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像的方式

時間:2012-12-26 10:07:17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袁廣>相關報道>

文/袁廣

繪畫在相當程度上是屬於個性行為的體現,通常與繪畫者的心性和認知有很大關係,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方式。我其實並不能對自身有十分透徹的了解,不過自我審視也是一個有意思的過程,我的繪畫也是我自性認知過程和審美訴求的一種自然反映。而當我回過來審視自身時,發現其中有些追求似乎也可以用某種理論來加以詮釋,因而我也就妄自給自己的繪畫方式做了一個定義,就是表像的方式,也可以稱之為“表像主義”繪畫。

關於表像繪畫

所謂表像繪畫是以心理學上的表像主義(Representationism)為理念,以關注和挖掘自然表像中的符號化羅列式的表達方式為基礎,以再造自然為宗旨的一個繪畫原則,以期建立一種具象繪畫新的衍生。這是一種相對比較理性的和接近形式主義的方法。作為一種繪畫方式,我給予它兩個基本的特徵:第一,抽取出由自然現象觸發的一種形象元素或視覺資訊,做為描繪對象的基本依據。由於這一資訊的單一性和重復性,因而也就具有了相對比較單純的符號化語言,也就是説它是一種概念化的表述。第二,在對形質的描繪上即可以是貼近真實,但又是超越了現象的,即概念的真實。也可以是不具形的,只是將其做為物象特徵的符號來運用,而沒有物象的形態。所以它既不是對自然純粹的再現,也不是摒棄了客觀認知的純抽象,而是一種再造。

而體現在具象和抽象這兩種形式中,表像符號反映在畫面中卻是有著完全不同的特質,當它以較為寫實的風格呈現時,一方面具有接近真實感的畫面,同時又是用概念化的元素來表達具體的物象。而當以抽象風格呈現時,情況又恰恰是被顛倒了過來,畫面的整體是抽象的,沒有客觀物象具體的形象,但似乎又可以從中看出某些具有真實感的細節變化,比如趙無極、劉國松的繪畫(後有述及)。我選擇的是前者,這一方面是對繪畫中意境營造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一類型的繪畫涉及者甚少,在更具傳統元素的畫面中尋求一種具有當代元素的變化對我來説是有趣的探索,雖然我現在的作品中只是部分使用了表像的方式,但希望能夠沿著這個方向找出更多新的變化。

表像繪畫並不代表某一種繪畫形式或風格,而是秉承了上述理念的認識方法,並將其轉化為某種表達方式,而形式、風格則屬於另外的選項,與此無關。事實上可以把它定位在很寫實或很抽象以及它們之間的任何一種形式的繪畫中。

由於我在先前的繪畫流派中沒有找到相類似的主張,也沒有看到過繪畫上對表像的定義,我覺得可能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人們在觀察客觀事物時的一種方式,似乎無需作為一種理念來單獨提及。不過在我看來,主動的作為與無意識的被動行為是有本質區別的,所以我覺得把它提出來作為一種表現方式,使其在繪畫中具有相應的意義也許就能夠産生出多種新意象或新表現。據此,我把這種認識套用到心理學的定義中,可以歸結為表像的方式。因此我就自己給這種方式做了個定義,我只是希望能借此在表現上給自己一個比較明確的意圖和指向。

關於表像主義

表像主義是西方哲學和心理學中的概念,我沒有具體研究過其理論,我在繪畫中引用這一概念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在對自然的認識和對繪畫的理解上與所述的表像定義十分貼切,所以就把我的觀察方法直接套用到這個概念中。

關於表像(Representation),一般的定義是:表像是指客觀事物不在主體面前呈現時,在觀念中所保持的客觀對象的形象和客觀對象在觀念中的復現的過程。它是當前不存在的物體或事件的一種知識表徵。也就是説表像是存在於意識或認識當中的形象,從資訊加工的角度來講,具有對事物表徵的主觀解析,在感覺和知覺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表像不僅是一個映像,而且是一種心理操作,從這個意義上説,表像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維與概念思維可處於不同的相互作用中。

我覺得這個關於表像的基本要義與我自身對繪畫的追求十分貼切。其最重要的一點啟示在於客觀事物不在主體面前呈現時,是被我們給予了認識它的一個或多個概念因素。正是因為腦和精神的作用,每個人看到的有形世界都是被他的意志所左右的,即:“有形世界是真實的,腦和精神同樣也是真實的,而有形世界新的方面,正是通過後者來表現的”。表像繪畫即是通過象徵和暗示來連接兩個世界,誘發觀者的聯想,並由此引發出新的審美訴求。正如叔本華所言:“世界只是我的表像”。

