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
“喜好出行甚于作畫”,這是一位知我的老師對我的介評。從30歲走到如今,從中國走到俄羅斯,行走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行走帶給我的不只是寫生畫畫和拍照,還有身心無比的愉悅和健康。坐火車汽車拖拉機,乘小舟坐雪橇騎毛驢,吃過米脂的棗饃饃,也吃過版納的竹筒飯。曾和西南的馬幫們擠住在一個炕頭,也在克什克騰旗蒙古包裏和牧民嘮過磕……一位心理學的朋友説:“你這種‘行走癖’的潛意識裏,一定是在尋找著什麼,希冀著什麼,渴望著什麼,逃避著什麼。”答案我想在我的畫中和照片中。
“喜好出行甚于作畫”
——于2008年“行走中國”個展之際
我一直認為:知源於行,知蘊于行,行先於知,行高於知。作為一個畫家,身體力行的藝術實踐和寫生遊歷,遠勝過讀許多空泛而蒼白的教科書。我還一直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自己的親身經歷,遠比讀別人書後的想像來得深刻、直接,風景畫家尤其如此。面對崇嶺峻峰,浩浩江流,大漠孤煙,湖上清風,山居老房,水岸人家;面對日月之璀璨,萬物之榮枯,天光雲錦的大美,我們只能敬畏山之壯美崇高,水之陰柔平和。我們只能以謙恭的心態去體悟,去藝術地描繪。而僅憑道聽途説,在家畫照片則無法感受大自然的萬千氣象和那種撲面而來的山野清風,鳥語花香。一位攝影大師曾説過:“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走得不夠近”。我將這句話引申為“如果你風景畫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走得不夠遠”。大自然是我們永遠的宗師,而我們永遠是大自然之子。
“國殤感言”
——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之後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件事可以震撼我們的心靈:那就是頭頂上的天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康得
四年前我帶人大一批學生去阿壩寫生,在汶川還曾翻山越嶺去考察羌寨,那是一個民風淳樸的美麗山城,頭上天空湛藍,白雲朵朵、腳下梯田層層、岷江奔騰……而如今慘痛悲愴的景象讓人心碎!幾天來觀看衛視,殘垣瓦礫中每一個生命的拯救,親民政府和子弟兵的快速應對,每每此時,淚如泉涌而不能自持!余備感生命之脆弱、親情之珍貴;余也備感常居鬧市,心智之退化人情之冷漠;余還備感如一味沉溺于利益權勢爭鬥將瀕臨人性泯滅之危機!我時常想:衣食富足的我,是否忘記了什麼?汽車高樓的我,是否失去了什麼?輝煌大餐的我,是否眼鏡看不到了什麼?我以為是樸素、憐憫和自省。今日舉國一心救助災民,我們得以大愛去恩惠那孱弱的生命;以大德去善待世間萬事萬物;以大忍去寬容往日不肯容忍的那人那事;以大智去敬業工作,回報養育我們的人民!
國殤之時,我誠摯祝福我的前輩老師、至愛親朋、同學老友平安一生,幸福長久!
關於“快樂”的遐想
——于2008年端午節
近日作畫平遙,走街串巷抬頭見一匾額,上書四字,左念“樂不可無”,右念“無可不樂”,讀著讀著自己便樂了!似是彌勒佛的禪語,細品來卻是道出人生福祉的哲理。“樂”是人們養心智、益健康、惠他人的積極情緒。“樂”又是無處不在的,只是我們居鬧市心靈蒙塵缺少發現罷了。我還記起了一位哲人的話:其實快樂與貧富無關,其實快樂産生於善於發現之中。我們要樂,高山流水春花秋月帶給我們大自然的壯美優美,我們又樂,親情友情愛情大悲之情帶給我們的溫馨與幸福,我們再樂,粗茶淡飯,布衣簡居和睦家庭帶給我們的其樂融融,我們還要樂,天地之恩賜,工農之勞作讓我們衣食無憂,小康富足!
“尋一湖碧水,釣幾尾小魚,回憶人生得失。心遊凡塵外。燙一壺老酒,約三五好友,笑看人間冷暖,神蕩天地間”——這是一位好友贈我的瀟灑吉言。
端午到了,劉曉願和大家共同感恩生活,衷心祝願各位前輩老師,至愛親朋、同學老友尋湖水釣小魚,燙老酒約好友,歡樂時時在,開心天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