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落地

時間:2011-02-25 11:25:09 | 來源:藝術家提供

藝術家>戴士和>畫家觀點>

寫生是學畫的必由之路。

  學會了寫生,就學會了觀察,就能夠聽得進大自然講的話,就能夠不斷得到山川造化的滋養。但是,寫生並不是充分條件,並不是説出去了,面對景物去畫了,那就萬事大吉。畫得好不好,還要看怎麼寫生,看會不會寫生。

                  1

  齊白石的蝦畫得好。許多記載講他怎麼寫生的方法,養蝦,觀察,也説到他從小在星斗塘玩耍,兒時記憶,思鄉之情刻骨銘心。

  是的,他的蝦來自寫生,來自於齊白石獨到的、絕妙的寫生。他的蝦的畫法成于六十多歲以後,此前雖然也畫,但所畫的蝦是些草蝦,亂蓬蓬的,也很生動,但如同蕓蕓眾生,懵懵懂懂沒有開化。七老八十以後,他筆下的蝦真是脫胎換骨立地成佛了。“生動”兩個字已經遠遠不足以描述白石老人的神筆。草蝦被換成了長臂青蝦,凡夫俗子昇華為智慧的老叟形象,鬚髮飄飄,成仙得道。兩臂前伸雙目瞇縫,遊弋于虛空。   老人筆下的形象,筆筆是蝦,又筆筆不是蝦,不只是準確生動的蝦,同時也是他的人生體驗所寄。

  是寫生,但不是照抄對象的寫生,而是動了心的寫生,所以,才成為創作的一種辦法。

  悠然自得,仙風道骨。這是蝦的神韻,更是白石老人的創造,他慧眼獨具的創造。                           

                  2

  想到林風眠先生的水鳥,想到徐悲鴻先生的奔馬。

  馬並不是從來就像徐悲鴻筆下的那樣子,仿佛某種人格的寄託。並不是從來都如此。這是徐先生的創造。徐先生特別看重寫生,但不是那種不動心的寫生。

  從風中之竹,到筆下之竹,二者之間仿佛被寫生溝通了。其實,是被“某種的”寫生溝通了,被那種動了心的,絕妙的寫生所溝通。也就是説,從風中之竹並不能“邏輯地歸納出”筆下之竹,筆下之竹也並不能“清晰地推導出”其風中的本源。二者之間的相似是表面的,而二者之間性質卻有天淵之別。

  風中之竹是大自然的造化。筆下之竹卻是人的造物,是鄭板橋或者誰的造物。天淵之別。蘋果從樹上落下,千萬年如此,何以得出“萬有引力”的定律?並不是從蘋果落地“邏輯地歸納”出來,而是牛頓的創造。

                  3

  即使是很具象的畫面,即使是很寫實的畫面,在作者筆下所追尋的,也不是直接的客體,不是那個對象本身,而是風中之竹在作者心中喚起的一個意象,不是蘋果落地而是萬物落地那個奇怪的意象,不是游動的蝦而是成仙得道的老翁。出於“似與不似之間”。

  並不是科學的觀察,邏輯地歸納,合理地推導就可以獲得那個絕妙的意象。萬物落地是永遠也“看不見”的景色,老翁揮動的前臂也只能在想像中飄然而至並不在眼前。

  而意象恰恰是寫生的靈魂,沒有意象的産生,其實也就失去了寫生的意義,只剩下空洞的樣式、規矩。如果説寫生是值得重視的,恐怕就因為在寫生的過程中,在大自然的懷抱裏,在“現場”,在與大自然短兵相接的時刻,藝術創作最可貴的這個“意象”會常常惠顧。

  從畫的不像到像,到具體生動,是一道關,過了這道關,後面還有更高更險峻的。藝無止境。雖然每進一步都要用真心開悟,而越往高處就越是需要心境的整體狀態,其中個別單項的力量比如智慧,比如勤勉,比如學識等等都不夠了。

                  4

  寫生講究“取捨”,講究提煉。齊白石成熟的大蝦,比早期的河蝦是精煉的多了。婁師白先生的介紹文章能夠把每一筆一劃講清楚,白石老人是何等的簡約筆墨。

  但筆墨的簡煉卻只是風格手法之一種。

  康斯泰勃的風景,那些泥濘和風雨。

  弗洛伊德的人體,那些累贅的肉臭哄哄的毛,沉重的生的慾望。

  他倆的筆墨並不是簡潔,相反,倒是千筆萬筆不嫌多壓得人透不過氣來。筆墨是語言,樣式不限,小説也行,絕句也行,精煉與否不在這裡。

  精煉在於那個感受,那個意象。要説的意思應該中肯,把那最有意思的東西弄出來,乾乾淨淨的。

2009年12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