繪畫中的表像手法

表像主義是一種認識方法,而在繪畫中它需要一些具體的方法來體現這一認識的。那麼根據表像的定義,我從中國古代繪畫和一些歐美當代畫家那裏解讀到一些與此相關的繪畫語言和表達方式,我想這可能是畫家的一種自然認知的一種選擇,因為我並沒有見到對這一方式給予明確的理論表述,或是在繪畫上相關的描述。

我在大學時學的是中國畫,所以當我改畫油畫之後自然會對兩者在表達方式上的異同加以比較,也試圖從中國古代繪畫中探求他們認識事物的一些方法,而不會像那些不懂國畫的人那樣抄襲一些傳統繪畫的樣式或所謂傳統元素,拿來當招牌。事實上我也並不希望我的作品看上去像國畫,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更願意把表像因素再還原為接近真實的畫面,我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嘗試,也是個有意味的認識過程。

我認為中國傳統繪畫事實上使用的就是一種抽取表像元素的方法。我要説的不是古人的繪畫理念,而是他們認識事物的方法。比如,古人在繪畫中對不同的物象使用不同的皴法、筆法進行表述,他們並不在乎物象本身內在的結構、體積等物本質,也不在乎瞬間的光色變化,而是從客觀對象中抽取了能夠辨識它們的表像符號,並把它們變換成適合水墨工具的繪畫語言。我們當然可以説這不過就是一種歸納或是意象什麼的,但這顯然並不確切。他們到底歸納了什麼?而意象的“意”又在何處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古人畫水通常是用幾條並置錯落的連續曲線來表達水的層次和波紋,畫的只是曲線,但我們看到和聯想到的卻是十分可信的水的形象。古人正是從自然表像中抽取出了這樣一個符號化的造型元素來表達水的概念,其“意”在“風”在“動”。我們看到的水是活生生的,而且它似乎總是在動的。

在西方當代繪畫中我也找到了與中國古代有異曲同工的,比如英國畫家大衛·霍克尼(Davie Hockney)對泳池中水的表現手法就是類似的表像方式,而另一位畫家彼得·道格(Peter Doig)更是主要使用表像方式作畫的畫家。他們在繪畫中並不是去表現客觀對象的形體和結構仰或是以其他什麼方式,而是採用了提取了客觀對象形態中最符合畫家對物象心理感受,同時也是最符合畫家表現手法的一種或多種表像作為依據來表述和營造畫面,所以他們的手法又都是個性化的,當然那也就不是簡單的再現了。不過他們所用到的抽取和表達的方法是不同的,Hockney是用抽取極簡的手法(類似兒童的方式),而Peter Doig用的則是抽取極繁的手法,更接近於自然變化。

當然,表像體現在畫面上也可以是抽象的,如趙無極的作品中就具有很多自然表像的變化,我們可以從中體味到很多自然界裏豐富多彩的內容,但他沒有表現具體的事物的形態,其畫面也是抽象的。劉國松的山水畫使用的則是單一表像的手法,他用紙漿做出類似自然界石紋的效果,但山形是抽象的。這也使我們看到了表像繪畫是有相當大的表現的空間,今天所使用的表像的含義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儘管那很高級),而是具有了畫家的個人方式而不是共性特徵。我並不是説他們都是表像主義畫家,而是説他們在繪畫中使用了抽取表像的方式。

表像繪畫的意義就在於它不是要解構物本質的自然屬性,而是用其自然表像中的一個最鮮明、最直接的“象”來表達其存在的屬性。正如叔本華在其《作為意志和表像的世界》中指出的:“客觀地觀察那些豐富多彩、稀奇美妙的形態和舉止是從大自然聽取富有教育意義的一課,是認出真正的‘事物的標記’。在這些事物的標記中看到意志顯露的各種程度和方式。”這個論斷與上述畫家觀察事物的方式十分吻合,他們所抽取的那些“事物的標記”正是來源於表像的符號。

可能會有朋友指出,這方法好像就是兒童使用的方法吧,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其實表像原本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之一,表像繪畫追求的也正是這種原始的動因。我不否認這個方式與我們現在的當代藝術主流的追求是不同的,但它所引伸出來的作品的風格會是多樣的。應該説這是一種很容易被理解也是很容易操作的方法,它也許能夠幫助建立更多具個性化的具象繪畫的可能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