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90——1991年創作的一幅畫,十多年前的了。
現在,有不少藝術家進入“傢具”這一話語,而在十三年前,幾乎沒有。我之所以當時從“民居”轉入“傢具”的描寫,是因為在我眼裏——“都一樣”。傢具就是能夠移動的建築,無論從造型還是從結構,沒有任何區別。對於一種思想與情感的載練而言,人與山與地與天與建築與傢具與河與雲與月與花與房與風……都是同等的,只是看你對那一種載體情有獨鍾而已。
拋開所屬陳述與表達的東西暫不提,這幅畫僅在藝術語匯的處理上,我作了三件事:
一、把所有出現在畫面裏的傢具“黑色化”。徹底改變做為一種生活用具的“本色”,從而劃清與“真實”的界限,不單表述一定的家微意義,而且,從視覺上與傳統藝術中的“黑色構成某種內在的文化淵源。中國人對“裏”的解釋,早已超出了“色”的範疇。
二、把“傢具”置處在一種虛無而空的背景裏,更換了世上所有傢具傳統的必然位置—“地面”。把它們提升,懸浮在“空白”中,造就了一個隨意擺布與支配它們的巨大空間,當它們離開了它們的生存空間時——它們已經不再是“它們”了。所以,我常常對別人講:我畫的傢具,既不是“明式”,也不是“王式”,什麼都“不是”。
三、把立體“拍”成平面,傢具本是立體的,可站立的,硬讓我給“拍”成了平面,把“構造”變成了“構成”,也就是一種轉換吧。
花了很多年斜陽,可以把對傢具造的十分“立體”了,而今,又花了不少力氣,再把對象畫“本”壓“偏”,目的只有一個:平面展開的東西,來的更強烈。
以上三件事,説起來乏味,寫起來沒勁,就象魔術很有意思,可一旦講出了謎底,就不好玩了。
2003年7月18日
“大明風度”的謎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