔教堂》《基督教堂》《坡路》等作品均用大紅和深紅色畫屋頂的紅瓦,或用白色或用黃色、赭石表現墻體,藍色表現背景中的天空,形成紅、黃、藍、白等大塊色彩對比,色度飽和,明亮、對比強烈。《白房子》成錐立向上力頂,白色墻體佔居畫面中間,三角形狀的紅色屋頂將背景天空中的灰色分割。《雙塔教堂》高聳入雲,佔居畫面三分之二,給人雄偉之感,提升觀者敬仰、崇高的信念。《俯瞰青島》,用空中俯視青島城市屋頂的角度,將建築的頂部和街道,多用幾何形錯雜構成,由紅、黃、白、灰顏色組成的三角形,方形象拼貼一樣,構成畫面,多樣錯落而畫面統一。《樺甸老鎮》建築物被畫成扇形,歪斜的電線桿和橫拉的電線穿過畫面,深藍天空背景和白墻黑檐給人以壓抑、苦澀之感,似乎在傾訴老鎮的蒼桑歷史。郭曉光另一組表現大壩、船泊、雪景的作品,突出表現東北的地域特徵。《東北村區》《大寒》《初雪》《白山水電站、大壩》《白山浴池》《零下33度》《山巒》展現北國風光,《白山水電站、大壩》《初雪》《大寒》等作品均使用大片灰色和白色,或灰白相間,《東北村區》《冬日》在灰白二色之外,再加以黑色和點綴少量赭石等,畫面透出東北的嚴寒和肅靜,冰天雪地,寂靜中的運動和張力通過畫中蠕動的筆觸,騷動的線條,得以表現。《黑山白雪》黑白相映,“黑白為天下式”(老子語),黑山似乎在移動,在擠壓,淩亂的山石雖被白雪覆蓋,但山脊有一種不屈的抗爭力量,這一切都在表現性的色彩運用中得到了展示。
郭曉光在創作中,將西方油畫的表現主義色彩與觀念和中國繪畫中的寫意精神及“骨法用筆”的書寫方法統一起來,創造出富有個性特徵的嶄新中國式的表現主義油畫圖式。《大風中的船》《船頭》《赤霞》《城郊》《廢棄的砂船》《河邊秋色》,是其代表,這些作品大膽使用紅色,藍色及灰白、黑色及褐色,如《紅樹枝》《河邊秋色》《赤霞》,運用黃色、紅色作主調,色彩明亮,畫中運動著的筆觸感,似乎讓色彩旋轉起來,諾爾德的“色彩的風景”,用來評價郭曉光的油畫,也十分恰當。郭曉光以房屋、樹木、船隻、天空、赤霞、黑山、白雪等為題材,這些自然景物不過是他作畫和運用色彩的道具,他是在借助這些自然景物作色彩拼比,充其量釋放色彩的巨大能力,創造具有狂暴性的色彩交響樂章。他雖具有堅實的學院寫實功底,但他從不拘泥于物象,而是追求一種心象圖式,相當於中國畫中的寫意圖式,那些景物是在“似與不似之間”,他最關切的是內心感覺和意象的表達,是情感的隨意揮寫,借助豐富而強烈的色彩,構成畫面,也許凡高的表現性色彩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他無論用紅、黃等暖色描繪建築物與秋天的玉米垛,還是用灰白或黑色等冷色表現東北山巒與雪地,其共同特點都是通過色彩來表現強烈的情感。這些風景畫是當代中國油畫的表現主義風格的代表成果之一。
郭曉光教授曾到德國、義大利、法國參觀訪問,其間他在寫生的基礎上,創作了一批反映歐洲風情的油畫,這些作品大多表現著名建築物和自然景觀,如《阿爾瑪橋》《巴黎聖母院下面的船》《奧賽博物館》《巴士底廣場》《莫雷教堂》《忠貞教堂》《藝術橋旁的圓頂建築》《巴比松森林》《布列塔尼海灘》等,這些作品的色彩更加明亮和豐富,有的作品將建築的幾何形同色彩的表現性相統一。《有尖頂的建築》《義大利小景》《銀白色的房子》等,具有抽象表現主義特徵。多幅作品中的藍色背景、教堂與橋梁建築,表現出濃烈的異國風貌。無論是教堂、海港、船隻和小橋,作者都採用近景方式描繪,因此畫面主體形象突出,視覺效果強烈。這一組歐洲旅行作品,雖然是表現外國風物,但仍屬於他的表現主義風景畫系列,而且強化了他的表現主義風格。
郭曉光教授在人物畫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他創作的《鏗鏘玫瑰》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和《埃及造型藝術展》,《中國姑娘》入選《第五屆全國體育美展》,《姚明》入選《中國第三屆油畫展》,《重塑輝煌——中國女排》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生靈——八女投江》入選《中國首屆油畫展》。其中以體育運動為題材的作品《鏗鏘玫瑰》《姚明》《重塑輝煌》以中國女排運動員或籃球運動員姚明為表現對象,畫面通過幾何性色塊和扭曲的線條,以及平面裝飾性手法,將女排隊員和姚明的運動視像表達出來,給人以運動和旋轉的力量感,似乎在記錄女排拼搏和姚明奔跑投藍的瞬間運動視覺印象。這組作品在形式創造上,將立體主義、表現主義及裝飾主義相融合,創造出一種新的表現運動的平面視覺畫面,這些作品以其形式的新穎和題材的特點,均入選全國美術大展,獲得藝壇好評。
郭曉光在其他人物畫創作中也有佳作,《釣魚》用色彩幾何分割來刻畫形象,二位釣魚者靜坐在河邊草叢中,神態寧靜而執著。近期創作的《紙箱上的人體》系列,在灰暗的背景上突出女子人體的白色背部和臀部,誇張變形,強烈的白色人體肌膚筆觸感和灰黑色的苦澀晦暗感形成對比,將人體凸現在觀眾視覺面前,增強視覺衝擊力量。這些人體作品應該説更符合郭曉光的表現主義油畫風格特徵。
無論是東北的黑山、白雪,還是歐洲的教堂、海港,郭曉光的作品,均具有強烈的色彩表現特徵,其作品形成當代油畫中表現主義的突出風格,郭曉光教授由此成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表現主義油畫的重要代表畫家。
陳池瑜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0年4月15日于清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