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重組繪畫語言新秩序

時間:2013-05-14 16:43:32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

繪畫語言秩序總是伴隨時代精神而轉化的。這其中顯現出人的智慧、靈性、情趣和時尚。人類中總有這樣勇敢的人用自己的生命極限挑戰“自然”、超越“自我”。如此實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每一次這樣的迴圈拉動著人類發展。

對待一個新概念?有的不以為然,也無需以為然!有的會很快跟進!有的也會對峙!什麼東西,唯恐天下不亂,好端端的秩序談什麼重組!居心何在?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論自然有異。其實無論你從什麼角度看問題,我們都要面對當代世界的文化現實。錯綜複雜的、瞬息即變的、多元混亂的現實!藝術批評也難以界定的現實。藝術行為總是異常活躍地表現在思想文化前沿上,文化是人類發展的自然體現。正因為如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認識問題,建立起自己的語言秩序應是實實在在的,是有十分重要意義的。任何一個成功的藝術家都不過如此。

為什麼提出“重組”概念?繪畫語言的發展從來都不是成功模式的重復。它的語言價值體現在自然成生的原創性上,體現在時代精神上。讓我們從語言本體的角度思考疏理一下問題:材料作為一個文化切入點,藝術材料從19世紀末開始變異逐漸演化為材料藝術。這已成為事實!在此之前,材料在繪畫中只是載體,是實現造形語言或色彩語言兩大審美體系的技術載體。繪畫語言秩序在不同時期均有不同的出色表現。藝術家的才華體現在他對語言秩序卓越的控制轉換之中。二十世紀20年代之後,在世界造型藝術領域中材料藝術逐漸形成並迅速發展為藝術教育的新學科!這是具有多學科、綜合發展傾向的學科。是高科技大工業現代化發展直接影響了藝術家觀念的重大變化。也符合科學技術革命橫向發展的潮流。材料藝術在歐洲普遍地以多種方式納入造型藝術教育體系。藝術家、藝術教育家群體已經從關注材料的應用技術(微觀的把握)轉向感知對材料的物質存在自身意義與人文價值研究上(宏觀的把握)。材料本體成為人們的直接思考對話的重要形式。人們已經不滿足在造形中材料作為載體的“間接”的技術角色,把材料強化提升演化出藝術語言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了物質材料自身自然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家的觀念價值。現代藝術實現了不再使用僅僅一種語言形式或一種觀念。隨著人類精神的拓展;文化多元的形成;社會文明的進步,藝術家的想像力、創造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肆無忌彈的空前發展。由於材料作為一種語言突破,繪畫從此由平面二維向立體多維迅速拓展。今天一切都有可能成為藝術材料和材料藝術。


我們回過頭來再説一説架上畫。跟蹤我們對歐洲優秀傳統繪畫的深入系統研究,在這一優秀傳統中無論什麼學派。觀念、形式及風格。從材料特性的應用特點上分別,總體可以概括為兩大系統:水性材料與油性材料。以水性為主的是各類丹培拉體系,由不同的膠類為仲介的丹培抗乳液做繪畫媒介劑。所用材料媒介不同,畫面效果亦有所不同,這一系統經歷了西元前後千餘年。隨著畫家對藝術材料的不斷認識、探索、改進,漸漸演變為與油結合的混合技巧的丹培拉系統。形成時間大約在十三、四世紀。(技術過程為“間接法”,即後俗稱的古典多層透明畫法)至十七世紀弗蘭德斯(今天的比利時)大師魯本斯出使馬德里,向西班牙青年畫家委拉斯貴支密傳“一次過”畫法。(Alla Prima願意為“一次過”—1628年),這是最早提出的“直接法”概念。油性丹培拉逐漸演變為純粹的油畫又經歷了大約200年左右(技術過程為“直接法”或多層直接法)伴隨印象派的色彩革命,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直接畫法”,(即現在我們認識掌握的油畫技術)在這個過程中,是造形語言向色彩語言主次秩序的根本性轉換。是繪畫語言的諸多元素重建新秩序的劃時代變化。歷史的原因,中國油畫教育是建立在歐洲近300年來形成的“直接”directe畫法體系之上併發展至今的。對歐洲優秀傳統繪畫發展中近2000多年豐富的“間接”indirecte畫法體系,缺乏足夠的認知與借鑒。我們熟悉這些大師巨匠的作品,卻很少知道其具體的畫法。由於材料性質的區別與變化,繪畫思維方式、審美趣味標準和技術表達手段也不盡相同。不管是不是具有似乎相似的藝術效果,其實作品隨著時間推移,使用材料的性質、方法不同,常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沒有對材料的基本理解,我們就是材料的奴隸,或者説跟古代大師及其優良傳統比起來就象一些冒險者。正是依靠這些優良傳統,一代藝術家才能站在一代藝術家肩上。”

以材料為主線,貫穿起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從本體語言的研究規律入手,探究古老傳統,是為了借鑒轉換那些不為我們過去所知的極具藝術表現和審美價值的語言和人文精神。我們重建的藝術語言銜接在哪?其文化淵源的深度與廣度,對於我們的藝術發展取向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走出狹義的傳統認識。同樣,我們無法回避我們的時代,它是飽經悠久的歷史滄桑變遷走到我們面前的,這裡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澱,同樣有極具藝術表現審美價值的語言和人文精神。這一切都非常需要冷靜的思考。材料成為藝術語言,它將在傳統與現代、民族與當代之間建立起不可或缺的時空隧道。建立起研究傳統的終極目的是結合個性語言的需要發展傳統。這一“重組新秩序”的結果應形成具有民族精神和傳統內涵的個性化的當代語言。在強化個性、張揚當代精神的同時不應輕易棄遺優秀傳統中的寶貴經驗。我們對材料表現方法的研究,主張材料與表現在這裡既是物質材料的創造性應用,同時也是人文精神的表現方法研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藝術整體。精神穿透材料而存在,材料才具有生命力。

如何做出自己的藝術發展選擇?重建繪畫語言新秩序,是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再結合,就是説在材料語言,造形語言和色彩語言相互間找到適合自己素質發展需要的切入點、結合點。這個點可以是具象的或非具象的。在這三大繪畫語言要素規律變通中,材料語言可使多種藝術元素重新整合變成無限的可能,它為我們展現出一個新的極具發展潛力的當代藝術空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