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慶眼下可謂藝術界炙熱的新聞人物。上月下旬香港蘇富比剛剛拍了他的一組5張作品,都取得不凡的業績,本月初他的《金石為開》就在羅芙奧創下了2110萬元的拍賣紀錄。同時,上海美術館剛舉辦了他在大陸的首個個展,據悉,展品中有80%從海外藏家手裏借展。王懷慶在海外受到追捧,在大陸受到推崇。因此,有人稱其為“墻外開花墻內香”。
王懷慶早在1980年代初就參與發起“同代人畫會”,投身於當時的美術新潮運動;1986年創作《故園》等作品形成延續至今的個人風格,1987年赴美做訪問學者到1988年底回國。
王懷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的評論家説我是‘走進故園’,我不同意,我認為我是‘走出故園’。有一位國外評論家曾描述我,是臉向後倒著走路。我不敢忘記自己走過的路。我對傳統很喜歡,把傳統當作自己的母親,不想顛覆什麼。但我要走出去,不想停留在這個地方。”
《故園》是王懷慶創作風格的第一次轉型,從早年對人的價值的思考、關注人性的恢復轉到關注文化問題。其契機就是他1985年參觀了紹興的魯迅故居。他指出,正是當時在魯迅故居所體驗到的那種生存空間及其諸多內涵,觸動他回北京後畫了一組古代民居,以黑白為語言。此後,他又把目光轉到了中國傢具。他認為,傢具就是能夠移動的建築,無論從造型還是從結構,沒有任何區別。在他的傢具主題的作品中,藝術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造型預言,比如色彩採用黑色(偶爾用紅色),抽去空間環境與時代背景,造型平面化,等等。
王懷慶今年特地為上海個展製作的兩個大型裝置《天工開物》與《如意》引起人們關注,王懷慶在展覽現場向記者透露,《天工開物》構思于2005年,當時只有一張草圖,兩年來不斷細化,到今年才動手。他感嘆,60歲第一次做雕塑,晚了30年。