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語言的新探索——談劉進安的水墨靜物

時間:2011-03-31 13:26:48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劉進安>相關評論>

郎紹君劉進安是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人物畫家。1998年上海國際藝術雙年展上,他出人意料地拿了六幅水墨靜物,並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劉進安在一篇文章中説,他畫靜物是作為人物畫的一種間歇和手段,是為了更好地“控制筆墨和加強筆墨”。加強筆墨有多種方法,如練書法、臨名作;畫人物的“間歇”也有多種途徑,如畫山水、畫花鳥。為什麼要選擇畫靜物呢?我推想,他是想擺脫某種傳統的筆墨方法和程式,尋找自己的筆墨方法和程式。靜物畫源自西方,大抵是以寫生方法刻畫對象本身的質與美。古人也畫靜態事物,如“歲朝清供”、“四世同堂”之類,但其取意在象徵,也不用寫生方法,更不會把幾個空罐子作為單純的欣賞物。劉進安暫時放下熟悉的對象而去畫異類對象,從傳統體制走出而進入異類體制,也許是擺脫老經驗、尋找新經驗的一種好方法。但這並非“反傳統”或追摹西方傳統,因為他的目標仍是“控制”和“加強”筆墨,而不是脫離和拋棄它。這種以遠求近、從異求同、由外求內的探索,與前輩藝術家(林風眠)使用水墨材料畫靜物畫的探索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新意、大膽和創造性啟示是沒有疑問的。一旦進入異於傳統題材的靜物畫領域,畫家無法單純地“控制和加強筆墨”,還必須顧及畫面造型、結構和作品風格。寫實傾向的靜物重在對象的形與質,表現傾向的靜物重在感性的情緒表達,結構傾向的靜物重在理性的形式構成。林風眠畫靜物兼具兩種傾向:有的近於印象主義式的描繪,有的近於表現主義式的抒發,有的近於立體主義式的結構,但都近於西畫而遠于中國畫,是“西體中用”式的探索與創造。劉進安雖也借鑒了西畫的造型與結構方法,但又全以水墨出之,全使用筆墨語言,這就給自己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陶罐、瓷碗、水果大抵都是圓形,不論與無常形而豐富多變的山、水、樹、石相比,還是與既有常形又變化多端的人物相比,其造型、結構都簡單得多。畫家利用的正是這一點——因其簡單才使筆墨語言有更大的表現餘地、更大的獨立性。這樣,他就不像西畫家那樣集中于靜物的造型、色彩、質感和光感,而是全力“聚焦”于筆墨的自由抒寫、層次與渾融程度的表現,以及相關的情緒與個性、特質與魅力等等。這頗具啟發性,也是沒有疑問的。

劉進安説,他的靜物“有意削弱造型的表達,強調‘直率筆墨’方式,強調繪畫性,以求筆墨袒露性情,不掩飾,不做作,簡單、明確、透徹”。這一追求似可加以釋説。所謂“直率筆墨”,首先是筆墨能“袒露性情”,凡運筆都具抒發性,做到筆墨與性情的一致,外在形式與內在心靈的一致。這原本是中國文人的傳統,是一切優秀文人寫意之作應有的品質,可惜末流文人畫丟掉了它,把創造性的書寫變成了習慣性的勾畫,把內在的表達變成了外在的模倣,把作為心靈物化形式的筆墨變成了與心靈無關的熟練技術。袒露性情的“直率筆墨”力圖找回這一傳統,當然很好。“直率筆墨”的另一層意思,是“簡單、明確、透徹”——在他的作品裏,把傳統的勾斫、皴擦、點染單純化,只用或橫或斜的直筆,以變化它們的長短、精細、濃淡、乾濕來顯示筆墨性及其表現力。這種單純化處理,強化了作品的現代感,也賦予筆墨一種意想不到的率直簡潔效果。或許可以把這種單純化解釋為一種還原,將筆墨的複雜技術性還原到簡潔的直線、弧線,使它達到一目了然的明確性,並具有新的形態和意義,而又不變成西畫意義上的“質感”和“肌理”。

還有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就是“簡單、明確、透徹”並沒有流於空虛和單調。其原因在於筆墨有品質。我在《筆墨論稿》等文章中多次強調,對講究筆墨的作品而言,重要的不是“筆墨的有無”,而是“筆墨的高下”,而筆墨的高下是有標準、有技術性指標,在畫史上也有共識的。簡與繁是畫法或風格的不同,而非筆墨高下之別。八大山人與齊白石的“簡”,王蒙與黃賓虹的“繁”,形態風格不同,但都是一流的,有最高的品質,與某些低質的簡單或繁複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劉進安對“簡單、明確、透徹”的筆墨的追求雖然在相當程度上放棄了“一波三折”之類的傳統要求,卻沒有放棄筆墨最基本的要素,沒有放棄對力度與韻味的把握。如用筆率直而拙澀,沉著有力,不浮滑甜柔,也不粗糙獷悍;用墨則渾融厚重而有層次,不輕薄光軟,也不板滯僵硬。這一經驗,極為珍貴。

這組《靜物》的風格特徵也值得一説:它很自然,不做作。當下許多引入構成因素的中國畫往往留下很重的斧鑿痕跡、設計痕跡,有的甚至完全失去了傳統繪畫“天然去雕飾”的原則。在標準化的工業製品充斥我們生存空間的今日,文化藝術也正在流於工業品式的標準化與複製,倘若作品多一點自然和天然,就意味著少一點人和人性的異化。其次,這組靜物質樸、大方、大氣,沒有常見的那種跼踀、拘謹、巧俏、輕薄的小家子氣。或者説,它具有一種北方的偉岸意味,有一股男子氣、陽剛氣,但又不是故做“雄強”、“偉大”狀——那種我們常常見到、常常反感的“雄強”、“偉大”。筆墨作為視覺“語言”,不只含有很強的技術特性,也含有不可忽視的精神與表現特性,與畫家的人格、氣質、個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劉進安主觀上是要做語言探索,卻也流露出他的性情和審美意識,得到了風格與精神上的收穫,正所謂“不期然而然”。風格不是不可以“打造”,但要“打造”得自然,最好是成于中而形于外,自然天成。這不僅需要畫家技術與操作層面的素養,而且尤其需要他的人格與內心層面的素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